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38分)
1.(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2.(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多选)3.(3分)关于超声波的利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B.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4.(3分)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电能转化为内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发电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5.(3分)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产生超声波,所以传播的很快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钟鸣罄响”说明了共鸣现象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测量时物体速度实验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8.(3分)小孔成像现象最早被《墨经》记载。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9.(3分)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敲击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用吹气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吹气,音调依次升高
10.(3分)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狗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蝙蝠可以获取地震时的次声波信息
D.频率为10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多选)11.(4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1m
C.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汽车的速度是42.5m/s
(多选)1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D.甲和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 s。图3被测圆柱体的直径 cm。
14.(2分)晓明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 的;图中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该行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15.(2分)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距离3000米,骑车上学时,若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的速度是15m/s,则他通过前半程的时间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16.(4分)我国选手徐梦桃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赛金牌。如图为她比赛时的情景,以滑雪板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 (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而她在空中下落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
17.(4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月球和地球之间用电磁波进行交流是由于 。在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 。
18.(3分)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原理解释,成的像是太阳的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19.(2分)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0.1s,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340m/s的速度传播,估算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 m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 (选填“快”或“慢”)。
20.(2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21.(2分)单位换算:1km= nm;108km/h= m/s。
22.(3分)固态、液态和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 态,图甲状态为 态。
23.(2分)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24.(13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公式: 。
(2)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小车下滑由A到B的路程为 cm,BC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5)实验中测得AB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1,BC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2,AC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6)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一些。
四.计算题(共2小题,25题10分,26题10分,共20分)
25.(10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在山西留下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52处,高居全国第一。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41
8:43
242
3
太原南
11:31
——
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运城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0s,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3)出租车司机从此标志牌到晋祠,到达晋祠用了18分钟,问司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26.(10分)喜羊羊在离羊村300m的地方玩耍,不幸被后方180m处的灰太狼发现。灰太狼以为有顿丰盛的羊餐吃了,于是用30m/s的速度向喜羊羊直线猛扑过去,由于动作太大,被敏锐的喜羊羊及时发现,这时喜羊羊撒腿就跑。
(1)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喜羊羊以15m/s的速度奔跑,那她跑到羊村需要多少秒钟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38分)
1.(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2.(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因为圆形物体的直径不好直接测量,需要用两只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只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圆柱体的直径,用两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桌面对齐,故A错误;
B、没把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大小,故B错误;
CD、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只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C图中左边三角尺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和特殊方法;比如此题的测量直径的方法,测量一张纸厚度的以多求少法等。
(多选)3.(3分)关于超声波的利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B.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分析】(1)声音在生活中有两个应用,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超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可以用来探测海洋的深度,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了对超声波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要结合定义和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4.(3分)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电能转化为内能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发电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必定有一种能量减少,另一种能量增加;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解答】解:A、给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发电机工作时是用来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例如燃料燃烧都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植物体中蕴含的能量可统称为化学能等。
5.(3分)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分析】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有其固有的规则要求,如果不按使用规则进行测量就会出现测量错误,但即使按正确的规则测量,也会出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称之为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处开始测量,读数时减去前面的刻度就可以了,不合题意;
B、刻度尺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实现,不合题意;
C、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认真测量也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不合题意。
D、每次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都可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要求,正确认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我们进行长度测量必须掌握的。
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产生超声波,所以传播的很快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钟鸣罄响”说明了共鸣现象
【分析】(1)次声波的频率较低,传播的更远;
(2)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
