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10月16日,二十大胜利召开,小明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总书记的报告,妈妈在厨房听到后,兴奋地说:是习主席在讲话,是习主席在讲话!小明妈妈根据什么判断是习主席讲话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声速
2.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合理的是( )
A.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次声波大 B. 超声波的频率比次声波高
C. 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D. 次声波绕射能力差,传播距离近
3. 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关于针孔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针孔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 针孔照相机的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C. 改变针孔照相机小孔的形状可以改变像的形状
D. 改变针孔到蜡烛的距离可以改变像的大小
4.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图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图丙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并且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图丁中纸没有燃起来,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5. 关于甲、乙两图光反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是镜面反射,图乙是漫反射
B. 图甲和图乙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光污染”主要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 发生漫反射时,一条入射光可以有多条反射光
6.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严寒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室内,眼镜上会出现水雾
B. 炎热的夏季,玻璃杯装有冷藏饮料,杯的内壁会出现较多的水珠
C. 从冰箱取出冻肉,冻肉表面出现一层粉状的冰晶,它是水凝固形成的
D. 雾和露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使空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7. 下列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
乙:寒冷户外铁丝网上结霜
丙:食品盒中的干冰逐渐变小
丁:秋天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丙丁
8.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到达100℃的水一定能沸腾 B. 把-5℃的冰放入0℃水中,冰会熔化
C. -10℃的酒精也能汽化 D.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9. 根据如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以下5种说法正确的有(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铁
1535
2750
钨
3410
5660
①80℃的酒精是液态
②-39℃的水银是固态
③铁锅里能熔铅
④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沸点高
⑤铅、铁、钨不能通过熔化混合的方法做成合金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10. 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①⑤
11. 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幢大楼,它临街的一面是用玻璃装饰的,如图所示。小刚在十字路口中心面向北而立,从大楼玻璃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驶到十字路口转弯向南行驶。这辆汽车实际是( )
A. 向西行驶转弯向南行驶
B. 向南行驶转弯向西行驶
C. 向北行驶转弯向东行驶
D. 向北行驶转弯向西行驶
12. 无云的晴天里,某同学在操场上竖立一根直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太阳光下的投影,过了一段时间后,影子的位置移到了OB,且OA=OB,如图所示。则AB所指的方向是( )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9分)
13. 声学是经典物理学历史最悠久,并且当前仍处于前沿地位的重要分支,人类利用声音关乎两个方面:一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二是声音具有能量。下列实例主要目的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______,主要目的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的是______(上两空选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超声波洁牙
②B超成像
③音乐欣赏
④“吼王”杰米⋅温德拉吼碎玻璃杯
14. 物理学家帕斯卡年幼的时候就喜欢动手实验。他在12岁的时候发现勺子敲响瓷碗时,瓷碗好像在微微振动,他很好奇,又用木追击响鼓面,发现鼓面也是振动的,然后他又做了许多类似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______。帕斯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15.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老师讲课的声音主要是靠______来传播;古代士兵枕着牛皮做的枕头睡觉,能及早听到通过______传来的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16. 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7. 如图,在烧瓶内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开后,发现瓶口上方有大量“白雾”出现,“白雾”是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将一金属盘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会,然后放置在瓶口上方,发现金属盘的底面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水珠。如果在金属盘内放置一些冰水,这时金属盘底部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水珠,金属盘内的冰水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8. 碘锤内有少许碘颗粒,将碘锤浸入热水中,发现碘锤内出现紫红色的蒸气,此时,玻璃泡内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选填“升华”、“熔化”或“汽化”),这个过程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将碘锤从热水中取出,要想使碘迅速凝华,可将碘锤放入______(选填“冷水”或“高温热油”)中。(碘的熔点约为114℃)
19. 物质M通过吸、放热发生物态变化,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1)、(2)、(3)处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单位是摄氏度,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如果采用华氏温标,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华氏温标是德国人华伦海特1724年制定的温度标准。华氏温标(Fahrenheit,符号为℉)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
21.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即声音有速度。1738年法国几位科学家把大炮架在相聚27千米的山头上,甲山头放炮时,乙山头上的人记录从看见炮的火光到听到炮声经历的时间是80s,并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m/s。上述测量中,忽略了光的传播时间,如果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理论上测出的声速值会______一些(选填“大”或“小”)
光传播很快,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m/s。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是可绕O点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都可以忽略。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圈数达到n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______(用上述有关字母表示)。
