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职儿科护理课件PPT+同步训练题+导学案(含模拟试题+答案)
中职专业课通用版儿科护理第一节 儿科护理的任务与儿科护士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专业课通用版儿科护理第一节 儿科护理的任务与儿科护士优质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儿科临床常用,本册综合,必背数据与定义,小儿生长发育口诀,小儿计划免疫初种口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IgG 胎儿唯一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 SigA 可以从母乳中获取,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IgM 缺乏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
小儿于儿童年龄分期及特点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 40周(280天)新生儿期 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 (发病率、死亡率高)婴儿期 从出生至满1周岁,第一个生 长发育高峰幼儿期 满1周岁至满3周岁(最容易发 生意外伤害)
学龄前期 满3周岁至6、7周岁学龄期 6、7周岁至青春期前青春期 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女孩:11~12至17~18周岁 男孩:13~14至18~20周岁
体重 反映营养状况 正常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kg 生后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6kg) 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kg) 2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12kg) 2岁后平均每年增长2kg1-6个月 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 6(kg)+月龄× 0.25(kg)2-12岁 年龄×2+8(kg)低于正常体重的15%为异常
身高 反映骨骼发育 出生平均50cm 6个月65cm 1周岁75 cm 2周岁约87cm 2岁后每年增长6-7 cm 2周岁后身高=年龄×7+75cm 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低于正常身高30%为异常
头围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出生33-34 cm 1周岁 46 cm 2周岁 48 cm 5周岁 50 cm胸围 反映胸廓与胸骨的发育 出生32 cm,比头围小1-2 cm 1岁时胸围=头围=46 cm 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 胸围-头围 差=小儿周岁数减1
牙齿 乳牙共20枚 恒牙28-32枚 乳牙4-10个月萌出,平均6个月 2岁内小儿乳牙的数为:月龄减4-6 乳牙2岁半出齐 12个月未出牙为乳牙萌出延迟 6周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 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 18岁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囟门 为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前囟出生时1.5-2.0cm 1-1.5岁时闭合;前囟闭合过早小头畸形 过迟多见于佝偻病,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 凹陷提示脱水
2抬3翻6会坐;7滚8爬9扶站; 10月扶车迈几步,11独站12走; 2岁跑得好,3岁独足跳。
3玩5抓7换手;9、10个月捏豆豆; 1岁涂画2折纸;3岁搭桥不会塌。
小儿语言与社会行为发展口诀
2 1、2个月啊咿呜;6月发出辅音声。7、8个月爸妈音;8、9个月听懂词。10月知道叫爸、妈;12个月复声词。1.5岁称谓清;2岁说出单词句。3、4歌谣说得好;5岁故事讲完整。
2笑4认6怕生;7月8月看行动;9月会做再见样,10月模仿大人动;11、12多表情,1岁情感需要明;2岁游戏做得好,3岁穿衣交往灵。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三四月服麻丸,三四五月百白破,二六乙肝二三针,八月麻疹初种了,周岁免疫完成好。
2-4周 添加维生素D1-3月 添加液状辅食 (果汁、鱼肝油等)4-6月 开始添加辅食 (蛋黄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及米汤糊状食物、4个月后可加淀粉类)7-9月 可以添加末状食物 (稀粥、烂面条、菜泥、蛋类、肉类等)10-12月 可以添加碎食 (肉末、菜末、稠粥、馒头、面包等)早产儿:生后2个月补充铁剂 生后给予维生素K预防出血
儿科病室适宜温度 18-22℃;相对湿度50%-60%新生儿室内温度 22-24℃;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室内温度 24-26℃;相对湿度55%-65%洗浴、晨间护理室内温度 26-28℃;相对湿度:55%-65%
按体重计算(最常用)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量按照体表面积计算(较精确)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量×患儿体表面积
臀红分度 轻度:局部皮肤潮红。重度: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皮疹。 重Ⅱ度,皮疹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有大片溃烂或表皮剥脱, 有时继发感染。臀红局部照射的护理 红外线灯照射臀部10-15分钟, 灯泡25-40W,灯泡距离臀部患处30-40cm。
发热患儿降温的护理体温超过38.5℃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热性惊厥。物理降温方法: 松解过厚的包被(开包降温); 冷毛巾湿敷;冰袋冷敷; 温水浴;乙醇擦浴(浓度30%-50%); 冷盐水灌肠。新生儿首选开包降温,新生儿不采用乙醇擦浴。采取降温措施后半小时复测体温。
生理性 2-3天起,4-5天高峰(早产儿5-7天高峰); 10-14天消退。 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总胆红素足月儿<220μml/L; 早产儿<257μml/L; 每日上升<86μml/L; 无任何伴随症状。
