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第一次月考(湘教版一二、五单元).单选题(每小题2  60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关系图,虚线表示外力作用,实线表示内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表示沉积岩的是(   )A. B. C. D.2.与①相同的地质作用是(   )A.a B.b C.c D.d3.E的含义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重熔作用某小岛(曾在地质历史时期位于海平面之下)四面环海,周边群岛分立,风景优美。岛上景观区是典型的玄武岩地貌区,岛上的建筑也多为玄武岩建筑。下图示意该地的玄武岩建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区建筑物石材的形成物质主要发源于(   )A.上地幔 B.地壳 C.岩石圈 D.地核5.该地区建筑石材主要为(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6.图示该岛上景观区岩石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①外力侵蚀   ②地壳上升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A.①②④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③①2019年深秋时节,芬兰海卢奥托岛沙质海滩上罕见出现成千上万、大小相当的“冰蛋”(图)。这些冰蛋最小的如鸡蛋,最大的有足球那么大。它们紧密排列绵延不绝,壮观画面让当地民众不禁啧啧称奇。寒冷多风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冰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沉积 B.海浪搬运、磨蚀    C.冰川侵蚀、堆积  D.冰川搬运、沉积8.下列地区最可能形成冰蛋的是(   )A.鄱阳湖南岸 B.密歇根湖东南岸    C.挪威海东南岸  D.黑海沿岸千年古镇丙安(左图)因赤水河中游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曾因川盐入黔途径之地而快速发展,后随盐路改道而发展缓慢。右图为“丙滩及其附近地区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拍摄照片的位置位于图中(   )A. B. C. D.10.关于丙安古镇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临江而建的滩地,有利于船舶装卸货物           B.三面临水,有利于军事防御C.古镇所处位置地质灾害频发                         D.位于河流南岸,流水侵蚀作用强11.符合丙安古镇建筑特点的是(   )A. B. C. D.当地时间20124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 B. C. D.下图示意四种常见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形成景观①~④的外力作用依次是(       )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风力堆积、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风力堆积、海浪侵蚀14.景观③中的甲坡是(       )A.坡度较大的迎风坡   B.坡度较小的迎风坡    C.坡度较大的背风坡    D.坡度较小的背风坡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15.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形成 B.地壳抬升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流水沉积作用16.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18.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下图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判断图中甲、乙山坡坡向及主导影响因素(   )A.甲是南坡、乙是北坡降水 B.甲是南坡、乙是北坡光照C.甲是北坡、乙是南坡热量 D.甲是北坡、乙是南坡坡度20.图中Q处天然植被的特征最可能是(   )A.耐瘠 B.耐寒 C.喜光 D.喜热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a地可能位于(   )A.秦岭南坡 B.秦岭北坡 C.南岭南坡 D.南岭北坡22.浅根植物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地点是(   )A.a B.b C.c D.d23.考查发现c地水分条件优于b地,造成该现象的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植被三峡水库汛期排水,汛后蓄水,水库的季节性水位涨落形成了周期性出露水面的陆地,即消落带。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H指数统计数据。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指数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①海拔范围内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的时段通常是(   )A.3月前后 B.6月前后 C.9月前后 D.12月前后25.与④⑤海拔范围相比,⑥海拔范围内的H指数明显要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较弱 B.土壤厚度较薄 C.水分条件较差 D.热量条件较差26.与甲观察区域相比,乙观察区域整体的(   )A.水分条件较好 B.土壤厚度较厚 C.地形坡度较陡 D.热量条件较好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10,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为4070米。下图示意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自然带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8.推测③自然带未出现森林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弱 B.水分条件差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发育差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导致该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差异 B.热量差异 C.水热条件 D.纬度位置