22. 噪声的防治有多种方法,隔声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1)将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聆听闹钟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音调和响度。盖上盖子后,发现它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了变化。
(2)分别用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将闹钟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声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如何比较它们的隔声性能好坏呢?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同学站在距离鞋盒相同距离的位置,分别听闹钟发出嚓嚓声的强弱,听到声音越强,说明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就越______(选填“好”、“差”);另一种方法是让同学边听声边后退,记录刚好听不到声音时距鞋盒的距离,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就越______(选填“好”、“差”)。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23. 如图所示,AB是物体,O为小孔,M为光屏,试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4. 画出如图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
25. 在如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1分)
26. (1)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_和蓝光。
(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______区域,发现温度计的示数较高,说明这种光线具有______。
(3)在②区域中我们看到彩色光带,这是______现象。
(4)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激光准直器,属于③区域光线应用的是______。(填序号)
27.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除了图中的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以下措施可行的有______(填写正确答案前的字母)。
A.给烧杯加盖子
B.调大酒精灯火焰
C.用温水实验
D.降低周围大气压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 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第3分钟温度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3)实验中,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形时,就可认为水一定沸腾了?______。(填写正确答案前的字母)
A.水面出现白气
B.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C.水中出现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甚至消失
D.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体积不断增大,至液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4)小明发现移走酒精灯,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原因是______(填写正确答案前的字母)。
A.有时沸腾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降低了
C.水还在吸收热量
(5)根据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画出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6)从实验中可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
28. 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冰、盐冰的熔化或凝固的特点。
(1)图甲试管装有碎冰,应选用颗粒______的冰块做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2)他除了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外,还要观察并记录物质的______。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__态,图中B点的冰比A点的冰______(选填“多”或“少”)。
(4)常见的蜡、玻璃、松香都是非晶体,它们的熔化特点是______。
(5)小明将水中放盐,然后放入冰箱进行冷冻,记录了数据并画出了图象丙。
(6)观察图像,凝固过程是______(选填“AB”、“BC”或“CD”),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
(7)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严寒的天气,护路工人向地面撒盐是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冰雪的熔点。
(8)如图丁,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盐冰水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1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______(选填“前面”、“后面”或“前面或后面”)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相同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调节它的位置与A蜡烛的像重合,并记录A、B蜡烛的位置A、A',此步骤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确定像的位置
②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③验证像的虚实
(3)改变镜前蜡烛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分别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4)右座的同学说通过玻璃板看不到蜡烛的像,为了让同桌也能够看到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同桌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看到蜡烛的像。
(5)用笔画线连接A、A',B、B',C、C',发现他们的连线和镜面______,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30.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若让另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3)如图1乙,将纸板ABCD绕ON向后翻折,则在右面纸板ONBC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
(4)如图1丙,将纸板ABCD从图1甲位置整体转过一个角度,则在右面纸板ONBC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
(5)上述(3)、(4)两步骤实验说明______。
(6)如图2,S的一个发光的灯泡,S1是灯泡在平面镜中的像,甲图是人眼直接看灯泡的光路,乙图是人眼从平面镜中看灯泡的光路。
①结合甲、乙两图,小丽对平面镜成像问题进行反思,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B.从镜中看物体,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C.人眼直接看物体和从镜中看物体的视觉感受基本是一样的
D.平面镜之所以成虚像,是因为像不是由光线会聚而成
②在图2丙中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不得画法线)
(7)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地灯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2丁所示,则地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经过的路程是______m。画出人眼看到地灯的光路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虽不见其人,但能听出熟悉的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出说话人的,所以小明妈妈根据音色判断是习主席讲话的。
故选:A。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答案】B
【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一样快,故A错误;
B.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因此超声波比次声波频率高,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次声波绕射能力强,传播距离远,故D错误。
故选:B。
(1)超声波、次声波也是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次声波的频率比较低。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3.【答案】C
