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7002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任务设定 |
| 1.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与对应的景观图,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观察分层设色图,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态特点来判断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沙丘、冲积扇、峡谷、峰丛、峰林、孤峰的等高线各有何特征? 3.岭谷相间的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上“塬”“墚”“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各有何特征? 5.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有何作用? |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图
(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将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
(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2.等高线的判读
符号 | 部位 | 等高线分布特征 |
A | 鞍部 |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
B | 山谷 | 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
C | 山脊 | 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
D | 陡崖 |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
E | 缓坡 |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 |
F | 陡坡 | 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 |
[名师点拨] 等高线的特征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高度值有时可能为相对高度。 ( )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 )
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 )
4.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 )
提示:1.×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表示高度的数字均为海拔(绝对高度),不可能是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3.× 等高距是一个高度数(即相对高度),不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4.×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为山谷。
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类型 | 地形特征 | 等高线特征 |
沙丘 | 有凸出的小圆弧,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有缓坡和陡坡 |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迎风坡等高线稀疏;背风坡等高线密集 |
冲积扇 | 从扇顶端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厚度逐渐减小,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 等高线呈圆弧形,上密下疏;等高线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逐渐减小 |
峡谷 | 狭长深窄的山谷,两侧地形坡度十分陡峭,呈V形 | 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小,两侧数值大 |
[图表点拨] 1.教材第84页图357,该等高线地形图展示出了沙丘的地貌特征,由图中可以看出沙丘总体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一般只有几米的高差;起伏的小丘形态大体呈月牙形;小丘总体向西北凸出,且西北坡较缓,东南坡较陡。
2.教材第84页图358,该图展示出了天山南麓某冲积扇的地貌特征:
(1)该地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大,为山区;
(2)图中北部起伏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南部相对平缓;中部轮廓呈扇形,向南部降低,高差较小。
3.教材第85页图359,该图展示出了科罗拉多大峡谷某段的地貌特征:
(1)海拔高,谷地边缘相对高度大,图的中部相对平缓;
(2)谷地底部宽阔平坦,峡谷两侧陡峭,峡谷顶部平缓。
将山谷和峡谷与对应的特征连线。
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1.分层设色地形图
(1)绘制方法:在等高线之间根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
(2)作用: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地表的起伏状况。
2.应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貌
地貌类型 | 等高线特征 | |
地面喀斯 特地貌 | 孤峰 | 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 |
峰丛 | 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洼地为圆弧形等高线 | |
峰林 | ||
山岭与谷地 | 山顶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 |
黄土高 原地貌 | “塬” | 顶部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
“墚” | 等高线狭长,中间数值大 | |
“峁” | 等高线似圆形或椭圆形 |
[图表点拨] 1.教材第86页图3510,该图为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图中等高线的形态和不同颜色,可以看出绿色为山间平原,地势低平;孤峰、峰丛、峰林海拔较高,其中孤峰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峰丛和峰林有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洼地为圆弧形等高线。
2.教材第86页图3511,本图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展示出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形分布状态。山脊主要是看山岭中间最高点的连线,而谷底线则是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2020年暑假期间,北京某校师生到郊区进行了户外拓展活动。下图为拓展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师生拓展活动路线由H地到甲地,估算拓展活动路线途经地区的高差范围;并依次说出拓展路线经过①②③④地的地形部位名称。
提示:高差范围约400 m<ΔH<600 m。①山谷,②山峰,③鞍部,④山脊。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参加拓展活动的师生夜晚在甲地露营的理由。
提示:处于山脊,避开洪水和泥石流风险地带;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较平坦开阔。
问题3 (综合思维)图示区域建有不同等级的公路。说出与国道相比,乡道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提示:乡道的分布特点:与国道相比,乡道数量更多(或密度更大);线路更弯曲(或多与等高线平行)。
原因:依地形建设道路,降低建设成本(难度);连接更多的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并以海平面作为0 m。
(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500 m、600 m、700 m,则等高距为100 m。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能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
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地形 | 表示方法 | 示意图 | 地形特征 | 说明 |
山地、 山峰 |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 四周低 中部高 |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 |
盆地、 洼地 |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 四周高 中部低 |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 |
山脊、 山脊线 | 等高线凸 向低处, 山脊连线 | 从山顶到山麓凸 起高耸的部分 |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 |
山谷、 山谷线 | 等高线凸 向高处, 山谷连线 | 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 |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 |
鞍部 | 一对山 脊等高 线组成 | 相邻两个 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 |
峭壁 陡崖 | 多条等 高线会 合,重叠 在一处 |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峭壁上部突出处,称陡崖(或悬崖) |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方法
(1)两点或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②两点的相对高度:
A.确定两点的海拔范围
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
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如下图A、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h/s。
(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内部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A点的海拔低于10 m,B点的海拔高于20 m。
1.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可能是( )
A.350 B.296
C.400 D.450
(1)C (2)D (3)B [第(1)题,图示中部地区等高线大于200 m,地形起伏不大,判断为丘陵,而等高线低于200 m的东北和西南地区为平原。第(2)题,根据图示,甲、乙两地等高线都向高处凸出,可判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可知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应该在300米到500米之间,所以不可能的高度是296米。]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特殊地貌 |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1
图2
问题1 (综合思维)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是哪种类型?