    30.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综合(共4031.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6(1)该图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 点在 N 点的________ 向,P 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3)MP ________线,弧NP ________ 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32.下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的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1)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林线(森林上限)、雪线(永久积雪和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写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林线和雪线的高度,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6(2)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脉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2(3)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2 33.【探究发现】4探究名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探究资料:洪泛森林是指经常在洪水季节被长时间淹没的一种雨林。每年泛滥的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沉积物,并且促使浸泡在水下的植物叶片腐烂分解,鱼群会觅食树木所结的果实,并传播种子。周期性的洪水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下图示意洪泛森林作用。探究思考:(1)说出洪泛森林作用体现的自然地理原理指出图中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
    (3)推测洪泛森林遭到破坏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34.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20°E经线和42°N纬线的地形剖面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每空一分

    (1)甲图所示各自然带是沿_______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
    (2)乙图中自然带由ABC是沿________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这种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在______(低、中、高)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3)乙图中D处所示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是随___________更替的,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关系图中虚线表示外力作用,实线表示内力作用可知形成甲岩石的作用为外力作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的形成作用是冷却凝固,属于内力作用;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为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属于外力作用。结合形成甲岩石的作用为外力作用可知表示沉积岩的是甲,排除BCD,选A2、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内力作用的箭头中三个箭头指向丁可知丁为岩浆,abd箭头表示重熔再生,由岩浆形成的乙为岩浆岩,上题已知甲为沉积岩,因此丙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因此(①、c均表示变质作用,排除ABD,选C3、答案:A解析:上题已知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变质岩多在地球内部由高温高压条件形成,深埋于地下,因此形成沉积岩的过程需要先经过地壳运动使其出露地表,再进行外力作用的过程,故E的含义是地壳运动,排除BCD,选A【答案】4、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建筑物材料位于玄武岩地貌区,玄武岩是岩浆岩,而岩浆最可能发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A选项正确。5、答案:B解析:该地区建筑石材多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故B选项正确。6、答案:C解析:由于该景观区所在地的基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因此有岩浆活动的过程,并且玄武岩出露地表需要经过地壳抬升作用,说明此地经历了地壳上升,再根据建筑物及周围的景观,可以推断出该景观经历了风化等侵蚀作用,而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C选项正确。【答案】7、答案:B解析:开始变冷的天气下,海水开始结冰,而当天气还有大风的时候,风和海浪会不断拍打冰面,使得其变成破碎的冰块,而在这个拍打的过程中,冰块之间不断摩擦不断的打磨表面,最终将破碎的不规则冰块打磨成了光滑的“冰蛋”。由此可知,形成“冰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搬运、磨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答案:B解析:由材料“寒冷多风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条件”可知,最可能形成冰蛋的是,密歇根湖东南岸,这里纬度较高,北美中部平原纵贯,有利于北极的冷空气长驱直入,气候寒冷多风。具备形成冰蛋的条件,B正确;鄱阳湖南岸,黑海沿岸,纬度低,气温高,不具备寒冷条件,AD错误;挪威海东南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影响,也不具备寒冷多风的条件,C错误。故选B【答案】9、答案:A解析A.从图当中可以看到,古镇位于正前方的山坡上,而且能够在照片的左侧看到古石桥的侧面。①位置拍摄能够看到山坡上的古镇,而且能够看到古石桥的侧面,符合拍摄角度,故A选项正确;B.②位于山坡上,拍摄出来的古镇应当为俯视效果,而且古石桥位右侧,不符合拍摄角度,故B选项错误;C.③位置拍摄无法看到古石桥的侧面,不符合拍摄角度,故C选项错误;D.④位置拍摄应当能够在照片中看到赤水河,不符合拍摄角度,故D选项错误。10、答案:B解析A.丙安古镇三面濒临滩险水急的赤水河,航运价值较低,故A选项错误;B.丙安古镇建在地形陡峭的山地上,背倚陡山峻岭,三面濒临滩险水急的赤水河,凭水为嶂,进可攻,退可守,成为独控一隅的“军事要塞”,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故B选项正确;C.古镇所在的位置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地质条件比较稳定,故C选项错误;D.赤水河自东向西流,流水侵蚀北侧河岸,南侧河岸以沉积为主,故D选项错误。11、答案:A解析:丙安古镇建在地形陡峭的山坡上,长短不一的吊脚楼设计适应了当地陡峭的地形,创造了相对平坦的环境,故A选项正确;B.为云南傣族的竹楼,底层架空的设计是为了适宜当地湿热的环境,利于通风防潮,与地形关系不大,故B选项错误;C.图当中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不符合丙安古镇所处的地形环境,故C选项错误;D.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建筑大多临河而建,故D选项错误。【答案】12、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A为侵入岩、B为喷出岩。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②。