【解析】解:A、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故B正确;
C、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改变,像的大小会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A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实像;
C、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D、小孔成像物体距离改变,像的大小会改变。
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属于基础题目。
4.【答案】B
【解析】解: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空气越稀薄,听到的铃声越小,故B正确。
C、瞄准射击是利用了光沿直线的原理,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D错误。
故选:B。
(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远高于100℃.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
本题考查了噪声的控制、声音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沸点等知识,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
AB、根据图示可知,甲、乙的入射光线都平行,而甲的反射光线也平行,乙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因此甲图发生了镜面反射,乙图发生了漫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B正确;
C、光污染是光照射到光滑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导致的,则“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确;
D、不管发生漫反射还是镜面反时,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故D错误。
故选:D。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6.【答案】A
【解析】解:A.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眼镜会液化形成水雾,故A正确;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杯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杯的外壁,故B错误;
C.从冰箱取出冻肉,冻肉表面出现一层粉状的冰晶,它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雾和露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冰凌正在消融是熔化现象,吸热;铁丝网上结霜属凝华现象,放热;食品盒中的干冰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吸热;秋天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是液化现象,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此题考查了升华、凝华、熔化、液化的定义及吸放热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8.【答案】C
【解析】解:A、在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能沸腾,如果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100℃的水不能沸腾,故A错误;
B、把-5℃的冰放入0℃水中,只是可能会达到熔点,但不会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故B错误;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10℃的酒精也能汽化,故C正确;
D、晶体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沸点和气压有关;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发生变化;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4)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温度不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和联系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目。
9.【答案】B
【解析】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酒精的沸点是78℃,当温度是80℃时,酒精变成了酒精蒸汽,是气态,故①错误。
②水银的熔点是-39℃,此时水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故②错误。
③铁的熔点是1535℃,而铅的熔点是328℃,所以铁锅里能够熔铅,故③正确。
④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④错误。
⑤钨的熔点高于铅和铁的沸点,当钨熔化时,铅和铁已经汽化,不能通过熔化混合的方法做成合金,故⑤正确。
故选:B。
晶体温度在熔点以下是固态、熔点以上沸点以下是液态、沸点以上是气态、熔点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或者固液共存。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关键是对熔点和沸点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采用的是转换法;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采用的是类比法;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选:D。
物理学研究方法由多种,对每个实例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实例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
11.【答案】D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从大楼玻璃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驶到十字路口转弯向南行驶画出物体,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小车向北行驶向西转弯。
故选:D。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会熟练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解答相关问题。
12.【答案】A
【解析】解: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
太阳是自东向西移动的,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选:A。
根据以下内容答题: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此题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现象,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注意影子与光源移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②③ ①④
【解析】解:①超声波洁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②B超成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③音乐欣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④“吼王”杰米⋅温德拉吼碎玻璃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②③;①④。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看出了声音与信息和能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解析】解:帕斯卡总结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多次实验可以避免结论的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属常规题型。
15.【答案】空气 大地
【解析】解:老师讲课的声音主要是靠空气来传播;古代士兵枕着牛皮做的枕头睡觉,能及早听到通过大地传来的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故答案为:空气;大地。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固体能够传声,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此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这一知识点,属基础题型。
16.【答案】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 不变
【解析】解:(1)老师将温度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时,玻璃泡上的酒精汽化吸热,温度下降,示数变小;因为温度计温度比室内的温度低,会发生热传递,故示数会变大,等温度计和室内温度相同时,不再发生热传递时,温度不再变。
