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uò) 诀别 参差不齐(cī) 不知所措
B.怅然(chàng) 怂恿 哄堂大笑(hōng) 骇人听闻
C.粗犷(kuǎng) 枯涸 花团锦簇(cù) 美不盛收
D.菡萏(dàn) 分歧 絮絮叨叨(xù) 粘轻怕重
2.下列加点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中,善于思考的人和不善于思考的人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习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而不求甚解,要善于思考,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可以做到各得其所。
A.截然不同 B.不求甚解 C.刨根问底 D.各得其所
3.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C.《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宋代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西游记》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这次期末考试谁能得第一名,但我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B.她活泼开朗,积极阳光,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的模样,深受大家的喜爱。
C.“上课铃声已经响了,”班长站在讲台上严肃地说,“请大家安静下来。”
D.黄大发带领群众绝壁凿水渠,解决当地的缺水问题,被称为“当代愚公”。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B.12月23日召开的质量分析会上,汇川区教育局领导要求几个学校的校长,中考备考复习要有序进行。
C.为了发挥馆藏文献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书香效应,更好引导人们在书香中传承奋斗精神,汲取奋斗力量。
D.遵义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打造以茅台集团为航母的世界酱香型白酒企业舰队,壮大白酒产业集群。
二、句子默写
6.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
②《观沧海》: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③《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
④《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
⑤《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
⑥《天上的街市》:不信,____________,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⑦《春》:傍晚时候,上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论语>十二章》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豆花开
罗瑞花
①冷冽的空气里飘来一股浓浓的豆花香,我耸耸鼻翼,决定喝碗豆花暖和暖和再走。
②小木屋温暖、安静,一对小情侣沉浸在豆花和爱情的甜蜜里。我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里间厚重的布帘掀起,腾腾热气中走出来一位中年女子,待她笑意盈盈地走到我对面,我俩都骇住了:她的眉眼,嘴角的黑痣,仿佛一个开关,“啪”的一声,接通了两年前重阳节的那个场景。
③那天,我回家协助母亲蒸重阳酒。一个40来岁的女子从门外进到我家堂屋,蓝衣黑裤黄球鞋,斜背着一个黑色皮包,眉眼清秀,皮肤白净,嘴角的黑痣很显眼。
④“姐姐行行好,家里遇上火灾了,好心人捐的钱我都记着呢。”蓝衣女子拿着一个小学生作业本向我走来。我没搭理她。蓝衣女子走到灶屋门口,对坐在火塘边生火的母亲说:“婶娘行行好,家里遇上火灾了。”
⑤“水火无情,房子烧了可怜啊。”母亲叹息着,跨过灶屋门槛,经过堂屋,往卧房里走去。我知道母亲是去找她的钱包了,竟然这么没警惕心,我心里责怪着母亲。见蓝衣女子站在卧房门口等着,我没好气地说:“她80多岁了,弯腰驼背的,你好意思要她的钱吗?你凭什么向一个老弱病残的人撒谎骗钱,就凭你脸皮厚……”“你这样说我……”那蓝衣女子喃喃自语,准备离开,但卧房里响起的脚步声又让她停住了。母亲握着她的灯芯绒布袋出来了,在蓝衣女子身边的小矮凳上坐下,拉开拉链,几张百元大钞显露出来,我怨嗔道:“妈,你干什么呀?”
