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0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2.(3分)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c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3.(3分)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3分)如图所示,向前直线行驶的不颠簸的船上,一个冰块相对于船的水平地板静止。乘客观察到冰块和窗外的两塔都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船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5.(3分)如图甲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的v﹣t和s﹣t图象如图乙所示,能真实反映木块运动情况的选项是( )
A.b、d B.a、c C.a、d D.b、c
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停止敲钟,大钟“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超音速飞机是指飞行速度超过340km/h的飞机
7.(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敲瓶子,音调越来越低
B.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D.轻轨装隔音板,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8.(3分)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华现象
9.(3分)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北方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下满了一层雪——雪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戴眼镜的小卉从寒冷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汽化放热
10.(3分)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 )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
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
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
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
二.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20分)
(多选)11.(4分)(双选)如图所示,是沿同一条直线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平均速度相等。
A.① B.② C.③ D.④
(多选)12.(4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多选)13.(4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冰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0
1300
﹣259
A.在﹣260℃时,氢是固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多选)14.(4分)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多选)15.(4分)对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固态物质可能是冰
B.DE段可能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C.DE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16.(2分)如图所示,生物课后小明想要观察树洞内部的样子,他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树洞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7.(2分)自行车的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平行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8.(14分)小昊是地地道道的“魔方迷”,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魔方如图甲、乙和丙所示。学习物理知识后,善于思考的小昊想借助于刻度尺和秒表来测量圆柱形魔方丙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于是小昊找来了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甲和乙,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丁所示放置,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35
70
时间/s
2.0
(1)设计实验时,小昊需要用 测量魔方滚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魔方滚动的 ;此实验的原理是 。
(2)开始实验后,他将魔方丙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可是发现魔方每次从右侧斜面底端滚上去的时间都比较短,不容易测量。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小昊应该适当的使 (填“左侧”或“右侧”)斜面变缓。
(3)改进装置后小昊重新实验,上表是小昊的部分实验数据,测量AC段时间后发现秒表显示的示数为8秒,突然想起了测量前忘记将秒表调零,若测量前秒表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则魔方在AC段滚动的真实时间为 s。
(4)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丙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19.(10分)小明和小红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小明应当先调整固定 (选填“A”或“B”)的位置。
(2)图乙是小明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如表是在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实验现象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水的沸点低于100℃,这是由于当时环境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明与小红两组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字母)。
A.水的初温不同
B.水的质量不同
C.水的沸点不同
五.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20.(8分)如图所示,某列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B处为隧道口,火车驶入隧道前在A处鸣笛,司机鸣笛1.4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司机听见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路程。
(2)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
21.(8分)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100次/min。则:
(1)根据甲心率为10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多少秒?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2.(6分)“学习强国APP”推的“每日鉴赏”。请参照示例,在此文中分别从声、光、热(物态变化)三方面,寻找三条物理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行作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唐]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示例】光学现象:月是故乡明
原理:月亮反射太阳光
(1)声学现象 ;原理: 。
(2)光学现象 ;原理: 。
(3)物态现象: ;原理: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10s,一般在15s左右,故选项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大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故选项B符合实际;
C.现在用的乒乓球直径约4cm=40mm,故选项C不符合实际;
D.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3分)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c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
(2)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3)估读值不能去掉;
(4)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分度值。
【解答】解:A、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8.11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故A错误;
B、去除错误数据18.1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18.51cm,故B错误;
C、18.50cm中最后一位“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所以18.50cm中最后一位“0”不可以去掉,故C错误;
D、由数据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即0.1c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3.(3分)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三角尺和直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解答】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C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4.(3分)如图所示,向前直线行驶的不颠簸的船上,一个冰块相对于船的水平地板静止。乘客观察到冰块和窗外的两塔都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船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乘客观察到窗外的两塔都相对于船向东运动,说明以塔为参照物,船在向西运动;又因为观察到冰块相对于船也向东运动,则说明船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即船正在向西加速。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5.(3分)如图甲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的v﹣t和s﹣t图象如图乙所示,能真实反映木块运动情况的选项是( )
A.b、d B.a、c C.a、d D.b、c
【分析】(1)由图甲,中间的刻线相当于刻度尺,显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对比相同时间内的木块通过的路程可发现木块的运动规律:下面的物体匀速运动,上面的物体匀加速运动。
由于曝光时间是相同的,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依据匀速或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就可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由此可知两者v﹣t图象正确与否;
(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物体的s﹣t图象分析正确与否。
【解答】解:
设刻度尺的每小格长度为s和曝光时间为t,
(1)由图知,下面的木块第曝光一次通过路程都为4s,所以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
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通过的路程差是定值,所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t1时刻其速度不为0,
t1~t2这段时间内,上面木块的平均速度v1、2=,所以上面木块开始的速度小于下面的木块速度;
t3~t4这段时间内,上面和下面木块通过路程相等,所以两木块平均速度相同,故a图正确,b图错误;
