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设计
展开《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改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尝试用图片史料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PPT的图片史料学会分析,尝试自己设问,学生回答,然后互评的方式落实本课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按照水平3、4的要求,同时兼顾水平1、2,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依托史料,精心设计指向多个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评价时一定要紧扣目标和学习活动进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纠正错误,树立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主要讲述了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概况,重要的贸易通道,商业贸易的重要工具——货币、借贷、商业契约。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旨在了解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罗马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知道丝绸之路、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第二部分是关于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应注意: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生活是多源发生,呈现全球化趋势。各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活动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 学生在高一已学过《中外历史纲要》的相关课程,对古代商业贸易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这就为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对于商业贸易中的概念,如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与经济学、金融学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
- 教材内容比较广泛,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基本概念点到为止,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策略:
-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史料,提升学生兴趣,并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主旨。
- 按照时空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表格和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目标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原因和概况;
难点: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理解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白板
八、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史料研习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九、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前,先给同学们看两张来源于新浪微博的图片史料,大家来数一数两大直播魔王在10月20日的交易额,不可思议!一百多亿!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淘宝,京东,抖音等等平台,购物越来越方便,但是在没有网络的古代,那时候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贸易的呢?贸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图片史料来穿越回古代去了解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贸起源
展示图片一海蚶壳,交代背景“材料一:考古学家在距今约二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的洞穴中发现了海蚶壳。 ”设问:“为什么在北京的山顶洞人洞穴中会有海蚶壳?”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1.山顶洞人走得很远,已经走到了海边。可能2.北京当时距离海很近,因为二万年前北京地区的地貌与现在不同。可能3.山顶洞人走到很远与距离海较近的原始人群进行物品交换中得到了海蚶壳。
通过多重证据法,史学家发现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出现了“物物交换”的商业贸易。“物物交换”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商业贸易形式,也是现代商业贸易的历史起源。那么“物物交换”诞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材料二:母系氏族时期,人类在磨制的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锄,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人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畜牧业经济从其他野蛮人中分离出来……使得为别人提供肉食、皮货成为可能。……农业的成功,……除了自己消费之外也有了剩余,为别人提供粮食成了可能。……这样经营畜牧业的游牧部落和经营农作物的农业部落之间,就很自然地发展起了交换。 ——林其泉《分工的起源与发展》”问:依据材料,概括物物交换产生的历史条件。答: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二、商贸发展
活动一:展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图片史料,“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图片计教材的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发展情况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表格的结合,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活动二:展示《亚非欧古代文明的发展》地图,结合图“古埃及金字塔壁画”“古希腊的海外贸易”“古罗马集市”“阿拉伯商人浮雕”让学生在地图上结合教材P36页,标注出世界其他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标注各地区商贸发展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
三、商贸通道——丝绸之路
活动三:通过图片史料“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碗”设计问题链,逐步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1.“南海一号”通过什么通道向外运送瓷器?你能说出具体路线吗?
2.除了瓷器,你能猜出中国出口商品还有哪些吗?运往中国的商品主要有?
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有?明清时期的主要贸易方式是?
4.对外贸易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结合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比分析可知两条线路的不同之处,展示世界地图各地区之间交流的史实概括分析对外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四、商贸工具
利用教材的图片史料——拜占庭帝国的金币,设问:1.以上材料可以佐证什么历史现象?(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等西方国家商贸往来频繁)2. 金币只是货币的一种,那么货币还有哪些其他的形式呢?请举例说明3.货币的发展趋势?有何意义?
活动四:出示图片史料唐朝的飞钱,根据解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链,如:“飞钱”的作用和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信贷的发展情况?古代世界各地区信贷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设问进行评价,并让提出设问的同学评价回答问题的同学答案。
“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属于早期的汇兑业务,相当于汇票,异地兑换的凭证,本身不是货币。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最早银行的雏形。”
出示教材图片史料《石染典买马契》,翻译背景后,同样让学生根据图片以及材料解读,自行出题和讨论,最后用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契约的含义和在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的发展史。
小结:
十、【教学反思】:
要用足教材史料,尤其是图片,尝试基于教材梳理课本逻辑,可多用表格、时间轴等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对图片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不能全用,要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引导学生积极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平时注意整合搜集史料。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设计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公开课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