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07《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展开0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核心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法
命题解读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AB,AB∥DC,AD=DC=AP=2,AB=1,点E为棱PC的中点.
证明:(1)BE⊥DC;(2)BE∥平面PAD;(3)平面PCD⊥平面PAD.
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二面角的求解,均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主要体现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计算上.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
【2018新课标2理9】在长方体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2017新课标2理10】已知直三棱柱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2020新高考山东卷20)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
(1)证明:l⊥平面PDC;
(2)已知PD=AD=1,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2020新课标1理18】如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为底面直径,.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为上一点,.(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0新课标2理19】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
(1)证明点在平面内;
(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6新课标3理19】如图,四棱锥中,地面,,
,,为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
AD⊥CD,AD∥BC,PA=AD=CD=2,BC=3.E为PD的中点,点F在PC上,且=.
(1)求证:CD⊥平面PAD;(2)求二面角F-AE-P的余弦值;
(3)设点G在PB上,且=.判断直线AG是否在平面AEF内,说明理由.
核心考点一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b1,c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2,b2,c2),
v=(a3,b3,c3),则
(1)线面平行
l∥α⇔a⊥μ⇔a·μ=0⇔a1a2+b1b2+c1c2=0.
(2)线面垂直
l⊥α⇔a∥μ⇔a=kμ⇔a1=ka2,b1=kb2,c1=kc2.
(3)面面平行
α∥β⇔μ∥v⇔μ=λv⇔a2=λa3,b2=λb3,c2=λc3.
(4)面面垂直
α⊥β⇔μ⊥v⇔μ·v=0⇔a2a3+b2b3+c2c3=0.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AB,AB∥DC,AD=DC=AP=2,AB=1,点E为棱PC的中点.证明:(1)BE⊥DC;(2)BE∥平面PAD;(3)平面PCD⊥平面PAD.
【解析】依题意,以点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1,0,0),C(2,2,0),D(0,2,0),P(0,0,2).由E为棱PC的中点,得E(1,1,1).
(1)向量=(0,1,1),=(2,0,0),故·=0.
所以BE⊥DC.
(2)因为AB⊥AD,又PA⊥平面ABCD,AB⊂平面ABCD,
所以AB⊥PA,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所以向量=(1,0,0)为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
而·=(0,1,1)·(1,0,0)=0,所以BE⊥AB,
又BE⊄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3)由(2)知平面PAD的法向量=(1,0,0),向量=(0,2,-2),=(2,0,0),
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不妨令y=1,可得n=(0,1,1)为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
且n·=(0,1,1)·(1,0,0)=0,所以n⊥.
所以平面PAD⊥平面PCD.
1.如图,在直三棱柱ADE-BCF中,平面ABFE和平面ABCD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为AB的中点,点O为DF的中点.证明:
(1)OM∥平面BCF;
(2)平面MDF⊥平面EFCD.
【解析】(1)由题意,得AB,AD,AE两两垂直,以点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0,0,0),B(1,0,0),C(1,1,0),D(0,1,0),F(1,0,1),M,O.
=,=(-1,0,0),
∴·=0,∴⊥.
∵棱柱ADE-BCF是直三棱柱,
∴AB⊥平面BCF,∴是平面BCF的一个法向量,
且OM⊄平面BCF,∴OM∥平面BCF.
(2)在第(1)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MDF与平面EFCD的法向量分别为
n1=(x1,y1,z1),n2=(x2,y2,z2).
∵=(1,-1,1),=,=(1,0,0),=(0,-1,1),
由得令x1=1,则n1=.
同理可得n2=(0,1,1).
∵ n1·n2=0,
∴平面MDF⊥平面EFCD.
核心考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a1,b1,c1),b=(a2,b2,c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3,b3,c3),v=(a4,b4,c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
设l,m的夹角为θ,则cos θ==.
(2)线面夹角
设直线l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则sin θ==|cos|.
(3)面面夹角
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则|cos θ|==|cos<μ,v>|.
1.【2018新课标2理9】在长方体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
2.【2020新高考山东卷20】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
(1)证明:l⊥平面PDC;
(2)已知PD=AD=1,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解析】(1)因为PD⊥底面ABCD,所以PD⊥AD.
又底面ABCD为正方形,所以AD⊥DC,
又PD∩DC=D,所以AD⊥平面PDC.
因为AD∥BC,AD⊄平面PBC,
所以AD∥平面PBC.
由已知得l∥AD,因此l⊥平面PDC.
(2)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0,0,0),C(0,1,0),B(1,1,0),P(0,0,1),
=(0,1,0),=(1,1,-1).
由(1)可设Q(a,0,1),则=(a,0,1).
