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适用西沃白板】第十课 避免误入歧途 课件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教案第1页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教案第2页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版)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版)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一等奖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程名称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课型新课授课班级20俄语20汽修20航空授课时间 课时1知识目标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2)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犯罪分子应受到的刑罚处罚3)理解我国刑法的任务 能力目标分辨身边的违法与犯罪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犯罪行为及其刑法处罚,保护人民,远离犯罪。 教学重点犯罪分子应受到刑罚处罚 教学难点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区别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键。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它们的危害程度不同,如殴打他人,轻伤的,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那么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触犯了刑法,则属于犯罪行为。所以教导学生分辨社会危害程度,能让学生分清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了解犯罪的危害程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教学用具ppt、视频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组织教学记录考勤师生问好 导课 案例导课:抢劫八毛钱 被判罚八千由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沈华(化名)抢劫8毛钱一案,法院作出判决,沈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8 000元。16岁的沈华是日照市某酒店员工。因嫌自己的收入不够花销,就与朋友王某(另案处理)预谋抢几个钱花花20063618时许,被告人沈华伙同王某窜至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文登路居委菜市场处,将路经此处的日照市某职业学校的学生陈某、安某拦住,采取殴打、语言威胁等手段,实施抢劫。不料翻遍陈某、安某全身上下,只有陈某的衣服口袋里有8毛钱,沈某、王某二人不甘心,又继续殴打、搜身,后陈某、安某趁沈某不备逃跑。2006316日,沈华到被害人所在的日照市某职业学校玩耍,碰巧被陈某、安某二人认出,被抓获归案。该案起诉至法院后,法庭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认定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鉴于其系未成年、初犯、认罪态度好等情节,依法减轻处罚,作出上述判决。  思考问题:你认为法院的判罚重吗?        :假设沈某是在公交车上偷偷划破了陈某的衣袋,也是偷到了8毛钱,会被判得那么重吗?学生分小组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老师参与讨论并加以提示:抢劫之所以会判得重,主要是因为在抢劫过程中,罪犯不单侵犯了受害人的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也就是说,抢劫行为的危害不仅仅是财产,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公民人身安全,所以,即使获得的钱财都很少,一般偷窃行为和抢劫行为相比,其社会危害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只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才能构成犯罪。  新课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一、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殴打他人:一般违法行为   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犯罪行为。二、犯罪分子应受到刑法处罚刑罚的概念:刑罚又叫刑事处分或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实施的强制处罚。分析案例:湄公河大案并回答问题    犯罪分子是否应收到刑罚处罚或者制裁?    你找到了几种刑罚分别是哪些?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刑罚的目的和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犯罪是可耻的,要改恶从善,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人;对极少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是为了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对犯罪分子实行刑罚处罚,还可以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促使他们消除犯罪念头,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刑罚的种类:我国刑法将各种犯罪行为归纳成十大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三、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刑法的根本任务: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法的任务: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学生阅读课本派代表总结发言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加以点拨和总结   学生分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学生归纳,老师加以补充,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某种行为是否可以定为犯罪行为,不仅要看它的社会危害程度,还必须有刑法作为依据,即,它必须触犯刑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管制罚金的相关内容。             练习巩固资料分析: 张三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是否应算作犯罪行为?如果他在街头与人斗殴,并未造成重大伤害,还是犯罪行为吗?如果不是犯罪行为是不是就不能对他进行任何处罚呢?老师补充:殴打他人,如果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那么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触犯了刑法,则属于犯罪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老师:刚才我们了解到,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那么,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包括哪几种?    学生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巩固对犯罪的特点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用刑法制裁犯罪、保护人民。从认识犯罪的特点出发,过渡到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对照板书总结。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爱国教育 安全教育 布置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怎么区别违法与犯罪?2)2009年5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三、五中级人民法院对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集中进行公开宣判,其中12名被告人涉及罪名主要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放火罪等。因其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法院核准死刑。收集分析一两个实例,说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我国刑法惩治犯罪的作用。 教学反思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程名称 教师姓名徐嘉研课题名称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课型新课授课班级20俄语20汽修20航空授课时间 课时1知识目标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2)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能力目标全学会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自觉依法律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只有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才能自觉依法律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问题,以及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所以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教学用具ppt、视频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组织教学记录考勤师生问好 导课 案例导课: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思考问题:小华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法律意识淡漠,认知能力差,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自私贪婪。 新课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分析教材案例并回答问题: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总结归纳:(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其主要情形(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2.增强防范职业活动中犯罪的意识分析教材案例并回答问题: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分析教材案例并回答问题: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找出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归纳总结:(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2)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3)见义智为分析案例并回答问题回答问题: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小组讨论)看课本案例,结合问题,总结龙某犯罪的原因。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 看课本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学生讲述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讨论           学生归纳,老师加以补充,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懂得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引导学生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练习巩固案例分析:1. 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2. 2003年3月22日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初二女生小苏坐公交车回家时,无意发现一个男子正盯着一名60多岁用手机与人通话的老太太。突然该男子夺过老太太的手机跳下车,跑出十几米远。小苏见状把书包抛在地上,跳下车追歹徒。曾是足球队员的她飞起一脚踹了过去,歹徒像足球一样在地上翻滚,挥手一刀划过了小苏的腋间。随后歹徒抛下抢来的手机,穿过数十个围观者扬长而去。当时没有一人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而老太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一名摩的司机则称赞小苏:“好样的!”。晚上小苏洗澡时才发现伤口,被送到医院缝了六针。(1)谈谈怎样看待小苏的见义勇为?(2)面对歹徒时,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巩固对犯罪的特点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对照板书总结。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爱国教育 安全教育 布置作业1.完成学生用书[素质演练]部分练习题。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见义勇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500字)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获奖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新课讲授,小结,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等奖教案,文件包含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复习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解读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知识清单-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