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选项中采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A.质点B.速度C.路程D.参考系
2.新能源申动汽车ES8是一款高性能智能电动旗舰SUV,由静止加速到100 km/h只需要4.4 s,最大续航里程为580 km.这一成绩可以媲美价格百万级别的何统燃油汽车.若将加速过程看
作是匀加速直线,则该车的加速度约为( )
20.4 m/s2 B. 6.31 m/s2
C. 73.4 m/s2 D. 12.5 m/s2
3.有以下这样的几句话,符合科学道理的有( )
A.速度变化大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大
B.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C.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中,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也不一定有弹力
D.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某物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加速度开始逐渐减小到零,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有可能做匀减速运动
B.物体后来一定是匀减速运动
C.物体后来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时刚好停下
D.物体一直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最大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0kg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受到F1和F2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撤去力F1后,木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1,现撤去F1保留F2.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为( )
A.10N,方向向左
B.8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右
D.0
6.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回带。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如图所示。则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 )
A.镇纸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毛笔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白纸只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桌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7.如果所示是一次在平直公路上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试验时,其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刹车过程重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B.刹车的初速度大小为10m/s
C.刹车过程经过2s时汽车的位移为40m
D.刹车过程经过6s时汽车的位移为40m
8.某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540米处.由前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 立即打开降落伞.以5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空阵兵落地时速度刚好为零(g取10m/s2) .则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为( )
A.150 m B. 180m C. 200m D. 220 m
9.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0~1s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比b车的平均速度小
B.0~3s时间内a车通过的路程比b车通过的路程小
C.0~3s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m/s
t=2s时a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车的大
10.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汽车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由A向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到达C点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BC为 QUOTE L,其中L=A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平直公路AC长为21 m
B.平直公路BC长为7 m
C.汽车由A向C运动的时间为4 s
D.汽车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是8 m/s
11.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vc QUOTE m/s
vb QUOTE m/s
d点到e点的距离为3m
从d点到e点所用时间为4s
12.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车在a车前方x0处,在0~t1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x,则( )
A.若a、b在 QUOTE 时刻相遇,则x0 QUOTE x
B.若a、b在 QUOTE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为2t1时刻
C.若a、b在 QUOTE 时刻相遇,则x0 QUOTE x
D.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为2t1时刻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题6分,14题10分,共16分)
13.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①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固定刻度尺时,保持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且竖直并靠近弹簧
B.实验中任意增加钩码的个数
C.实验中应把弹簧竖直悬挂,待其稳定时测量弹簧的长度
D.实验数据处理时,把所有的描点用折线连起来
②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作出的F﹣L图线如图2所示。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 cm,劲度系数k= N/m。
14.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长度单位是厘米。(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在打出A、E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2)打D点的纸带的瞬时速度为 m/s.
(3)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5.(10分)在日常活动中,很多事情需要人反应灵敏,对战士、司机、飞行员、运动员等尤其如此.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下面是小华测定反应时间的一个过程:如图,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小华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手的任何部位都没有碰到木尺,位置在木尺刻度45.0cm处,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小华立即握住木尺.发现他手握住的位置是刻度25.0cm处,根据运动学的知识,算出小华的反应时间(g取10m/s2).
16.(1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木块A和B现叠放在一轻质弹簧上,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用力缓慢向上提B,直到它刚离开A.在这过程中B向上移动的距离记为h1,如图乙所示现在两木块之间再夹一轻质弹簧(不拴接)劲度系数也为k,开始整个系统处于平衝状态.现缓慢用力向上提B,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B向上移动的距离记为h2,求 QUOTE
17.(14分)如图,在长直公路上有A、B、C三个点,xAB=146m,xBC=119m,B处为一个受信号灯管控的节点,信号灯每T=10s一次在红灯和绿灯之间转换,亮红灯时车辆不准通过,亮绿灯时车辆准许以不超过v1=10m/s的速度通过,ABC全路段的行驶速度均不得超过v2=20m/s.现有一辆特种汽车,这种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时,只有匀速、匀加速、匀减速三个模式可供转换,且在匀加速和匀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被设定为a=1.0m/s2,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可在0至v3=25m/s之间选择.当t=0时,绿灯正好亮起,此时汽车停在A处,欲驶往C处,要求汽车尽早安全到达且停在C处.本题中汽车可视为质点.则:
(1)汽车应该在什么时刻通过B节点?通过B节点时的速度大小应该是多少?
(2)汽车最早在什么时刻到达且停在C处.
合肥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题6分,14题10分,共16分)
13.(1)AC (2) 5 20
[解析] (1)固定刻度尺时,保持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对齐且竖直并靠近弹簧,故A正确;实验过程应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因此不能任意增加钩码的个数,以防止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故B错误;为防止弹簧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应把弹簧竖直悬挂,待其稳定时测量弹簧的原长,故C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时,应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像,图像应是直线而不是折线,故D错误.
(2)由图像可知,F=0 N时,L=0.05 m=5 cm,则弹簧的原长为5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 QUOTE =20 N/m.
14.(1)0.54 m/s.(3分) (2)0.64 m/s (3分) (3)1.0 m/s2 (4分)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5. 0.2s
解析:在小华的反应时间内,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下降的高度,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自由下落的时间.
解答:直尺下降的高度h=45-25cm=0.2m.(2分)
根据,(4分)
得t=0.2s.(4分)
故答案为:0.2s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人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相等,结合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
16、
解析:对图甲:开始下面弹簧的弹力(m1+m2)g,被压缩的长度
当木块B离开木块A时,下面弹簧k被压缩的长度;
以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6分)
对图乙:系统处于原来状态时,下面弹簧的弹力(m1+m2)g,被压缩的长度;上面弹簧的压缩量;
当上面的木块离开上面弹簧时,下面弹簧k1被压缩的长度;
所以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6分)
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B
D
C
D
D
B
ABC
BD
AB
AC
17.
解:(1)(8分)先考虑从A到B的最快时间:若全加速:,超出了B处v1=10m/s的限制,且到达B处时是红灯,不可以.
若先加速至v,再减速至v1=10m/s:,得v=14m/s,既未超v2=20m/s,也未超v3=25m/s,
所需时间为:,此时B处还是红灯.通过图像可以获得20s能按要求通过,所以通过B节点的最早时刻应该是20s,且此时的速度大小应该是vB=10m/s.
(2)( 6分)以前问为基础,当t1=20s时汽车以vB=10m/s安全通过B节点后,设先加速到v′,再减速至零刚好安全停在C处:,得v′=13m/s,既未超v2=20m/s,也未超v3=25m/s.
所需要时间为:s=16s.
此时t2=t1+△tBC=36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素养拓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