(2)下面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s﹣t的图象是正比例图象,
上面木块做匀加速运动,相同时间内木块通过路程增大,故c图错误,d图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v﹣t和s﹣t图象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要理解匀速和变速运动的规律,能从物体运动的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停止敲钟,大钟“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超音速飞机是指飞行速度超过340km/h的飞机
【分析】(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结束。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A、停止敲钟,大钟“余音未止”是因为钟面仍然在振动,故A错误;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超音速飞机是指飞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知道声音的产生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声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明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解答此题。
7.(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敲瓶子,音调越来越低
B.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D.轻轨装隔音板,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分析】(1)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水的质量越大,音调越低,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故B正确;
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错误;
D、轻轨装隔音板,是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利用等,属于声学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8.(3分)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华现象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3)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答】解:A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白气”应下降不应上升,故AB错误;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3分)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北方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下满了一层雪——雪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戴眼镜的小卉从寒冷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汽化放热
【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3)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A.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这是通过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汗液的蒸发,故A错误;
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常见物态变化现象,注重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好题。
10.(3分)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 )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
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
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
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
【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9℃,甲病人的体温如果不高于37.9℃,体温计显示的甲病人的体温就是37.9℃,所以甲病人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9℃;
再测量乙病人的体温显示是38.4℃,说明体温计中的水银在37.9℃的基础上上升了,所以测量是准确的,即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8.4℃。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提醒我们: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二.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20分)
(多选)11.(4分)(双选)如图所示,是沿同一条直线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平均速度相等。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1)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3)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4)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①错误;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②正确;
③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故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对路程随时间变化图象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
(多选)12.(4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和频率相同,故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
B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丁波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多选)13.(4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冰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0
1300
﹣259
A.在﹣260℃时,氢是固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
【解答】解:
A、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0℃低于﹣259℃,氢处于固态,故A正确;
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故B错误;
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C错误;
D、在0℃时的水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所以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点以及熔化吸热的了解,掌握物质在熔点时、低于熔点时、高于熔点时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多选)14.(4分)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顺时针旋转,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会向上移动,故A正确;
B、逆时针旋转,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会向下移动,故B错误;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正确;
D、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多选)15.(4分)对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固态物质可能是冰
B.DE段可能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C.DE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从熔化图象可看出,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温度,固态的冰升高温度,到第3min开始熔化,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对应的时间为熔化时间,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从第6min开始已经转化为液态了。从C点到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第9min的开始是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0℃为它的熔点,则这种固态物质为冰,故A正确;
B、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
C、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该物质处于液、气共存状态,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液体沸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16.(2分)如图所示,生物课后小明想要观察树洞内部的样子,他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树洞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分析】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而平面镜与法线垂直而且过反射点,从而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所示:
入射光线与水平线夹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2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120°=60°,所以镜面与水平线夹角为30°。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用好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且垂直平面镜是关键。
17.(2分)自行车的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平行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
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要用虚线,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就本题而言,最后的反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交通工具的后尾灯反射的光线一定沿原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起到警示的作用。
四.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8.(14分)小昊是地地道道的“魔方迷”,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魔方如图甲、乙和丙所示。学习物理知识后,善于思考的小昊想借助于刻度尺和秒表来测量圆柱形魔方丙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于是小昊找来了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甲和乙,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丁所示放置,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35
70
时间/s
2.0
(1)设计实验时,小昊需要用 刻度尺 测量魔方滚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魔方滚动的 时间 ;此实验的原理是 v= 。
