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765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765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765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设计
展开(共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伯牙鼓琴》被编排在本单 元第一课《文言文二则》的第一篇。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广为流传, 先后在《列 子》《吕氏春秋》《警世通言》当中都有记载, 本篇选自《吕氏春秋》。全文分为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每次弹琴, 锺 子期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其中包含的情操和志向,体现两人“知音”的关系, 其中“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 语言简洁, 但颇具画面感,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音乐艺术的美。 第二 部分写了锺子期死后, 伯牙痛失“知音”,决心不再弹琴,他面对好友之死表现 出来的悲痛, 以及“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的决绝态度也很好地体现了朋友 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人教版教材所选《列子》版的《伯牙绝弦》相比,统编教材 所选《吕氏春秋》版的《伯牙鼓琴》虽然内容大致相同, 但有两处不同是值得老 师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体悟的。一是突出强调了伯牙“方鼓琴”,锺子 期就能明白他的“志”,体现出锺子期与伯牙之间知音关系的深厚与不可替代, 为伯牙得知音的“喜”与失知音的“悲”做好铺垫; 二是增加了伯牙破琴绝弦的 理由“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既体现了知音的难得和两人之间的情谊,也体 现了得而复失后的伯牙那种孤独感。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包括《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等多篇短小文言文, 了 解如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因此, 本篇可以让学生先 自主学习,解读大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 想象音乐所描述的画面,站在伯牙或锺子期的角度,去揣摩两人的想法和心情, 让学生体会得遇知音的快乐与喜悦。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同伴看法非常重视的年纪, 容易受到同伴影响, 对于“朋 友”极为看重。《伯牙鼓琴》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知音情怀,易于被 他们所接受, 但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的决然却又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伯牙与锺子期以琴会友, 心意相通的喜悦, 以及
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悲痛与孤独。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 “哉”、“巍”、“弦”3 个字,背诵课文。
2.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联系生活实际, 想象音乐画面, 体会伯牙与
锺子期知音相遇的喜悦。
能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与孤独。
重点:背诵《伯牙善鼓琴》,掌握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难点: 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三、 教学准备
学生: 读课文 3 遍,完成预学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古曲《高山流水》音频,写话练习纸 四、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名曲,导入课题
1. 播放 《高山流水》
2. 导入: 大家听到的这首古琴曲《高山流水》还蕴藏着一个千古流传的动
人故事 (揭题,板书课题 《伯牙鼓琴》)
3. 鼓,在这里的意思是?(弹)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学生再读课题。
4.伯牙先生是两千多年前的著名古琴演奏家, 他的琴艺据说十分高绝, 备受 喜爱, 可后来他却把自己的琴摔破, 再也不弹了。这个原因就隐藏在我们今天学 习的这篇课文中。
(二) 初读文言, 感受节奏
1. 读正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读课文, 提示注意难读字: 少(shǎ) 选、汤(shāng) 汤乎、复为(wèi) 古琴者。
指名读
2. 文言文除了读得正确,我们还要读得抑扬顿挫,有节奏。预学时请大家 给这篇文章划分了停顿,看看你划对了吗?
3. 学生自由读课文
4. 遇到语气词“乎”可以适当延长,能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师范读“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学生模仿齐读。
5. 指名读“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6. 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齐读(配乐《高山流水》
7. 指导书写“哉”、“巍”、“弦”。
(三) 读懂句子,了解文意
1. 故事中有哪两个人物?(板书: 伯牙、 锺子期)
2. 学习活动:借助注释,尝试读懂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把没读懂的
字词或句子做好记号。
3.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尝试解决同组同学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选一位 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讲述这个故事。
4. 集体交流:选 1-2 名小组代表讲故事。
(1) 关注 1:“方”,意思是“刚刚”
(2) 关注 2:“志”,注释是心志、情志,可以理解为“想着”。
(3) 关注 3:“善哉乎鼓琴”解释时要调换顺序,理解为“琴弹得好啊”。
(4) 关注 4:“终身不复鼓琴”解释为“终生再也不弹琴”。
(四) 想象画面,感受喜悦
1. (出示第 2、3 句) 引导: 伯牙的琴技有多高超呢?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预设 1: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巍峨高峻的大山耸立在眼前)
预设 2: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的江水一泻千里)
2. 最为难得的是,这个字(强调“方”),你读出了什么? (锺子期是很快 听出伯牙琴音中的意思)
3. 小结:是啊, 仅仅是刚开始倾听,锺子期立刻能感受到伯牙蕴藏在琴声
中的心声, 感受到伯牙的感受, 这就是“知音”啊! (板书“知音”,出示“资料 袋”第一段)
学生读资料袋。
4.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曲逢知音, 也是不愿停啊。相信伯牙有了锺 子期这位知音后,也是弹了一曲,又一曲。
口头填空: (1)方鼓琴而志在白云,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 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
(2)方鼓琴而志在飞鸟,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 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 5.体会喜悦,感悟读
(1) 当伯牙发现自己无论弹什么, 锺子期都能快速、准确地感知到他的心 意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板书“喜悦”)
带着喜悦之情,学生读 2、3 句
(2) 过去, 伯牙的琴艺虽然备受达官贵族的推崇, 可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 音, 如今, 他碰到了锺子期, 一个能快速、准确从琴音中感知他的心意的人, 伯 牙的心中喜不自胜。
带着欣喜之情,学生再读 2、3 句
(3)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得到一个真正能欣赏自己琴技, 感受自己心 声的知音,伯牙心中欢喜无限。
带着欢喜之情,学生再读 2、3 句
(五) 感受悲痛,体会情谊
1.导语: 据传, 伯牙与锺子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因琴声偶遇, 一见如 故, 引为知音, 天明分别时, 约定一年后的八月十六再相见, 可当伯牙风尘仆仆 地赶来时,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能见到的竟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出示最后一 句)
学生读“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想象写话
提示: 此时此刻, 你感受了伯牙的心中翻腾着怎样的心绪?他面对子期冰凉
的墓碑,摔碎心爱古琴时,又会说写什么呢?
学生动笔写。
3.交流
预设 1:伯牙痛失知音, 非常伤心
导语: 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位知音,可又失去了,伯牙的心也随着他的琴一 起碎了。
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最后一句。
预设 2:伯牙痛苦子期死后,自己再也没有知音
导语: 知音难觅, 自此之后, 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音在诉说什么, 再 也没有人能感受伯牙的心灵,世人虽万万,却无人懂我,这是多么的孤独。
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最后一句。
预设 3:与其弹琴给那些不懂自己的人听,不如再也不弹了。
导语: 是啊, 失去了唯一能听懂自己的心声的子期, 难道还要弹给那些不懂 自己的人听吗? 你感受到了伯牙不再鼓琴的坚定决心。
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最后一句。
4.小结:子期的离世, 让痛失知音的伯牙悲痛万分, 更是深深感受到了孤独, 他决心从此再不弹琴。 (板书“悲痛”)
学生齐读“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 导语:伯牙与子期这份深厚的情谊被传为千古美谈(出示“资料袋”三 句诗)
学生读三句诗,说说体会。
(六) 背诵课文,课外拓展
1. 导语:相知相遇的欣喜,到生离死别的悲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与《高 山流水》的美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配乐朗读课文
2. 学生自主背诵——开火车填空背诵——齐背
3. 课外拓展
据说, 伯牙在子期的目前曾写下一首短歌, 读一读, 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 受。
得:喜悦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锺子期五、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
知
失:悲痛 音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伯牙鼓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伯牙鼓琴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揭题解题入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感悟“知音”情深,感悟美好,传承 “知音”文化,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