⑥站在母亲身边的蓝衣女子两眼放光,紧紧盯着母亲的钱袋,时刻准备着接受百元大钞,房子烧了的悲苦早已没了踪影。如果我不在场,说不定她的手早已伸向了母亲的钱包。我走到蓝衣女子面前,厉声说:“撒谎骗来的钱,你用一分就有一分的不安。你年纪轻轻,有手有脚,到哪不能挣一份工钱?你不是有难,你是懒惰你是无耻……”蓝衣女子回过神来,红着脸嗫嚅道:“你这样说我……”
⑦母亲终于从百元大钞里翻出了一卷零钱,从一卷零钱里翻出了一块钱,给蓝衣女子,蓝衣女子失望之极,跨出门槛,走了。母亲举着一块钱对蓝衣女子喊道:“哪有讨米还嫌少的呀,积少成多,你多走几家啊……”
⑧两年时间,她竟然“骗”成了老板娘。我愤然站起,抓起放在椅子上的东西,准备往外走。她轻轻地说:“你妈妈还好吗?我想请你给老人带一份豆花。”
⑨苦难的母亲是我心叶上的一颗露珠,轻轻一碰,就会濡湿我的眼睛。我坐了下来,她忙转身进了布帘。不一会,她用红漆托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双手捧起,放在我面前。
⑩她坐到我的对面,说:“那天,我从你家出来,哭了一路。我的房子不是烧了,是被我赌光了,还欠了一身债。你说得对啊,我有手有脚,怎么就不能干活呢?我爹娘就是靠打豆腐养大一家人的。我姐借了这小木屋给我卖豆花,年底,应该能把欠账还清了……”我把手伸过去,她握住了,泪珠从她脸上滑落下来。
⑪我笑着说:“我妈喜欢甜豆花,你帮她多放点糖吧。”她欢喜地应着,去里间打包了。我拿起白瓷调羹,鲜嫩绵实的豆花,如雪白的絮朵,盛开在青花瓷碗里。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衣女子拿小学生的作业本记录每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体现了她诚实且知恩图报的品质。
B.第⑤段中“喃喃自语”写出了蓝衣女子面对“我”没好气斥责时满心的委屈和极度不满。
C.第⑥段中“两眼放光”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蓝衣女子见到母亲的钱袋时的欣喜与激动。
D.蓝衣女子虽然对母亲手中的一元钱有些失望,但是为了积少成多,她还是欣然的接受了。
8.请简要分析标题“豆花开”的含义及作用。
9.文中第⑩段运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10.文中母亲有没有看透蓝衣女子的骗局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母爱是一根针
①打记事起,母亲留存在我记忆里最多的画面就是这般:一人、一针、一线、一个要缝补的物件和大床的一角。坐在床角的她,低着头、垂着眸,额前的碎发垂落下来,随着她那如在作画般的手和如画笔的针与线在空中一撇、一扬……用它朴素而隐忍的美,渲染了我的时光。
②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耐心与细腻的针。母亲总喜欢亲手为我做些什么,我孩童时期的小肚兜、小毛衣、小鞋子……凡是能自己动手做的,她从来都是身体力行,用手中的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织出来。她说喜欢为我缝东西、做东西,说自个儿做的最舒服放心,见我穿上也很有成就感。那天翻整旧物,一面小小的口水巾被我从柜底扒拉了出来,时隔十几年,它依然如记忆中那般柔软舒服,那只绣得有点像小狗的兔子滑稽地趴在口水巾的正面。我看着这个不太成形的兔子,又想到母亲现在绣的栩栩如生的兔子,突然意识到,原来她并不是一个天生就可以把兔子绣得很好的超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略显笨拙的年轻姑娘,却也是一个为了孩子、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耐心练就一双巧手的母亲。当我与十几年前的兔子“亲密接触”时,母亲细腻的温柔就如电流一般流入我的身体,与血液融合,抵达心脏。
③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充满了刚强与坚毅的针。从小我就特别崇拜母亲,因为再尖锐的针在她手中都能像被驯服的猛兽一样乖巧听话,中指上戴的顶针是她的铠甲,既能在关键时刻出力,又能做手指坚实的盾牌。母亲像战场上熟练的射手一样,手臂在空中摆动、出击,精准地刺向目标,左一针、右一针,一穿、一引,原本分离的两片布便巧妙地合在一起。儿时的我常对此拍手叫好,也常常会学着母亲,拿来一个顶针戴在手上臭美,好像戴上了一枚沉甸甸亮晶晶的“戒指”。
④直到一次,我在母亲旁边看她为我缝补布娃娃,突然,只听得母亲一声“哎吆——”,我低头一瞧,她左手的中指上霎时间便泛出了血——母亲竟然一针扎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紧张地上前想要帮她止血,但她却默不作声地把手放在嘴里吮了两下,抬头笑着对我说没事,又低头缝补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想来也不是第一次被扎了。我这才意识到,母亲的技术并未熟练到不被针扎到,她不过是用勇敢与刚毅默默地扛下了这一切。
⑤母爱是一根针,一根带着“脾气”的针。那日,我与母亲发生了争执,总是会帮我把自行车从储藏室推出来的她气冲冲地甩门而出:“你自己推车吧!我不管了!”我也很生气,没有回应她,只是在心里暗自发狠:自己推就自己推!当我气鼓鼓地跑到楼下后,却发现我的自行车还似往常那般停在了储藏室外。一瞬间,泪花从心底涌向眼底,浇灭了我满腔的怒火。母亲的“脾气”就像一根小针,或许在某些时候它会狠狠地朝你扎过来,但针尖却只会轻轻地落下,根本舍不得把你扎出血。
⑥下雨了,我望向天空,看着那像牛毛、像花针的雨滴密密地斜织下来,它们轻轻地打在我的脸上,有一丝刺痛,但更多的却是温柔。我扭头,奔向正在床角边做针线活儿的母亲,在一旁默默看着、默默想着:待你年华渐渐逝去,银丝悄然丛生,手中的针无力将布匹穿透时,我,愿做你最坚实的顶针。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母爱比作“一根针”,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①段中“一人、一针、一线……一角”运用白描,勾勒出一幅母亲床角缝补的画面。
C.母亲天生有一双巧手,母亲用手中的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制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D.我和母亲发生争执时,她的脾气即使像小针,也只是将针尖轻轻落下,不忍让我受伤。
1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的描写简要分析。
13.请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关注“小胖墩”现象:防控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材料一
随着越来越多“小胖墩”出现在我们身边,青少年肥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不仅会引起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还会对其心理、精神和行动带来不利影响。肥胖婴儿和儿童在成年期可能会继续肥胖,而且更可能在成年时形成各种健康问题。这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负担。我们应抓住时机、采取行动,不仅能遏制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快速发展,还有助于成年人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控。