提示:隔坡梯田。
问题2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什么?试说明理由。
提示:反坡梯田中的“反坡”坡向与整个斜坡的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向下,更有利于水土的保持。
1.火山
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口湖,火山口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景观图 等高线图 剖面图
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
2.梯田
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
3.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也称之为“方山”。外形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地貌形态。远处观望,像是戴着礼帽的山头。其景观如下图。等高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先密集后稀疏,中心附近有陡崖,中心处平坦。
4.地上河
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形成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a,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b,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c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线向下游弯曲。
图a 图b 图c
5.凹坡和凸坡
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疏上密;凸坡是下部坡度陡,上部坡度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密上疏。掌握凹坡和凸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两点间的“通视”问题。
6.黄土高原地貌类型
等高线图的中西部等高线密集处,为黄土墚和黄土沟谷,东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土墚的基础上,西南部出现黄土峁。
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东部的地貌是(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峡谷 D.峡湾
(2)形成东部地貌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时间是( )
A.1月 B.2月
C.6月 D.10月
(1)B (2)C [第(1)题,图中东部地貌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冲积扇,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某地区,河流的汛期在夏季,因此6月时河流堆积作用最明显。]
课 堂 小 结 | 课 堂 速 记 |
1.山谷部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多发育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陡崖部位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2.沙丘地貌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缓坡为迎风坡;冲积扇等高线呈圆弧形,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逐渐减小;峡谷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小,两侧大;峰丛→峰林→孤峰,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 3.岭谷相间地貌等高线数值较大,曲折较大,凸凹相间分布。 4.黄土“塬”顶部平坦,呈台状;“墚”呈长条状的黄土山岗;“峁”呈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5.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是在等高线之间根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 |
题组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图中的数码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2.上面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C 2.C [第1题,①海拔中间低,四周高,地形为盆地;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地形为山脊;③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地形为鞍部;④的海拔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为山峰,故选C。第2题,河流发育于山谷中,读图可知,①图和③图虚线处等高线凸向高值,地形为山谷;②图和④图虚线处等高线凸向低值,地形为山脊,故选C。]
题组2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下图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类型是( )
A.冲积扇 B.沙丘
C.喀斯特地貌 D.峡谷
4.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B 4.B [第3题,由题干中信息可知,图中地貌为风积地貌,结合图中等高线形状,可知该地貌类型为新月形沙丘。第4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等高线稀疏;背风坡陡,等高线密集,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示地区盛行风为西北风。]
题组3 应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貌
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的分层设色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题。
5.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A [结合图例中不同设色对应的高度或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伊比利亚半岛地势东高西低。]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87活动
1.提示:结合第87页“知识窗”相关知识和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在图3513中指出黄土塬、墚、峁等的位置。
2.提示:根据图3513中的黄土塬、墚、峁的位置,可以概况其分布特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点是坡度大、植被稀少的区域。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背景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梳理教材夯实基础,探究重点提升素养,随堂演练知识落实,认识等高线地形图,核心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自主检测,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鲁教版 (2019)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作业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