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及答案(九科)
2023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很多人看来,科学与文学是相距最远的两个学科。我们很难想象,一种致力于自然的探索和一种致力于人自身灵魂的探索之间,能够找到哪些共同点;也很难想象,它们之间的距离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得以消除。在我们看来,科学是向外的,它是人类试图寻找外部世界奥秘的知识总和;文学是向内的,它不断找寻人的内心秘密,并运用语言工具做出恰当表达。实际上,在此引用牛顿力学定律的表述也许是准确的,科学与文学的力量是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自从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将诗人清除出理想国后,哲学和科学似乎主宰了世界,文学只能在具有某种垄断意义和天然合法性的城堡之外游荡、流浪,世界上的一切进步也似乎归功于科学的进步,文学则以一种非法身份秘密地存在于民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失去了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因此而藐视文学的存在。事实上,这两种存在同样重要。科学家从几千年前开始,一直将科学的首要宗旨设定为发现自然的和谐,它建基于对宇宙秩序的信仰。一切假定、推理、求证都从这里出发,爱因斯坦的“上帝不会掷骰子”成为科学信仰的箴言。即使是量子力学以及其他理论颠覆经典力学的事实,也很难动摇建立世界和谐统一的知识图景的信仰根基,也很难动摇人类的对于自己的纯理智可以领悟世界秩序的终极意义的信念。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致力于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从未忘记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知道,文学与科学实际上从未分离,他们的不同不过意味着一个硬币的两面。
文学以自己的方法、手段,不断探讨、检视人的内在和谐问题和存在的本质,它更多地从人出发,以人为归结点,文学以人为关怀、描述和探讨的对象,有效地将宇宙浓缩于人自身;科学采取了相反的路径方式,将理解人自己的活动放大到宇宙存在的全部时空里,它将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融合到认识自己的历史中,科学和文学都在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营养。
文学从根本上说,不论承载怎样的思想,不论探索语词种种排列组合的奇迹,也不论其对人的理解达到怎样的深度,最终要回到审美的层次上。从这一点上理解,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因为在科学家看来,审美准则同样是科学的最高准则。西方科学家彭加勒曾在一篇文章中说:“科学家之所以研究自然,不是因为这样做很有用,而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乐趣,而他们得到乐趣是因为它美。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去探求,生命也不值得存在。”我们观测与我们相距遥远的天体,也发明各种工具来寻找微观世界,并从各个角度来思考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及其历程,是因为它们的美能够不断地为我们带来惊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科学理论和一个文学作品一样,其成就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正确,而是因为它们具有非凡的美学价值。从最单纯的感受到最高超的种种设计,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文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必然性的认识,都充满了美学上的意义,无论如何,一切寻找真理的道路,都必须以美为路标。
我想,文学和科学需要不断沟通,它们都会因对方的存在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作为文明的两翼,彼此不可分离。它们将相互启迪,不断实现其营养的相互转换,并以其互补的方式共同形成人类文明的生态景观。科学应用的真正前景,也在于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文学与科学的最重要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它们都以创新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它们在许多方面的标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它们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障和最富魅力的特征。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科学史和文学史,因为“史”的结构和本质是由变化的力量打制的。
(摘编自张锐锋《科学与文学之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顿力学定律阐述了科学和文学的关系:二者是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两种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科学向外,文学向内。
B. 西方古代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想的社会不需要文学,这导致文学陷入非常尴尬的处境,但事实上人们从未忽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C. 文学注重认识自己,致力于探讨和检视人的内在和谐问题和存在的本质,与之相对,科学注重认识世界,致力于探索自然的和谐。
D. 科学和文学在美学追求上是殊途同归的,它们都把是否具有非凡的美学价值作为衡量科学理论或者文学作品成就大小的最高准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普遍认知入手,引出科学与文学的关系这一论题,为下文的阐述奠定基础。
B. 文章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论证了从事科研的人并不藐视文学的存在,用语风趣。
C. 文章在阐述科学与文学的关系时,运用了比较的分析方法,思维缜密,论证充分。
D. 文章最后一段用发展的眼光阐述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意旨深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坚定地认为,宇宙秩序并不具有随机性,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发现自然的和谐。
B. 科学和文学不可分离,文学会因科学而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科学应用也会因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而拥有真正前景。
C. 作为文明两翼的科学与文学,必须以创新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才能健康发展、永葆魅力,共同形成人类文明的生态景观。
D. 屠呦呦与路遥在科学和文学之路上进行的探索,均是以美为路标去探寻真理,致力于追求研究成果或语言工具的实用性。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牛顿力学定律阐述了科学和文学的关系”错误。由原文“实际上,在此引用牛顿力学定律的表述也许是准确的,科学与文学的力量是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作者只是引用牛顿力学定律来形象表述科学与文学的关系,并非“牛顿力学定律”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B.“但事实上人们从未忽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错误。由原文“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致力于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从未忘记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知道,文学与科学实际上从未分离,他们的不同不过意味着一个硬币的两面”可知,“从未忽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的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而且柏拉图就蔑视文学的价值。