(2)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时,不会影响室温,所以温度计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不变。
汽化是物体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要有温度差。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化现象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17.【答案】小水珠 没有 有 不变
【解析】解:“白雾”是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放热;
将一金属盘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会,金属盘温度升高,然后放置在瓶口上方,因为金属盘的温度高,水蒸气遇到高温的金属盘不能液化,所以金属盘的底面没有小水珠;
如果在金属盘内放置一些冰水,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会液化,这时金属盘底部有小水珠;
因为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金属盘内的冰水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小水珠;没有;有;不变。
(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2)根据液化的条件,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当物体的温度越低时,水蒸气越容易液化;
(3)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本题是考查了液化的条件和晶体熔化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水蒸气遇冷才会发生液化。
18.【答案】升华 吸热 冷水
【解析】解:碘颗粒变为紫红色的蒸气,此时玻璃泡内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这个过程吸热;要想使碘迅速凝华,可将碘锤放入冷水中。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冷水。
将碘锤浸入热水中,发现碘锤内出现紫红色的蒸气,因碘的熔点约为114℃,超过了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碘没有发生熔化,而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要想使碘迅速凝华,需迅速降低碘的温度。
此题考查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这一知识点,属常规题型。
19.【答案】凝华 熔化 汽化
【解析】解:由图可知,乙到丙时吸热,丙到甲时吸热,由甲到乙时放热,因此可知,甲为气态,乙为固态,丙为液态,因此(1)、(2)、(3)处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凝华、熔化、汽化。
故答案为:凝华、熔化、汽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此题考查了凝华、熔化、汽化的定义及吸放热特点等知识点,属常规题型。
20.【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12 10.4
【解析】解: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故摄氏1度代表华氏的温度为:
180100=1.8℉;
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12℃,因此华氏温度为:
(-12)×1.8℉+32℉=10.4℉。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10.4。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标准大气压下,水从熔点到沸点的温度分成100等分表示华氏温标的180等分。
此题考查了温度计工作原理、华氏温标、华氏温标与摄氏温标互化等知识点,稍有难度。
21.【答案】337.5 小 3×108 16Ln
【解析】解:(1)甲、乙两山头的距离s=27km=27×103m,从看见炮的火光到听到炮声经历的时间是80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st=27×103m80s=337.5m/s;
如果考虑光的传播时间,声音从甲山头传到乙山头的时间比80s更长,根据v=st可得出所测出的声速值将偏小一些;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从A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
由于八面镜P从图示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图示位置时,八面镜需要转18圈,由八面镜的转速n转/s,所以八面镜转18圈所需要的时间t'=18rnr/s=18ns,
所以光的传播速度v'=s't'=2L18ns=16nL。
故答案为:337.5;小;3×108m/s;16nL。
(1)由甲、乙两山头的距离和从看见炮的火光到听到炮声经历的时间,根据v=st可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如果考虑光的传播时间,声音从甲山头传到乙山头的时间比80s更长,根据v=st可得出所测出的声速值将偏小一些;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从A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由于八面镜P从图示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图示位置时,八面镜需要转18圈,由八面镜的转速n转/s,据此可求出八面镜转18圈所需要的时间,根据v=st可求出光的传播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其中理解八面镜P从图示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图示位置时需要的时间是解本题的难点。
22.【答案】响度 相同 差 差
【解析】解:(1)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并盖上盒盖,鞋盒阻碍了声音的传播,相当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小了,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实验时要保证各种不同的隔音材料包裹的厚度相同;
(3)让同学站在距离鞋盒相同距离的位置,分别听闹钟发出嚓嚓声的强弱,听到声音越强,说明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就越差;让同学边听声边后退,记录刚好听不到声音时距鞋盒的距离,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就越差。
故答案为:(1)响度;(2)相同;(3)差;差。
(1)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要保证各种不同的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3)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可以判断隔声性能的强弱,测量刚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可以判断隔声性能的强弱。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途径和控制变量法,难度不大。
23.【答案】解: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24.【答案】解:首先画出法线,则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角也为6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画出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
【解析】要正确画出反射光线,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要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通过做反射光线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一定要注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
25.【答案】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6.【答案】红外线 绿光 ① 热效应 色散 ②
【解析】解:(1)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是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其它任何色光;
(2)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即红外线在图中的①区域;由于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所以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的升高;
(3)实验中,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这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4)③区域的光线是紫外线,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而激光准直器是利用红外线的,故只有②验钞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红外线;绿光;(2)①;热效应;(3)色散;(4)②。
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