病理性 出现早、程度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 伴有原发病的症状。 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总胆红素足月儿>220μml/L; 早产儿>257μml/L; 每日上升>86μml/L。 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l/L。 当血清胆红素>342μml/L时易发生 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原因:日照不足(主要原因); 维生素D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快、 体内储存不足等。预防:生后2~4周补充维生素D400U(早产儿800 U)症状:初期主要神经精神症状有 激惹、烦躁不安、夜惊、多汗、枕秃。
症状:激期主要骨骼改变。颅骨软化(3-6个月); 方颅(7-8个月);出牙迟缓; 前囟过大或延迟闭合。 1岁胸部改变,肋膈沟(郝氏沟)、肋骨串珠、 鸡胸、漏斗胸。下肢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 手镯或脚镯(6个月以上)。治疗:口服每日2000-4000U,1个月后改用预防量, 每日400U。肌肉注射20万-30万U,2-3个月后 改用口服预防量,每日400U。3个月以下或有 抽搐病史者,注射前2-3天至后2-3周加服钙剂, 防低钙抽搐。
症状:激期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特殊体征(隐性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惊厥特点:无热惊厥,发作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 神志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辅助检查:血钙<1.75~1.88mml/L, 或者血清离子钙浓度<1 mml/L。治疗要点:先止惊、后补钙、最后补维生素D; 预防低钙抽搐,补维生素D前用钙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麻疹:发热3-4天后出疹,发热为首发症状。 发热2-3天后,约90%的患儿出现麻疹黏膜斑。 典型麻疹出疹顺序为 耳后发际→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心→足底。 皮疹为不规则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 疹间皮肤正常。 恢复期 呈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隔离期 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 出疹后10天;检疫3周
水痘:发热发热同时或者1-2日后出疹。 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的顺序分批出现, 四种皮损在同一区域可同时存在。 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 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 忌用阿司匹林, 禁用糖皮质激素。隔离期: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检疫3周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皮疹依次从耳→颈→胸→背→上肢→下肢的顺序出现,皮疹是细小、密集、均匀分布的、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触之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全身皮肤充血发红。有:帕氏线、口周苍白圈、草莓舌或杨梅舌。 恢复期 呈糠皮样脱屑,手、足呈“手套”或“袜套” 状脱皮;无色素沉着。隔离期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 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检疫7天。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生理特点:新生儿食管有3个狭窄。 3个月以内小儿体内淀粉酶含量低, 不宜喂淀粉类食物。溢乳原因 胃呈水平位,喷门括约肌松弛、 幽门括约肌紧张, 婴儿吸乳时常易吸入空气。预防溢乳方法 哺乳后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 使胃内空气呃出, 然后置婴儿于右侧卧位。
腹泻 轻型腹泻: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中重型腹泻: 胃肠道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及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 包括脱水酸中毒(代酸) 低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通用版本册综合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儿科护理》本册综合儿科临床常用必背数据与定义课件ppt、《儿科护理》本册综合-儿科临床常用必背数据与定义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业课儿科护理第四节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精品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第四节,护理技术,儿科常用,宝宝的臀部怎么了,重要知识点,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再看看这两道题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业课第四节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精品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四章,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第四节,护理技术,儿科常用,重要知识点,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用物准备,方法与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