材料二
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发生受先天和后天多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在肥胖发生中占40%—70%,而生命早期的营养摄入、膳食结构、生活习惯等也是重要因素。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关于青少年肥胖的调查。
材料三
防控“小胖墩”当遵循“管住嘴、迈开腿”的保健规律,需要包括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多方合力。家长作为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人,负有第一责任,履行好职责就当走出认知误区。很多家长对小孩肥胖都持有错误看法,觉得小孩越胖越招人喜欢,使劲给孩子喂奶粉、加饭量,生怕孩子吃得少了。经常看到有的小孩胖成了“米其林轮胎”,非常夸张,家长还以此为荣,觉得是自己小孩吃得好。
有效防控“小胖墩”,需要改善膳食结构和告别不良生活习惯。家长要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其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性,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和选择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等。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保证其有足够的睡眠。
学校防控“小胖墩”责无旁贷。学校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每周至少3小时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和适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
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也当为减肥降重“从娃娃抓起”做好引领与服务工作。比如,强化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的标签管理,加强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和健身场地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等等。期待防控“小胖墩”早日成为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行为。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致青少年儿童肥胖发生绝大部分只受先天遗传影响。
B.在婴儿和儿童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后也有可能继续肥胖。
C.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肥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D.当前,提高家长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程度效果不明显。
15.结合材料,请分析导致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后天因素。
16.结合材料,请你给防控“小胖墩”提出相关的建议。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寄诸弟书
王阳明
蘧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人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①”彼其自以为人心之惟危也,则其心亦与人同耳。危即过也,惟其兢兢业业,尝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执厥中”而免于过。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
【注】①允执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夫:______ ②将复何及 复:______
③欲寡其过而未能 过:______ ④安能无过 安:______
18.用现代汉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
1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劝诫的书信文,道理透彻而深切,都表达了作者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
B.甲文诸葛亮强调的“德”是学习的前提和修身养性的基础,是摒除杂念和干扰的精神状态。
C.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这三者紧密缺一不可。
D.乙文王阳明列举古代贤人面对自己的过失及时改正的事例,告诫弟弟要善于及时改正过错。
五、诗歌鉴赏
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简洁地交代写作背景,“次”字点明诗人再次经过北固山。
B.首联“青山”照应标题中的地名,“客路”指诗人远行之路,“绿水”点明航行之地。
C.颈联写景逼真,用眼前之景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乐观的力量。
D.尾联承接前三联,一问一答,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借归雁传家书,传递了淡淡的乡愁。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六、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在共建文学部落的活动中,长征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22.(创立班刊)请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并仿照示例简述其寓意。
刊名 | 《萌芽》 |
刊名寓意 | “萌芽”原指草木——初生发芽,以“萌芽”作为刊名是因为此刊物主要刊登的是年轻作者的作品,这些新作者、新作品就像刚萌生的新芽。 |
刊名 |
|
刊名寓意 |
|
23.(设计栏目)班刊准备新增的栏目,请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的栏目名( )
| 《守望生命的麦田——我读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 |
入选作品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中的人生绿洲》 |
| 《圣洁的情感,深邃的意境——读泰戈尔<吉檀迦利>有感》 |
A.成长笔记 B.咬文嚼字 C.名作品悟 D.名家访谈
24.(感谢嘉宾)下面是班长以文学部落名义起草的致王老师的感谢信,请将感谢信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要求使用“拨冗”“光临”这两个词。