D.由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科学理论和一个文学作品一样,其成就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正确,而是因为它们具有非凡的美学价值”可知,原文是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的语境下表达观点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了从事科研的人并不藐视文学的存在”错误。由原文“科学家从几千年前开始,一直将科学的首要宗旨设定为发现自然的和谐,它建基于对宇宙秩序的信仰。一切假定、推理、求证都从这里出发,爱因斯坦的‘上帝不会掷骰子’成为科学信仰的箴言”可知,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是为了强调科学家对于宇宙秩序的信仰。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致力于追求研究成果或语言工具的实用性”错误。“科学应用的真正前景,也在于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文学与科学的最重要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它们都以创新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它们在许多方面的标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它们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障和最富魅力的特征”可知,无论是科学还是文学的探索,追求实用性都不是其终极目的。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
6月26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认为,要突出三点,即: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开展草种基础研究和草种资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创新利用,提高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担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草种育种体系,增强国产化优质草种的供给能力——“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课题”;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试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使命”。
(摘编自张蕾《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四川省林草局起草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编制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区划和建设布局,系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文旅宣教等活动,把草原自然公园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3%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王代强《四川拟试点建设草原自然公园》)
材料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草食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亟需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助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
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全国草种子田面积138.4万亩,种子产量达到9.8万吨。截至2020年,我国建设了1个中心库、2个备份库、10个生态区域技术协作组的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6.2万余份,保种数量位居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后,与美国接近,成为全球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如抗寒高产公农系列、龙牧系列苜蓿、耐盐高产中苜系列苜蓿以及中科系列羊草等,这些品种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优良草种的需求矛盾。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紫花苜蓿等7个草种的基因组组装,并在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苜蓿三系杂交育种以及禾草内生真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摘编自王赞、邵麟惠《大力发展饲草种业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
4. 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川省林草局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85%左右。
B. 四川省计划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因此做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三步走的总体规划。
C. 作为发展饲草产业的保障和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解决草种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D. 到2020年,我国草种子种植面积及产量、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均取得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它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工作部署,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B. 第二届草种业研讨会肯定了科技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草原科技工作者应该发挥主动性,勇担时代赋予的职责。
C. 要实现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需稳定在85%左右,如此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 近年来,我国草种业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了一批优良品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需求,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
6. 大力发展草种业有何战略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A 5. B
6. ①有利于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局面;②有利于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③有利于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④有利于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错。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是“基本建立”,非“必须建立”。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错。由材料一第一段“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可知,文章没有提到“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属于无中生有。
C.“如此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错。由材料二第二段“到2035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知,是四川省征求意见稿明确的到2035年和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时间段的要求,不存在条件关系。