【解答】解:A.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故A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正确;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钟鸣罄响”是罄因为受到声波的能量冲击而使得自己发生了振动从而自鸣,是共鸣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声音的特性和共鸣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测量时物体速度实验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分析】A、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B、测量时物体速度实验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C、误差可以减小,不能避免;
D、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A、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
B、测量时物体速度实验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声现象的有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8.(3分)小孔成像现象最早被《墨经》记载。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错误。
C、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正确
D、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9.(3分)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敲击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用吹气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吹气,音调依次升高
【分析】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敲击瓶子,振动是瓶子和水;向瓶子里吹气,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解答】解:A、用敲击的方法使玻璃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正确;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正确;
D、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注意:瓶子里盛有水,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一起振动,水越多,音调越低;在瓶口吹气时,瓶内空气振动,水越多,空气越少,音调越高。
10.(3分)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狗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蝙蝠可以获取地震时的次声波信息
D.频率为10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分析】不同声音的频率不同,不同动物的发声频率和接收声音的频率也不同,需要根据图片所给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A、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故A错误;
B、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狗的发声频率为452~18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所以人能听到狗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故B正确;
C、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蝙蝠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000~120000Hz,所以蝙蝠不可以获取地震时的次声波信息,故C错误;
D、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频率为10Hz的声音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所以人耳是不能听到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频率的掌握情况,同时需要学会对图片信息的分析总结能力。
(多选)11.(4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1m
C.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汽车的速度是42.5m/s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1)∵v=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3)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t′=△t﹣+=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
综上所述,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9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9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多选)1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0.6m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D.甲和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1)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从图中读取数据,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便可知道甲、乙速度的大小;再根据甲、乙的速度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方向;
(2)从图中可知经过6s时,甲、乙各自通过的路程,进而可得出甲、乙相距的距离。
【解答】解:ACD、由图可知,甲乙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的速度: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
则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A、D错误,C正确;
B、由图可知,经过6s,甲通过的路程1.2m,乙通过的路程0.6m,则甲、乙相距1.2m﹣0.6m=0.6m,故B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1.19 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 278 s。图3被测圆柱体的直径 0.90 cm。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零刻线对齐,右侧估读为1.19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19cm;
由图2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中间略偏过中线,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s,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38s=278s;
由图3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1.90cm对齐,所以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d=1.90cm﹣1.00cm=0.90cm。
故答案为:1.19;278;0.9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
14.(2分)晓明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 静止 的;图中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该行程的平均速度是 30 km/h。
【分析】司机相对于汽车座椅的位置没发生变化,说明司机是静止的;由发票可知,晓明乘车时间和路程,利用v=可求他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司机相对于汽车座椅的位置没发生变化,说明司机是静止的;
由发票可知,晓明乘车时间t=10:10﹣10:00=10min=,乘车路程s=5km;
根据v=可得:他在该行程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静止;30。
【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平均速度的计算,掌握速度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距离3000米,骑车上学时,若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的速度是15m/s,则他通过前半程的时间是 150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2m/s 。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他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然后可求总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由v=可得,他通过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1===150s;
他通过后半程所用的时间:t2===100s;
故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t1+t2=150s+100s=250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2m/s。
故答案为:150s;12m/s。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但需要知道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6.(4分)我国选手徐梦桃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赛金牌。如图为她比赛时的情景,以滑雪板为参照物,她是 静止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 运动 (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而她在空中下落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解答】解:以滑雪板为参照物,她与滑雪板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她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她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她在空中下落于属于机械运动。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属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定义,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判断结果可能不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
17.(4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m/s,月球和地球之间用电磁波进行交流是由于 真空不能传声 。在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月球和地球之间有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电磁波进行交流;
(3)“引吭高歌”的高是声音大,“低声细语”的低是指声音小,所以“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340;真空不能传声;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避免出错。
18.(3分)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原理解释,成的像是太阳的 实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