设n=(x,y,z)是平面QCD的法向量,
则 即可取n=(-1,0,a).
所以cos〈n,〉==.
设PB与平面QCD所成角为θ,
则sin θ=×=.
因为=≤,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
所以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3.【2020新课标1理18】如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为底面直径,.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为上一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由题设,知为等边三角形,设,
则,,所以,
又为等边三角形,则,所以,
,则,所以,
同理,又,所以平面;
(2)过O作∥BC交AB于点N,因为平面,以O为坐标原点,OA为x轴,ON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令,得,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令,得,所以
故,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1.【2017新课标2理10】已知直三棱柱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解析】解法一:在边、、、上分别取中点、、、,并相互连接.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线平移功能,异面直线和所成的夹角为或其补角,通过几何关系求得,,,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异面直线和所成的夹角余弦值为.故选C.
解法二:补形通过补形之后可知: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通过几何关系可知:
,,,由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可得异面直线和所成的夹角余弦值为.故选C.
解法三:建系建立如左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 .故选C.
2.【2020新课标2理19】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
(1)证明点在平面内;
(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析】(1)在棱上取点,使得,连接、、、,
在长方体中,且,且,
,,且,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且,
同理可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
且,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点在平面内;
(2)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取,得,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取,得,,则,
,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因此,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3.【2016新课标3理19】如图,四棱锥中,地面,,
,,为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取中点,连接、,因为是中点,,且,又,且,所以,且.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取的中点,联结.由得,从而,
且.
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知,,,,,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可取.
于是.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核心考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
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但注意空间坐标系建立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否则容易出现错误.
2.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
(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
(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
1.【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D⊥CD,AD∥BC,PA=AD=CD=2,BC=3.E为PD的中点,点F在PC上,且=.
(1)求证:CD⊥平面PAD;
(2)求二面角F-AE-P的余弦值;
(3)设点G在PB上,且=.判断直线AG是否在平面AEF内,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
又因为AD⊥CD,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2)过点A作AD的垂线交BC于点M.
因为PA⊥平面ABCD,AM,AD⊂平面ABCD,
所以PA⊥AM,PA⊥A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B(2,-1,0),C(2,2,0),
D(0,2,0),P(0,0,2).
因为E为PD的中点,所以E(0,1,1).
所以=(0,1,1),=(2,2,-2),=(0,0,2).所以==,
所以=+=.
设平面AEF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
令z=1,则y=-1,x=-1.于是n=(-1,-1,1).
又因为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p=(1,0,0),
所以cos〈n,p〉==-.
由题知,二面角F-AE-P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
(3)直线AG在平面AEF内,理由如下:
因为点G在PB上,且=,=(2,-1,-2),
所以==,
所以=+=.
由(2)知,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n=(-1,-1,1),
所以·n=-++=0.
又点A∈平面AEF,所以直线AG在平面AEF内.
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点E是线段OD1上的一点.
(1)若点E为OD1的中点,求直线OD1与平面CDE所成角的正弦值;
(2)是否存在点E,使得平面CDE⊥平面CD1O?若存在,请指出点E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0,0,0),D1(0,0,2),C(0,2,0),O(1,1,0).
因为E为OD1的中点,
所以E.
则=(-1,-1,2),=,=(0,2,0).
设p=(x0,y0,z0)是平面CDE的法向量,
则即
取x0=2,则y0=0,z0=-1,
所以p=(2,0,-1)为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OD1与平面CDE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θ=|cos〈,p〉|=
==,
即直线OD1与平面C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存在,且点E为线段OD1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点E,使得平面CDE⊥平面CD1O.
同第(1)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点E不与点O重合,
设=λ,λ∈[0,+∞),=(-1,1,0),=(-1,-1,2).
设m=(x1,y1,z1)是平面CD1O的法向量,
则即
取x1=1,则y1=1,z1=1,
所以m=(1,1,1)为平面CD1O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λ,所以点E的坐标为,
所以=.
设n=(x2,y2,z2)是平面CDE的法向量,
则即
取x2=1,则y2=0,z2=-,
所以n=为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CDE⊥平面CD1O,所以m⊥n.
则m·n=0,所以1-=0,解得λ=2.
所以当=2,即点E为线段OD1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时,平面CDE⊥平面CD1O.
解密12 空间向量在空间几何体的应用(讲义)-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解密12 空间向量在空间几何体的应用(讲义)-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32页。
解密12 空间向量在空间几何体中应用(分层训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解密12 空间向量在空间几何体中应用(分层训练)-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解密12空间向量在空间几何体的应用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解密12空间向量在空间几何体的应用分层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解密0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解密0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