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19 水的三种状态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19.水的三种状态
课 时
1
课 型
新 授
时间
11.2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的固态,全面掌握水的三种形态,了解其区别,体会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救科书直接提问“你制作过冰糕吗?你是怎么做的”,暗示本课的内容与冰有关。“材料包”给出了课堂探究需要的材料,“任务卡”让学生将一杯水冻成冰,观察其体积变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懂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水结冰时会有什么变化。本活动包含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探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第二个环节呈现了水放入冰箱结成冰后的体积变化,使用透明塑料杯不仅比玻璃杯安全,也便于观察。
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状态,并通过比较,了解它们在形状和体积上的区别。第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交流水的三态变化与人们的关系。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找一找自然状态下有哪些固态的水,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冰,自然界中的固态水还有霜、冰雹、雪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变化,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乐于在探究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想法。
4.了解到人们是如何利用水的三态变化服务生活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了解它们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难点:
了解水的3种状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塑料杯、小铁桶、冰块、食盐、铁架台、温度计。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冰山、水、下雨、下雪等情景图,提问:“同学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现象?”
2.教师总结,导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时有什么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结冰。
2.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冰并观察、记录水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3.学生交流课前在家里制作冰时的发现,加深对“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的认识。
4.师生共同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探究水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状态?它们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几种状态及它们在形状和体积上的区别。
2.教师出示水、冰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3.教师加热一杯水,观察现象。
4.学生讨论交流水、冰、水蒸气的形状、体积有什么区别
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中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实例以及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让学生交流这些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师展示视频、图片等资料,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交流水的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意识到水的三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拓展活动
找一找自然状态下有哪些固态的水。
教师提出活动指向:找一找自然状态下有哪些固态的水。
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水结冰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 )
②水在自然界中的固态只有冰这一种形式。 ( )
③在寒冷的冬天,结了冰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因为冰变成水蒸气扩散到了空气中(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给0℃的冰加热,冰会融化成水
B.常温下放在容器中的水减少是蒸发现象
C.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冷却后会变成冰
②水结冰时体积会( )。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
③下列物质中,(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
A.水
B. 冰
C.水蒸气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知道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时有什么变化很关键。
教学效果良好,达标。
科学四年级上册19 水的三种状态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9 水的三种状态一等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实施探究,应用拓展,当堂达标,总结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上册19 水的三种状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上册19 水的三种状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16 水蒸发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16 水蒸发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人新课,探究过程,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