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同步+提优)
2021学年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课后培优练级练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2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2.(本题2分)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3.(本题2分)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4.(本题2分)“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5.(本题2分)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6.(本题2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7.(本题2分)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液化生成的小水珠
8.(本题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 D.用地膜覆盖农田
9.(本题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10.(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11.(本题2分)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12.(本题2分)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13.(本题2分)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铁
1535
275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用酒精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可以测量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铅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14.(本题2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490℃,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
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D.金属镓的体积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15.(本题2分)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二、填空题(共35分)
16.(本题4分)下图所示为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C,其最小刻度值为______°C。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此时该液体的温度为______°C。
17.(本题3分)如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18.(本题4分)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到残骸较________(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___(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19.(本题3分)寒假期间小吴同学和父母去西藏旅游,旅游期间细心的小吴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普通的锅煮不熟面条,他回想起了物理老师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 再用______(选填“冷水”或“热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观察到水重新______;通过该实验小吴同学终于明白了在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的道理,其道理是:______。
20.(本题4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
21.(本题3分)小明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寒冬,若将坐满了乘客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_____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22.(本题4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态。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_____态。
23.(本题3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所用的感温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等。但小嘉同学心存疑问:为什么不用最常见的水作温度计内的感温液体呢?他借助网络查阅到水、水银和酒精三种物质的体积温度图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
(1)分析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水不适宜作温度计内感温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最低温度可达。若作为南极科考站温度计的感温液体,在以上三种物质中, __________物质较为合适;
(3)若选用相同体积的水银和酒精分别制成温度计甲、乙,且温度每升高,感温液体上升的高度相同,则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温度计细玻璃管的内径稍大。
24.(本题3分)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____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____,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比较t1、t2,若t1___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三、实验题(共39分)
25.(本题6分)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___℃;
(2)EF段表示的是 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向外界 ___________;
(3)熔化过程经过 ___________分钟,这个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___________态,第9min时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___________态。
26.(本题7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的测量,现有量程为“-2℃~102℃”和“-20℃~102℃”的两支温度计,小明认为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设 ?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又由表中数据分析认为得到盐水的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判断准确吗?___________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在此实验后,小明又认为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7.(本题9分)如图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_________.
(2)由数据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为了使冰块均匀受热,实验中采用了水浴法加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______.
(4)小华认为该实验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大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他这样想的原因是:______.
(5)待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冰熔化后的水虽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6)小明和小华在实验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
(7)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B.冰
(8)实验后,他们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______,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28.(本题10分)如图所示,分别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所用的装置应该__(“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安装;
(2)如图甲(左)图所示,将试管放在烧杯中隔水加热,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水浴法,这种加热方法的优点是__;
(3)在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在如表中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物质A”或“物质B”)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第2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
(4)小华想利用该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于是将试管取出,在烧杯上方加热后组成了乙(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
(5)小明认为小华所用的实验时间太长,你认为可以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_______(只写出一条即可);她还观察到熄灭酒精灯后仍继续沸腾了一会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9.(本题7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随时间的关系”的课题,实验如下图:
(1)图a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管壁上。
(2)在烧杯上方加一盖子,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温度值为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由此可判断此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3)通过上表总结出水沸腾过程的规律:沸腾时,水不断吸热,但________不会变化。
(4)图c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
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课后培优练级练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2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详解】A.雨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露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C.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D.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B。
2.(本题2分)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答案】B
【详解】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本题2分)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于墙内混入的是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由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本题2分)“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详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D。
5.(本题2分)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详解】因为体温计有“缩口”这一结构决定了体温计有“随高不随低”的特点,用示数为37.8℃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为37.8℃,说明乙的体温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7.8℃,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故选C。
6.(本题2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B
【详解】冰熔化要达到熔点0℃,且不断吸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冰块熔化时,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会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与烧杯中冰块的温度相同,所以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本题2分)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液化生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详解】雪糕周围冒“冷气”是雪糕周围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液化而成的小液滴,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本题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 D.用地膜覆盖农田
【答案】A
【详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把湿手伸到干手器的下方吹,能加快空气的流速,能加快蒸发;给盛有酒精瓶子加盖、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用地膜覆盖农田,会减小液体的表面积,蒸发会减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本题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D
【详解】由图像可知,丙吸热变为甲,甲吸热变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气态、丙是固态,所以甲到乙是汽化,乙到丙是凝华,丙到甲是熔化,故ABC错误,D正确.
10.(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答案】C
【详解】A、图像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D、冰在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的上升温度较高),由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11.(本题2分)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答案】B
【详解】−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低于0℃,水会结冰,故B正确.