D.“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错,由材料三第二段“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可知,是“在政策带动下”,非“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与归纳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可知,这样有利于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局面,有利于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
由材料一第二段“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试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可知,这样做有利于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由材料二第二段“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知,这样做有利于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由材料三第一段“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可知,这样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选自《关大妈》,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 小说引人入胜,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 “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8. 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关大妈回答清剿大队盘问时的声音很响,跟她以往忍气吞声的说话习惯不同,她比以前的自己更勇敢大胆。②关大妈回答时从容镇定,这种冷静机智也是与以前的自己大有区别的。③这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
9. ①小说开头部分对“穷鬼滩”坟场荒凉冷寂的描写,意在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儿子牺牲后关大妈内心的悲苦;
②作为社会环境描写,阴森荒凉的“穷鬼滩”表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生活的艰难;
③小说在情节展开后,对“穷鬼滩”坟场阴森荒凉的环境特征还有几次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穷鬼滩”坟场的阴森荒凉,为关大妈对倪老虎的救助和清剿大队的疏于盘查提供了合理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分析错误,文中先后四次描写了枪声,“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忽又听到‘砰砰’两下”“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前三次是越来越紧张,最后一声是敌人对空放的一枪,“叭的一声枪响”,是敌人在给自己壮胆,读者内心是激动欣慰,为关大妈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和即将成功的营救而暗喜,同时也暗笑敌人的愚笨怯懦。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啊?人哪?——喏!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是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的答话,“大声”说明她回答的时候声音很大,关大妈敢于大声回答,说明此时的关大妈比以前的那个胆小无知的自己变得勇敢了。
结合“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以及下文关大妈“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的机智回答,可以看出,面对清剿队的盘问,关大妈为了救革命者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也说明关大妈经过革命的洗礼,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的转变靠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开头说“在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己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坟堆”“几株秃树”“野草”“枯黄”等词表现了坟场的荒凉,渲染了坟场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下文“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的表现,展现出大妈在儿子牺牲后内心的凄凉悲苦。
同时,文章在描写这“穷鬼滩”的时候说“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这阴森恐怖的“穷鬼滩”属于对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展现出民众生活的艰难以及革命斗争的残酷。
中间部分“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等句子同样表现了坟场的荒凉,因为坟场荒凉,所以革命者倪老虎会来此处藏身,这才恰巧遇到了关大妈,被关大妈所救,也是因为坟场荒凉,所以清剿队因为害怕紧张没有严格盘查,倪老虎才能逃过追剿,所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的安排跌宕起伏,也更加合理,更加耐人寻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凶,案往世而视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此为人君者,不可以不慎也。阖闾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兑故也。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晋荆战于邓,晋师败绩。荀林父将归请死,景公将许之,士贞伯曰:“不可。今天或者大警晋也。林父之事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今杀之,是重荆胜也。”景公曰:“善!”乃使复将。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B. 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C. 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D. 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不肖而凶”与“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凶”字含义相同。
B. “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与“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两句中的“朝”字含义相同。
C. “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
D.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主如果想要在国家治理上有显赫成绩名垂后世,在用人方面就一定要慎重,这都是经过历史事实验证的。
B. 卫国的国君因为德才兼备的贤人没有来卫国辅佐他而感到困惑,田让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即赏罚的标准模糊。
C. 齐桓公任用管仲治理国家,但一开始的效果并不好,对管仲推崇的孔子由此认为没有君主的支持,贤才也难有成就。
D. 荀林父打了败仗,惹得晋景公心中恼怒,要杀他,幸亏士贞伯替他说情,才得以逃脱罪名,恢复了将军职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2)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都一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
(2)桓公就立管仲为仲父。于是齐国大治,而后又称霸天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葬,成为天下的笑柄。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是否适当)。
“一”,副词,一概,修饰“匡”,作“匡”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管仲”作“失”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两句中的‘凶’字含义相同”错误,二者含义不同:第一个“凶”指国势的凶险;第二个“凶”指谷物收成不好。句意:任用佞臣治理国家国势就会凶险。/黄河以北遭遇荒年。