(2)开始实验后,他将魔方丙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可是发现魔方每次从右侧斜面底端滚上去的时间都比较短,不容易测量。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小昊应该适当的使 左侧 (填“左侧”或“右侧”)斜面变缓。
(3)改进装置后小昊重新实验,上表是小昊的部分实验数据,测量AC段时间后发现秒表显示的示数为8秒,突然想起了测量前忘记将秒表调零,若测量前秒表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则魔方在AC段滚动的真实时间为 5 s。
(4)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17.5 cm/s;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丙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 减速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分析】(1)设计实验时,小昊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此实验的原理是v=。
(2)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小昊应该适当的使左侧斜面变缓,这样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较小,从右侧斜面底端滚上去的时间会变长。
(3)从图戊可知测量前秒表的时间,进而得出则魔方在AC段滚动的真实时间。
(4)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35cm,时间tAB=2s,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先得出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进而比较两速度的大小和
魔方丙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1)设计实验时,小昊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此实验的原理是v=。
(2)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小昊应该适当的使左侧斜面变缓,这样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较小,从右侧斜面底端滚上去的时间会变长。
(3)从图戊可知,测量前秒表的时间为3s,则魔方在AC段滚动的真实时间为:tAC=8s﹣3s=5s。
(4)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35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17.5cm/s;
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70cm﹣35cm=35cm,时间tBC=tAC﹣tAB=5s﹣2s=3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11.7cm/s<vAB,魔方丙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时间;v=;(2)左侧;(3)5;(4)17.5;大于;减速。
【点评】本题考查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的知识,重点考查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平均速度的计算等知识。
19.(10分)小明和小红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小明应当先调整固定 B (选填“A”或“B”)的位置。
(2)图乙是小明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96 ℃。
(3)如表是在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95 ℃。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实验现象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未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水沸腾
(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水的沸点低于100℃,这是由于当时环境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明与小红两组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B (选填字母)。
A.水的初温不同
B.水的质量不同
C.水的沸点不同
【分析】(1)实验组装过程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组装。
(2)温度计读数时要先观察它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计上数字的大小关系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下,然后根据液柱上表面的位置读数。
(3)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气压越低,沸点越小;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
(5)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Δt,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解答】解:(1)为调整酒精灯火焰位置,实验装置自下而上组装,故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B。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数字下面小,上面大,说明是在零上,温度计示数为96℃,即水的温度为96℃。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错误的数据是95℃。
(4)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小于1标准大气压时的100℃,说明当时环境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5)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Δt,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正确。
故答案为:(1)B;(2)96;(3)95;(4)低于;(5)B。
【点评】本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器材的组装、温度计的读数、水沸腾时的特点、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综合性比较强。
五.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20.(8分)如图所示,某列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B处为隧道口,火车驶入隧道前在A处鸣笛,司机鸣笛1.4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司机听见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路程。
(2)火车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
【分析】(1)知道时间,利用s=vt求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s1;
(2)再用公式s=vt算出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声+s1,据此求出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
【解答】解:
(1)由v=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
s1=v车t=30m/s×1.4s=42m;
(2)如图所示,
1.4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音t=340m/s×1.4s=476m;
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声+s1,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s=(s声+s1)=(476m+42m)=259m。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42m;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259m远。
【点评】用公式s=vt求列车和声音在1.4s传播的距离s1、s声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鸣笛时的距离s和s1、s声的关系,是解出本题的难点,也是突破口。
21.(8分)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100次/min。则:
(1)根据甲心率为10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多少秒?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分析】(1)甲的心率为100次/min,即甲的心脏每分钟跳100次,然后可求出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
(2)由图甲所示求出坐标纸在1min内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
(3)由图乙求出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然后求出乙的心率。
【解答】解:
(1)甲的心率为100次/min,即甲的心脏每分钟跳100次,
则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0.6s;
(2)由图甲可知,在0.6s时间内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为s=15mm,
则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v===25mm/s;
(3)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v相同,
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内出纸的路程s′=20mm,
则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t′===0.8s,
1min内乙心脏跳动的次数为=75次,即乙的心率为75次/min。
答:(1)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0.6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25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75次每分钟。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本题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是一道好题。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2.(6分)“学习强国APP”推的“每日鉴赏”。请参照示例,在此文中分别从声、光、热(物态变化)三方面,寻找三条物理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行作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唐]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示例】光学现象:月是故乡明
原理:月亮反射太阳光
(1)声学现象 闻犬吠 ;原理: 空气可以传声 。
(2)光学现象 日暮 ;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
(3)物态现象: 雪 ;原理: 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即是雪 。
【分析】据日常生产生活经验作答即可。
【解答】解:(1)“闻犬吠”是声学现象,因为空气可以传声;
(2)“日暮”是光学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3)“雪”是物态现象,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降落下来即是雪。
故答案为:(1)闻犬吠;空气可以传声;
(2)日暮,光的直线传播;
(3)雪;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即是雪。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的产生和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物态变化等物理常识,属基础题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偶性》教案docx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测试试题,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