12.(本题2分)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答案】C
【详解】干冰放入玻璃杯中,会迅速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出现了白气。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是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体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3.(本题2分)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铁
1535
275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用酒精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可以测量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铅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答案】B
【详解】A.酒精的沸点78℃,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B.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在这个范围内,故B正确;C.水银的熔点是﹣39℃,﹣39℃的水银吸热熔化,但温度不升高,故C错误;D.铁的熔点1535℃,铁水的温度至少是1535℃,铅的熔点是328℃,铜球放在铁水中会熔化,故D错误。故选B。
14.(本题2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490℃,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
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D.金属镓的体积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答案】C
【详解】A、要用“碳纳米管温度计”在测温范围内准确测量温度,需要碳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体积变化很小),碳纳米管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故A正确;B、“碳纳米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所以金属镓的熔点(凝固点)较低,沸点很高;故B正确;C、金属镓的体积在此温度测定范围内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所以金属镓的体积变化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D、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要求金属镓在18℃~490℃变化明显、均匀,故D正确.故C错误,符合题意.
15.(本题2分)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水再次沸腾。故选D。
二、填空题(共35分)
16.(本题4分)下图所示为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C,其最小刻度值为______°C。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此时该液体的温度为______°C。
【答案】 -20~100 1 不能 25
【详解】[1]由图可知此温度计最左侧刻度值为零下20℃,最右侧刻度值为100℃,则它的测量范围为-20~100℃。
[2]在0℃到10℃之间分为10格,所以此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
[3]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4]由图可知,液柱的最末端在0℃的右侧,所以温度高于0℃,此时该液体的温度为25℃。
17.(本题3分)如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答案】 汽化 凝华 液化
【详解】[1]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2][3]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变为小水滴,物质在凝华、液化过程中都要放热。
18.(本题4分)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到残骸较________(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___(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压缩体积 冷 汽化 吸收
【详解】[1]液化有两种途径,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打火机的“气”,正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式将其液化的。
[2][3][4]如果火机破损,则丁烷液体减压迅速汽化,而汽化是吸热的,所以刚漏完气的火机会很凉。
19.(本题3分)寒假期间小吴同学和父母去西藏旅游,旅游期间细心的小吴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普通的锅煮不熟面条,他回想起了物理老师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 再用______(选填“冷水”或“热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观察到水重新______;通过该实验小吴同学终于明白了在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的道理,其道理是:______。
【答案】 冷水 沸腾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详解】[1][2]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用冷水浇烧瓶底部,烧瓶中液体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液面上方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
[3]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随之降低,因此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够高,所以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
20.(本题4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
【答案】 升华 熔化 凝华 放
【详解】[1]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
[2]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
[3][4]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凝华为固态的碘。
21.(本题3分)小明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寒冬,若将坐满了乘客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_____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答案】 凝华 液化 内
【详解】[1]小明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会使得铝罐周围的空气温度瞬间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罐外壁凝华形成霜。
[2][3]寒冬,若将坐满了乘客的汽车门窗紧闭,由于车外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内侧。
22.(本题4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态。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_____态。
【答案】 乙 80 固、液共存 液
【详解】[1][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物质在4~8分钟温度保持80℃不变,故乙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
[4]由图知,第8分钟,熔化刚好结束,之后为液态升温过程,故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液态。
23.(本题3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所用的感温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等。但小嘉同学心存疑问:为什么不用最常见的水作温度计内的感温液体呢?他借助网络查阅到水、水银和酒精三种物质的体积温度图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
(1)分析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水不适宜作温度计内感温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最低温度可达。若作为南极科考站温度计的感温液体,在以上三种物质中, __________物质较为合适;
(3)若选用相同体积的水银和酒精分别制成温度计甲、乙,且温度每升高,感温液体上升的高度相同,则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温度计细玻璃管的内径稍大。
【答案】 见解析 酒精 乙
【详解】(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a)可知,温度在0~4℃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变小,温度在4~1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变大,如果物体温度在0~4℃范围内,水受热体积变小,不能作温度计内感温液体。
(2)[2]由图(b)(c)可知,水银的测量范围是-39~357℃,酒精的测量范围是-117~78℃,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最低温度可达,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用酒精作为感温液体合适,如果选择水和水银会凝固,故不能用水和水银作为感温液体。
(3)[3]水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
酒精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
所以k1<k2
感温液体上升的高度相同,甲的体积变化量小于乙的体积变化量,由于水银和酒精的体积相同,所以由V=Sh可知可知乙的内径较大。
24.(本题3分)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____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____,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比较t1、t2,若t1___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答案】 温度 相平 >
【详解】[1][2][3]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为了便于比较,需要控制最终水的质量相同,故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若t1> t2
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三、实验题(共39分)
25.(本题6分)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___℃;
(2)EF段表示的是 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向外界 ___________;
(3)熔化过程经过 ___________分钟,这个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___________态,第9min时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___________态。
【答案】 232 凝固 放热 3 固液共存 液
【详解】(1)[1]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对应温度232℃即为物质的熔点。
(2)[2][3]EF段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不变,需要对外放热。
(3)[4][5]该物质熔化是从第3min到第6min,用了
在分钟的这段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6]分钟内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第9min时物质温度刚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故所处的状态为液态。
26.(本题7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的测量,现有量程为“-2℃~102℃”和“-20℃~102℃”的两支温度计,小明认为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设 ?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又由表中数据分析认为得到盐水的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判断准确吗?___________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在此实验后,小明又认为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先降低后升高 -20℃----102℃ 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低于-2℃ 不准确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在浓度18﹪--21﹪的范围内可能还有低于-18℃的凝固点 在雪上撒盐后,雪的凝固点会降低,使雪能在低于0℃的温度下熔化
【详解】(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2)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2.5%、23%等还有其它一数据,根据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8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24%的零下17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
(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由上知,盐水的凝固点低,即冰中加盐后的熔点低,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上盐后,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便于清扫
故答案为(1). 先降低后升高 (2). -20℃----102℃ (3). 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低于-2℃ (4). 不准确 (5).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6). 在浓度18﹪--21﹪的范围内可能还有低于-18℃的凝固点 (7). 在雪上撒盐后,雪的凝固点会降低,使雪能在低于0℃的温度下熔化
【点睛】本题研究水中加盐后凝固点的变化规律,考查温度计的选择、晶体凝固的规律、数据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凝固的条件及水中加盐熔点降低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难度.