(1)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光的三原色是:红光、绿光和蓝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2)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叫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4)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消毒灭菌等
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虽然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可以根据其热效应来证明它的存在。
27.【答案】秒表 ABC 96 D C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析】解:(1)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所以还需要测量时间的秒表。缩短实验时间,A是减少热量损失,正确。B是加快热量吸收,正确。C是提高初温,正确。D在实践中不易办到,初温。故ABC正确,D错误;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在90℃~100℃之间,所以温度值为96℃;
(3)水沸腾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吸收水蒸气而逐渐变大,故D正确。
(4)移走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了一会才停止沸腾,其原因移走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了一会才停止沸腾,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仍然能够继续吸收热量,维持沸腾状态。故C正确;
(5);
(6)从实验中可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秒表;ABC;(2)96;(3)D;(4)C;(5);(6)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所以还需要测量时间的秒表。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加快热量吸收,提高初温;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在90℃~100℃之间;
(3)水沸腾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吸收水蒸气而逐渐变大。
(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仍然能够继续吸收热量;
(5)根据数据作图即可;
(6)从实验中可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题考查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28.【答案】较小 状态 固液共存 多 没有一定的熔点 BC -2 降低 变多 变少
【解析】解:(1)在实验中,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
(2)探究晶体熔化的实验中除了观察时间还需要观察状态;
(3)图丙中,BC阶段冰处于凝固过程中,此阶段部分冰已经凝固,还有一部分正在凝固,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6)由晶体的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图丙可知,凝固过程中BC段温度没变,凝固点是-2℃;
(7)因为盐水凝固点更低,所以撒盐是降低冰雪的熔点;
(8)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盐冰水混合物,所以冰水混合物放热,冰变多,盐冰水混合物吸热,冰变少。
故答案为:(1)较小;(2)状态;(3)固液共存;多;(4)没有一定的熔点;(6)BC;(7)降低;(8)变多;变少。
(3)图丙中,BC阶段冰处于凝固过程中,此阶段部分冰已经凝固,还有一部分正在凝固;
(4)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由晶体的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图丙可得;
(7)因为盐水凝固点更低;
(8)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盐冰水混合物。
此题考查冰、盐冰的熔化或凝固,属于综合题目。
29.【答案】前面 ①② 不变 可能 垂直 相等
【解析】解:(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前面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该步骤既确定了像的位置,也比较了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选①②;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4)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时,像和物体始终关于镜面对称,则像相对于蜡烛A位置是不变的,当玻璃板移动到某个位置,玻璃板反射的光线能进入同桌的眼睛,同桌可能看到蜡烛的像;
(5)用笔画线连接A、A',B、B',C、C',发现他们的连线和镜面垂直,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前面;(2)①②;(4)不变;可能;(5)垂直;相等。
(1)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成像,前面的面成像更清晰;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5)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30.【答案】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不能 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ACD 5
【解析】解:(1)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2)当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若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纸板E和纸板F不在同一平面上了,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
(4)将纸板ABCD从图1甲位置整体转过一个角度,会发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右面纸板ONBC上能显示出反射光束;
(5)实验中将纸板F向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6)①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由于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B错误;
C、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人眼直接看物体和从镜中看物体的视觉感受基本是一样的,故C正确;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ACD。
②连接S'O并延长,OM为S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7)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先作出S的像S';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O即为反射点,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因S在P点的正下方,且SP=3m,SN=S'N,所以ON=1.5m;
由图可知,△ONS为直角三角形,则由勾股定理可知,SO=(1.5m)2+(2m)2=2.5m;
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且PS在同一条直线上,则PO=SO=2.5m;
故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为2.5m+2.5m=5m。
故答案为:(1)改变入射角的大小;(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不能;(4)能;(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6)①ACD;②见解答;(7)5;如上图所示。
(1)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
(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4)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分析解答。
(6)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S点的像点,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应过像点;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的反射图,则由几何关系可求得光经反射后到在人眼所走过的路程。
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
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现象中,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37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