故选:B【答案】13、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为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石林,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为海水侵蚀形成的海蚀柱、海蚀崖,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4、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景观中的甲坡为沙丘的迎风坡,坡度缓,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答案】15、答案:D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故本题选D16、答案:B解析: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B【答案】17、答案:B解析:18、答案:B【答案】19、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与乙坡相比,同一自然带甲坡的分布海拔更低,可推知甲坡是阴坡,乙坡是阳坡,因为阳坡热量更丰富,同一自然带到达的海拔更高,主导因素是热量,阿尔卑斯山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即乙坡),北坡是阴坡(即甲坡),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答案:B解析Q处位于阴坡,与阳坡相比,光热条件较差,CD错误;该图缺少土壤方面的信息,无法推知土壤是否贫瘠,A错误;Q处位于阴坡,分布的植被类型在阳坡比硬叶林分布区的海拔更高些,可推知Q处天然植被的主要特征是耐寒,B正确。故选B【答案】21、答案:A解析:基带出现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过渡现象,应为秦岭,排除CD两项。自然带海拔偏高,应为南坡。故选A项。22、答案:D解析:坡度大,土层薄,不利于深根植物生长,浅根植物容易获得竞争优势;d地坡度最大。故选D项。23、答案:C解析:bc两地均位于落叶阔叶林上界,气温相近,排除A项;c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小于b地,排除B项;bc两地植被类型一致,排除D项;c地在阴坡,光照少,蒸发弱。故选C项。【答案】24、答案:B25、答案:C26、答案:C【答案】2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理论上热带雨林带以上随海拔升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可判断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故选B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区域水分和热量条件能满足森林生长,太阳辐射强,ABC错;由材料可知喀麦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10月,因此区域受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若风化时间较短,土壤发育差,无法满足树木生长,D正确。故选D【答案】31、答案:(1)C; (2)A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山地中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也发生变化,包括热量和水分等要素都发生改变,从而出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B错误,C正确。垂直分布与海陆差异、纬度位置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C
    (2)注意题中的条件是该山脉的山麓自然带的更替,是水平方向上的更替,不是从山麓到山顶,由于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不同纬度山麓的热量不同,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不符合题意,B错误;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不符合题意,C错误;非地带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31.1)南   东南  0(24) (2)略   (3)       (4)17【答案】32、答案:(1)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林线的高度为3100,雪线的高度为4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约为28.8
    (2)东坡的永久积雪和冰川带分布海拔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东坡冰雪分布更广。
    (3)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被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解析:(1)读图判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即山地下部第一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即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林线即林木上限,高度为3 100,雪线即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高度为4 800米。雪线的温度为0 °C,海拔毎下降1 000,气温升高6,山麓地带的气温约为28.8
    (2)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图示安第斯山脉某段的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东坡冰雪分布更广,所以雪线东坡低、西坡高。
    (3)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相应的发生变化,造成植被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 【答案】33、答案:(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2)大气;水文;生物;地形;土壤等。(3)加剧洪水对河岸的侵蚀;枯枝落叶减少,鱼类饵料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区域生态平衡被打破,环境整体遭到破坏等。【答案】34、答案:(1)经线(或南北); 从赤道向两极的(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
    (2)纬线(或东西); 从沿海到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 水分; 中纬度;
    (3)垂直地带性(或垂直); 海拔高度; 水热(海拔高度);解析:(1)根据甲图的纬度差异判断,自然景观呈南北变化,判断为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变化,由于热量条件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形成。
    (2)图示乙由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属于干湿度地带性,由于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而形成,由于中纬度海陆分布差异最明显,故该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分布最明显。
    (3)图示D处自然带从山麓向山顶的递变,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的水热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试卷

    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刻,伦敦时间为,此时北京时间为,当地球处于c位置时,海林正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