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575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解题质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学习,拓展,回味绝弦,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重点)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老师播放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动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鼓琴》。二、解题质疑1、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伯牙弹琴的故事。2、只是讲伯牙弹琴的故事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读课文,注意停顿恰当。(出示课件:划分好节奏的课文)2、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四、深入学习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什么叫知音?(读“资料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板书:知音)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5、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课件出示句子】6、伯牙的琴声只能表现高山和流水吗?还能表现什么?引导学生仿写: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7、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五、拓展,回味绝弦1、知音之死。教师伴乐讲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先生《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两千多年前,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叫俞伯牙。一天,他路过汉阳江口,拿起了心爱的瑶琴进行弹奏。这时,有一位叫钟子期的樵夫正好路过细心倾听。当俞伯牙心里想着高山的时候,钟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想到流水的时候,钟子期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大喜,说子期你是我的知音呀。于是二人相见恨晚对坐饮酒,相约第二年的中秋之日再来此地相会。斗转星移,转眼间到了中秋,俞伯牙来到相约之地,却久久等不来钟子期。这时,他从一位老者口中得知,钟子期已于不久前染疾身亡。临死之时嘱咐老者把他葬在这里,让他再听一次伯牙的琴声。伯牙此时热泪横流,来到子期墓前,最后一次弹起了“高山流水”然而,当他志在高山的时候,钟子期再也不会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当他志在流水的时候,子期再也不能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了。此时此刻,俞伯牙毅然摔断了心爱的瑶琴。)2、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六、总结: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寻”。愿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5、伯牙鼓琴 谢 伯牙 子期 鼓琴 听之 知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伯牙鼓琴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