【解答】解:
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实;无关。
【点评】此题考查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关键是掌握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19.(2分)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0.1s,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340m/s的速度传播,估算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 17 m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 快 (选填“快”或“慢”)。
【分析】(1)根据声音传播来回的时间,算出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t,用公式s=vt算出人到山崖多远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2)声速,指声波在媒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其大小因媒质的种类、温度而异。
【解答】解:(1)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声音来回传播需用时间至少0.1s,则自己的叫声从发出到障碍物需用时间t=×0.1s=0.05s,
由v=得人至少要离障碍物距离:s=vt=340m/s×0.05s=17m;
(2)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故答案为:17;快。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测距,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声音反射回来经过的时间是往返的时间,不是一次的时间。
20.(2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A、B、D 的音调相同, A、B、C 的响度相同。
【分析】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解答】解: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由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B、D的振动次数相同,即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B、C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A、B、D;A、B、C。
【点评】读懂波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1.(2分)单位换算:1km= 1012 nm;108km/h= 30 m/s。
【分析】(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解答】解:(1)1km=1012nm;
(2)108km/h=108×1km/h=108×m/s=30m/s。
故答案为:1012;30。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22.(3分)固态、液态和 气态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 液 态,图甲状态为 固 态。
【分析】(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固态分子间距离最小,其次是液态分子,气态分子间距离最大。
【解答】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液态,图甲状态为固态。
故答案为:气态;液;固。
【点评】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和分子构成特点,可解答此题。
23.(2分)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 8:3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西 运动。
【分析】根据两车间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之比;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有变化为运动;没有变化为静止。
【解答】解:已知两车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根据v=可知,速度之比为==×=×=;
由于乙车的速度要小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故答案为:8:3;西。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速度之比、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24.(13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公式: 。
(2)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秒表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小车下滑由A到B的路程为 4.00 cm,BC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05 m/s。
(5)实验中测得AB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1,BC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2,AC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2>v3>v1 。
(6)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分析】(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4)从图上读出AB、BC段的路程和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利用计算BC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5)利用计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即可;
(6)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使所计时间偏大;根据,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大,则计算的速度偏小。
【解答】解:(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2)由可知,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由图可知,sAB=10.00cm﹣6.00cm=4.00cm=0.04m,
sBC=6.00cm﹣1.00cm=5.00cm=0.5m;tBC=15:35:23s﹣15:35:22s=1s;
;
(5)tAB=15:35:22﹣15:35:20=2s,
则;
sAC=10.00cm﹣1.00cm=9.00cm=0.09m,tAC=15:35:23﹣15:35:20=3s,
;
计算可知,v2>v3>v1。
(6)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故答案为:(1);(2)秒表;(3)变速;(4)4.00;0.05;(5)v2>v3>v1;(6)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四.计算题(共2小题,25题10分,26题10分,共20分)
25.(10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在山西留下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52处,高居全国第一。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41
8:43
242
3
太原南
11:31
——
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运城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0s,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3)出租车司机从此标志牌到晋祠,到达晋祠用了18分钟,问司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分析】(1)由时刻表可知从西安北到运城北的路程,从开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得出动车运行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动车的平均速度;
(2)已知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和时间,根据求出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与隧道长之和,据此求出隧道的长;
(3)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到晋祠的路程,已知出租车到达晋祠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出租车的平均速度,再与该路段的限速大小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解答】解:(1)由时刻表可知从西安北到运城北的路程为:s=242km,时间为:t=8:41﹣7:41=1h,
则动车从西安北到运城北的平均速度为:==242km/h;
(2)已知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180km/h=50m/s,
由可知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s′=v′t′=50m/s×40s=2000m,
则隧道的长度为:L隧=s′﹣L车=2000m﹣200m=1800m;
(3)出租车到达晋祠的时间t″=18min=0.3h,
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到晋祠的路程为s″=24km,
则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v″===80km/h,
由图可知该路段限速为60km/h,因此出租车违反了交通规则。
答:(1)动车从西安北站到运城北站的平均速度为242km/h;
(2)隧道的长度是1800m;
(3)司机违反交通规则。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6.(10分)喜羊羊在离羊村300m的地方玩耍,不幸被后方180m处的灰太狼发现。灰太狼以为有顿丰盛的羊餐吃了,于是用30m/s的速度向喜羊羊直线猛扑过去,由于动作太大,被敏锐的喜羊羊及时发现,这时喜羊羊撒腿就跑。
(1)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喜羊羊以15m/s的速度奔跑,那她跑到羊村需要多少秒钟
【分析】(1)根据题意找到灰太狼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的路程,知道灰太狼的速度,利用v=可以计算出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的时间;
(2)知道喜羊羊离羊村的距离和喜羊羊的速度,利用v=可以计算出跑到羊村的时间。
【解答】解:(1)灰太狼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的路程:s1=180m,灰太狼的速度:v1=30m/s;
由v=可知,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的时间:t1===6s;
(2)喜羊羊离羊村的距离:s2=300m,喜羊羊的速度:v2=15m/s;
由v=可知,喜羊羊跑到羊村的时间:t2===20s。
答:(1)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时间为6s;
(2)如果喜羊羊以15m/s的速度奔跑,那她跑到羊村需要20秒钟。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由于,关键是找到公式中对应的物理量,题目比较基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市龙马潭区尹吉甫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含答案),共19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