B.“两句中的‘朝’的含义相同”正确,两个“朝”都是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所以周成王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C.“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正确,第一个“尽”指全部用上;第二个“尽”指全部。句意:寡人我分封属下不吝惜我国家的土地。/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D.“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正确,两个“治”的含义不同:第一个“治”指治理;第二个“治”指治罪。句意: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幸亏士贞伯替他说情,才得以逃脱罪名”错误,士贞伯并非替荀林父说情,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说服晋景公不要处死荀林父。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功迹”,功业;“所任”,任用的人;“……者,……也”,表判断。
(2)“以(之)为”,让他成为;“安”,安定、繁荣;“遂”,于是;“霸”,称霸。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国家任命贤人治理国家就会安定太平,任用佞臣治理国家国势就会凶险,考查历史事件再联系当今的现实,这是必然的,就像符契相合一样丝毫不差。这就是作为国君的人不得不慎重的原因。阖闾因为吴国战无不胜而无敌于天下,但(他的儿子)夫差却被越国俘虏;秦穆公凭借秦国来让自己成为霸主,但(其后代)秦二世却在望夷宫被杀。都一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所以周成王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是因为当时是周公执掌朝政。赵武灵王在其即位五十年时却饿死在沙丘,是因为任用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葬,成为天下的笑柄。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是否适当)。所以魏国有公子无忌,失去的土地又失而复得;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兵不敢侵犯赵国。由此看来,国家如果没有贤人的辅佐,能够建立功业成就名声、让危险的地方安定让绝嗣的国家得以承继的,从来就没有过。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卫君向田让问政:“寡人我分封属下不吝惜我国家的土地,赏赐不吝惜府库中的财物,士人却不来(我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啊?”田让回答说:“大王您的赏赐,不因为有功而得到,您的处罚也不能因为恪守规则而避免。这就像举着棍子而招呼狗过来,张着弓来吸引鸡过来。即使有诱人的香饵也不能让它们来,是因为这里有让它们受害的因素。”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仲回答说:“低贱的不能凌驾于高贵之上。”于是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但国家并没有达到大治。桓公问(管仲):“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让富裕的人(为自己办事)。”于是桓公赐给管仲一年的赋税,但是国家还是没有达到大治。桓公问:“什么原因?”管仲回答:“(与国王亲属关系)远的无法管制(与国王亲属关系)近的。”于是桓公就立管仲为仲父。于是齐国大治,而后又称霸天下。孔子说:“即使以管仲的贤能,如果不能得到这三种权力,也不让他的君王面向南面而称霸啊。”晋国与楚国在邓这个地方交战,晋国战败。荀林父回来后请求国君处死自己,晋景公想同意,士贞伯说:“不能这样。今天的事或者就是上天对晋国的警告。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上想着尽忠君王,退朝后想着自己有何过错,怎样补救,这是国家的屏障啊。如果今天杀了他,是让楚国又一次战胜啊。”晋景公说:“好!”于是恢复荀林父领兵的权利。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征。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
B. 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
C.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
D. 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笑墙东”的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表达了“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
15. 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情感极为深沉。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情感悲愤难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错误。“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诗人祭酒的虔诚,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在情感上更多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直抒胸臆,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故两句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是:陈词中“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痛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阐述君子应做事勤勉而说话谨慎,并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场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相仿。
(3)《离骚》中,诗人表明宁死流亡也不愿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在《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坚守“清白”,以前贤为榜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 就有道而正焉 ③. 总角之宴 ④. 言笑晏晏 ⑤. 宁溘死以流亡兮 ⑥. 余不忍此态也 ⑦. 伏清白以死直兮 ⑧. 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敏”“焉”“宴”“晏”“溘”“伏”。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富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杭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 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 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 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真知灼见: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结合语境中的主语“他的小说”,所以不用“远见卓识”。
第二处,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前句“做到互为启发”,所以不用“相辅相成”。
第三处,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结合前句中“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所以不能用“小肚鸡肠”。
第四处,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前面的词语“也是”和前文“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不用“自成一家”。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搭配不当,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应在“挣脱”前加“能不能”。
C项,搭配不当、成分赘余,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应在“挣脱”前加“能不能”;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
D项,成分赘余,“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排除AB两项;