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部落
2021年12月20日
七、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亲爱的同学!恭喜你已经适应了初中生活,你已经在老师的陪伴下融入了你的班级,你已经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
你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写作方法,比如:抓住人物特点,思路要清晰,中心要突出、运用想象和联想等,现在请你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
请以“______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5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能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D
6. 随君直到夜郎西 秋风萧瑟 古道西风瘦马 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风吹散马蹄声 请看那朵流星 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7.C 8.含义:表层指碗中的鲜嫩的豆花;实指蓝衣女子在心灵和行为上的变化像豆花一样绽放。
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作为全文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运用补叙(插叙也可以)。补充交代了蓝衣女子讨钱的真正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蓝衣女子在母亲的行为影响下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化了文章主题。 10.示例一:没有,母亲听到蓝衣女子说家中遭了火灾,感到叹息以及为蓝衣女子取钱,可以看出母亲并没有看清蓝衣女子的骗局。
示例二:有,母亲听到蓝衣女子说家中遭了火灾,故作叹息状,看穿但并不揭穿。母亲去卧房给蓝衣女子取钱,但却只从几张百元大钞中抽出一张一元给蓝衣女子,当蓝衣女子失望冲出门槛时,母亲的话也表明母亲早已看穿蓝衣女子的骗局。母亲之所以不揭穿,是为了维护蓝衣女子的尊严,也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和智慧。
11.C 12.母亲是充满耐心和细腻的人,母亲从一开始做针线活比较生硬到现在可以绣出栩栩如生的兔子,可以看出母亲的细心。母亲是一个刚强而又坚毅的人,母亲被针扎了却默不作声地放在嘴里吮一下,又继续缝补了。母亲是一个有脾气但不缺乏温软的人,和“我”发生争执时,也会发脾气,但温暖地保护我。 1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将雨滴比作牛毛、花针,形象地写出雨的细和密,也写出了雨打在脸上的感受,暗示着母亲的爱带有一丝刺痛,但更多时候是温柔。
14.B 15.户外运动时间少;忙于课业整天坐着;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心理压力大,暴饮暴食;睡眠时间少。 16.个人层面:遵循“管住嘴、迈开腿”的保健规律。家庭层面:家长改变认知误区合理选择、搭配和烹饪食物。学校层面:充分关注学生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17. ①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②又。 ③过失,过错。 ④怎么,哪里。 18.①如果没有内心恬淡就没有什么拿来明确志向的,如果没有内心的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②古代由贤德的人常常能够亲自审视自己的过失并及时改正。 19.B
20.A 21.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开阔,两岸显得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描绘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平野开阔的江面航行图。抒发了诗人乐观昂扬的心情。
22.《智慧》
智慧本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以“智慧”作为刊名,主要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能增加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23.C 24.示例:
王老师:
感谢您拨冗参加我们文学部落的活动。您讲的内容很有趣味,态度也很和蔼,我们受益匪浅。特别是您对文学的独到见解,令人钦佩。许多同学听完讲座,都赞叹不已。我们还想请您在我校开设系列文学讲座。期待您的光临!
文学部落
2021年12月20日
25.例文
温暖伴我同行
温暖是什么?是你淋雨时,朋友伸过的一把伞;是你难过时,父母的声声安慰;是你疑惑时,老师的耐心教导。温暖一直伴在我们的身边,维护着我们成长,陪伴着我们成长。
温暖——朋友
少年时代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会得到朋友带来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与男同学发生了矛盾,我鼻子发酸,眼睛里溢满了泪水,马上就要滚落下来,心里尽是委屈。不一会儿,我感觉周围围了几个人,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的死党们。一个对我挤眉弄眼,一个跟复读机似的一直重复着:“不要伤心了!”,另一个默默的拉着我的手。我心中一暖,顿时就笑出来了。
朋友的温暖是简单纯洁的!
温暖——母亲
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们一直活在母亲的温暖中。
父亲走得早,是妈妈撑起了这个家。我并不觉得自己可怜,我有妈妈,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她会在我生病时,悉心照顾我;会在我快乐时,幸福的看着我;会在我犯错时,耐心的教导我;会在我不争气时,含着泪惩罚我……我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母亲,我爱她,她爱我,我要好好的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母亲的温暖是伟大无私的!
温暖——老师
如今的师生关系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我们能体会到老师如妈妈般的温暖。
前几天,气温又下降了,我这一个三百六十天有三百天是感冒的人,不负众望光荣地感冒了。由于感冒,我咳嗽不停,上早读课时,我咳得脸都红了。老师发觉后走了过来,一脸担忧,眉头紧皱,柔声细语地问我:“咳得那么厉害,很难受吧,有没有吃药?”我呆愣地点了点头,心中分明感受到一股暖流缓缓淌过。
老师的温暖是幸福温馨的!
朋友、妈妈、老师,感谢你们,谢谢你们给予我这世间最无私的温暖,伴我走过春夏秋冬。谢谢你们!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句子默写,选择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