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常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常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先秦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www.ks5u.com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
2020.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2.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虚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
A.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 B.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
C.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的记述 D.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
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 C.社会等级森严 D.音乐发展迅速
4.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土地所有制变化 B.农业技术进步 C.民族交融的发展 D.分封制的兴衰
5.“这一学派要求君主为民、利民,反对过分剥削劳动人民;提出薄葬、短丧的观点”。“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6.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A.秦国奠定霸业 B.始皇个人品行 C.秦朝速亡原因 D.秦朝制度创新
7.“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其臣属亦多出自亡命无赖之徒,此乃秦、汉间一大变局”。下列主张造成这一“大变局”的是
A.偃武修文,废除苛政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据《晋书》记载,自公元311年洛阳陷落至公元325年(4世纪初),王公贵族十之六七从中原省份迁到长江以南。到公元4世纪中叶,100万北人在南方的新址定居。长江流域和南方的人口在公元280年-464年之间增加了五倍。上述现象
A.起因是秦兼并六国完成国家统一 B.造成了国家权力中心向东方转移
C.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D.说明南方已经成为国家经济重心
9.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生产力有重大突破 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
C.西晋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D.魏晋时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
10.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孝文帝旨在说明
A.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B.徙居平城的必要性
C.移风易俗的必要性 D.文武兼治的必要性
11.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A.轻徭薄赋 B.虚怀纳谏 C.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
12.欧阳修在《旧唐书·食货志》写到一种税制的起源时说:“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欧阳修所指的是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13.下列为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明清)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由此推断两宋时期的是
14.史书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15.下图为宋代海外贸易路线概况。它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
A.以周边国家为主要对象 B.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C.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 D.在官府管理和鼓励下较为活跃
16.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 B.都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
C.都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D.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7.有学者指出:“宋以后的时期,特别是南宋和元及其以后,在文学上和过去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即文学已不是只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也为平民服务(这一现象其实发轫于唐代),即为商人、差吏、城市手工业者等服务。”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文人政治的勃兴 C.文学作品世俗化 D.理学思想的兴起
18.唐代史书多称武则天为“皇”;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则仅称其为“后”,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搜集程度不同 B.正统观念标准不同
C.女性社会地位不同 D.社会主流思想不同
19.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20.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
21.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
A.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海盜猖獗 B.滨海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人民失业
C.新航路开辟促进东南沿海贸易发展 D.俺答汗扩大互市,恢复边境的和平
22.“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段史料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始皇本纪》 B.《后唐书》 C.《皇明大政记》 D.《清史稿》
23.下图所示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官僚体系的完善 B.东南海防的巩固 C.中外联系的加强 D.国家疆域的奠定
24.《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
25.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
A.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 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4分)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封建的君臣关系趋向瓦解,封建等级制日益败坏……礼崩乐坏,下克上,公室衰而私门强大,一些国家的卿大夫逐渐取得了国君的地位……中国的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文化异彩纷呈,群星璀璨,人才济济。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秦孝公三年,商鞅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显然,这里是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再次颁布《分户令》,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均属违法行为。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析分到最小限度。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韩非子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政治、文化领域的新变化。(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推行《分户令》的意义。除《分户令》外,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还有哪些措施?(6分)
(3)指出材料三中二者评价商鞅变法的角度,并简析他们如此评价的主要原因。(4分)
27.(12分)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卷十四
吴王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汉武帝在以往高祖、文、景治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实施了“兴造功业”的基本政策。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划分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部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建立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基本课程。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主要目的和隐患。(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兴造功业”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8分)
28.(14分)宋代文化成就在世界仍处于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
(2)“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6分)
29.(10分)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各个层面折射出与以往不同的时代
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音之夫,挟一饼而超巨……要之良贾何负于闽儒!”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分)
(4)综合材料二、三,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常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1常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