27.(本题9分)如图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_________.
(2)由数据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为了使冰块均匀受热,实验中采用了水浴法加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______.
(4)小华认为该实验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大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他这样想的原因是:______.
(5)待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冰熔化后的水虽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6)小明和小华在实验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
(7)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B.冰
(8)实验后,他们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______,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答案】 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室温一般是高于0℃ 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先降低后又升高 A 降低积雪的熔点
【分析】(1)作图象时,要先描点,然后将点用线连起来;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3)均匀受热除了用水浴法加热外,还需要用小颗粒固体做实验;
(4)根据室温的大小分析;
(5)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据此判断;
(6)根据表格中盐水的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分析;
(7)根据盐冰的熔点低于0℃分析.
(8)撒盐时冰雪的熔点会降低.
【详解】(1)在图象上把表格中对应的十个点做出来,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如图所示:
;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据此判断冰为晶体;
(3)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4)室温一般是高于0℃的,所以冰块也能在室温下熔化,只不过时间会较长;
(5)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6)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7)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结成的冰块来保持低温效果更好,故选A.
(8)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根据(6)中的结果可知,积雪的熔点降低,能使积雪在0℃以下便会熔化.
28.(本题10分)如图所示,分别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所用的装置应该__(“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安装;
(2)如图甲(左)图所示,将试管放在烧杯中隔水加热,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水浴法,这种加热方法的优点是__;
(3)在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在如表中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物质A”或“物质B”)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第2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
(4)小华想利用该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于是将试管取出,在烧杯上方加热后组成了乙(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
(5)小明认为小华所用的实验时间太长,你认为可以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_______(只写出一条即可);她还观察到熄灭酒精灯后仍继续沸腾了一会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下至上 使固态均匀受热 B 吸热 不变 固态 固液共存状态 98℃ 减小水的质量 铁圈和石棉网有余热,烧杯底部还会从温度较高的铁圈和石棉网上吸收热量
【详解】(1)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酒精灯,再安装铁圈、石棉网,最后固定温度计,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称为水浴法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温度升高慢,减慢熔化速度,便于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
(3)由表格知,B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B物质是晶体海波;晶体熔化的显著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表格中所示该物质在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以后结束;所以在第2分钟时,还未达到熔化,该物质处于固态;在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当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4)由表格可知,水温升高到98℃时,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为98℃;
(5)用时长,可以是水的质量大,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
减少实验时用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等;
观察到熄灭酒精灯后仍继续沸腾了一会儿,这是因为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所以移开酒精灯时,烧杯底部还会从温度较高的铁圈和石棉网上吸收热量,水还会沸腾一会.
【点睛】本实验中除掌握水沸腾的特点以外,安装器材的顺序是个细节问题,要注意,从下到上安装合理,可以一次性安装成功.
29.(本题7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随时间的关系”的课题,实验如下图:
(1)图a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管壁上。
(2)在烧杯上方加一盖子,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温度值为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由此可判断此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3)通过上表总结出水沸腾过程的规律:沸腾时,水不断吸热,但________不会变化。
(4)图c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
【答案】 液化 热损失 96 98℃ 小于 温度 丙
【详解】(1)[1]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管壁上。
(2)[2]在烧杯上方加一盖子,这是为了隔离水和外界的对流减少热损失,从而快速沸腾。
[3]由图b可知是96℃。
[4]根据表格可知水在达到98℃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所以沸点为98℃。
[5]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现在沸点为98℃,所以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6]根据表格给出的数据总结规律为水沸腾时,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不会变化。
(4)[7]根据表格中数据图丙是正确的水沸腾时的图象,水沸腾时温度不会超过98℃所以图甲和图乙都不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二物理同步练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题答题处,双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同步测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