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珊瑚也被喻为在海底“植树造林”。不论在陆地, ① ,“造林”对调节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珊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无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术等,与在陆地上植树造林类似,在海洋里“造林” ② ,再移植到种植区,但在海洋里“造林”难度更大。一方面,海洋环境复杂;另一方面,不同海区受环境影响的因素、人为干扰程度以及现有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不尽相同。
在海底“植树造林”难度大, ③ ,需要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科研团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方案。例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团队通过船舶“边走边种”的珊瑚苗种“飞播法”、将不锈钢珊瑚苗床运用在珊瑚苗的种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推动我国在海底“植树造林”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也为世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智慧和方案。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文中“植树造林”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B. 霍金是被科学界公认的用手指“说话”的天才巨人,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
【答案】20. ①还是在海洋 ②也要先培育“幼苗” ③有赖于技术不断进步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种珊瑚也被喻为在海底‘植树造林’”,再针对“不论在陆地”可知应用“还是”承接,且与“海洋”有关,应填“还是在海洋”。
第②处,根据前文“与在陆地上植树造林类似”和后文“再移植到种植区”的内容,可知在海洋造林也是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应填“也要先培育‘幼苗’”。
第③处,根据后文“需要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的内容和前文“在海底‘植树造林’难度大”的提示,应填“有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植树造林”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和否定;
D.表示强调。
故选B。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获华语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之中要蓄起“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坚定与抗压乃成功之门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太,必伫飞云之楫。而若要打造出一个完美人生,则需要两把钥匙——一为定力,二则为抗压之力。
《孔子家语》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还不芳。”我想,开在寂静深林中的芝兰,若要绽放,一是要靠内心的宁静和安定,不忘初心;二是要拥有在境界中生存的勇气,不因重复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可见,若要绽放出最美的自我,定力与抗压之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你是否还记得那位“格鲁尼亚”的功勋画家“Guram”?他被人们誉为“雪魔”。自小出生在木匠世家的雪魔因为父亲酗酒、母亲离家出走而家庭支离破碎。迫于生计的他只能在杂货铺当学徒。他有一个爱好:画雪。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冬天,当别人都在屋子里取暖时,他专注地拿着画笔在屋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静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雪是冷的,但心是暖的。凭借他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在恶劣环境中不屈服的勇气,他成了“功勋画家”。若非如此,假如他在困境时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没有一颗坚定执着的心,恐怕他就无法呈现给我们如今的雪景图了吧。
君不见褚时健在人生大起大落后,依然凭借一股热情潜心创业,使得“褚橙”出现;陈立雯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一心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樊锦涛在人生最美的年纪,离乡留在了敦煌,专心致志对壁画进行修复。他们都是如此,既充满专心致志的坚定,又有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守得云开见月明”,最终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可是我们身处这个匆忙浮躁的社会,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些呢?天才史学生林嘉文,成绩斐然,可因不堪学业重负选择跳楼自杀;山东大学生徐玉玉因遭受资金诈骗承受不住致死。抗压之力的确会有限度,可是从生命安全方面来讲,他们的承受能力还是低了一些。“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尾生确有定力,最终却因溺水抱柱而亡。这又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靠一腔孤勇的定力与抗压之力,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而我们,身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在如今这个最美的青春年华,更要保持一颗坚定与抗压并存之心,视挫折为常态,但不要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设好基石,为祖国更繁荣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谁将声震人间?必是那长久坚定又不屈不挠的人!让我们以此为信条,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审读材料和题干要求,材料阐释了诗人陈先发对儿子的人生劝勉——蓄起“四力”,也即写作的四个关键词:眼力、思力、定力、抗压之力。眼力,强调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思力,强调是方法的把握和思想的积淀;定力,强调不为复杂的世界而影响的能力。抗压之力,强调在挫折面前的乐观与激情。这“四力”都是引导人成才的道理。作文时可根据对以上四力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实,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
从材料内容看,命题基点是“人生成长”“完善人格”“励志修身”。材料提示具体,写作任务明确,能引导考生关注当下、思考未来,启示考生深刻挖掘所选关键词的内涵及两者间的有机关联,结合自身实际构思行文,亦可体现其文本架构力。
由此,考生可以思考,眼力观世界,思力闯人生: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洞察世事、拓宽眼界,而持续地思索省己能延展人生的深度,以此一步步跨越人生的阶梯,走向辉煌;
定力稳人生,抗压促成功:当下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在多种选择之中,人们时常迷茫,而真正的人生赢家往往是那些能坚定方向,并能在前行的过程中抵抗各种压力并锤炼出独特人格之人;培养眼力,发展定力;有了思力,便有了眼力等。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眼界四海,思极八方。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眼力,提高思力,从而辽阔生命的宽广;其次,列举马云、马化腾等例子论证习思力而看清人生;然后列举德国指挥家拉特尔的例子论证眼思合一,纵横世间;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我们必须擦亮双眸练眼力,学会琢磨磨思力,同时在两力基础上,不断提升定力和抗压能力,以昂扬的姿态搏击人生的风浪。
立意:
1.辨别是非的能力。
2.不为复杂影响能力。
3.方法的把握和思想的积淀。
4.在挫折面前的乐观与激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好教育云平台,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