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非选择题题型教学课件
-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3材料型选择题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4概念型选择题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6表述型选择题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7识图型选择题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8表格型选择题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5方法型选择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5方法型选择题课件,共16页。
该题型关注同学们的学科研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不再是考查的重心,只是一个载体,突出考查的是历史的学习方法。标志性词语主要有“研究”“讨论”“推测”“调查”等。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作为载体和桥梁的题干内容的来龙去脉;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如识图读图、材料处理、计量、阅读和换算年代的技巧等;充分利用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发散思维。
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图1、图2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C.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D.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
【点拨】本题考查对远古传说的认识。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舜孝”“大禹治水”,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1.“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处理这些地方的中外交涉事宜。传统对外体制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的目的是把对外交涉局限在地方,不让外国人进京,以符合中国传统体制。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朝廷与外国交往 B.固守传统保守思想C.维护国家主权意识强 D.主动全面对外开放
3.清朝中后期的广东是鸦片走私的重灾区,伶仃洋变成鸦片集散中心。货物积聚在伶仃洋上,然后由快艇分运至沿岸内河。关津胥吏对此视若无睹,沿途关卡畅行无阻。以上史实反映出( )A.鸦片走私腐蚀军队战斗力 B.鸦片走私让中国白银外流C.清朝海关制度存在严重漏洞 D.清朝官员腐败助长鸦片走私
4.梁启超所撰写的《李鸿章传》,第四、五章为“兵家之李鸿章”,第六章为“洋务时代之李鸿章”,第七章为“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第八、九章为“外交家之李鸿章”。由此可见,梁启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 )A.注重人物对历史进步的贡献B.注重对人物做综合分析和总体评判C.坚持道德原则和历史原则并重D.注重考察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经历
5.1937年后,国民政府和苏联联合开通了西北国际通道。据统计,从1937—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的飞机、坦克、汽车、各式枪炮等物资,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从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锡、铅等各类矿产品及大量的茶叶、生丝、羊毛等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由此可推知( )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军侵占中国东部大片领土C.中国正面战场面临严峻挑战 D.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
6.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平均每天负债增加9000元,一度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在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一年后就扭亏为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90%,职工福利也大大改善。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C.三大改造有利于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的心声,这共同表达了( )A.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B.完成国家统一后的喜悦C.人民富起来后的自信D.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激
8.下表所示为新中国评选的部分战斗英雄。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是( )A.勇于牺牲,保家卫国 B.严于律己,保守秘密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无私奉献,敢于创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8表格型选择题课件,共21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7识图型选择题课件,共22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3材料型选择题课件,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