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安徽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选科诊断测试及答案(九科)
2023安徽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选科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安徽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选科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选科诊断测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高一历史10月份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 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 选科诊断综合测试 历史试题 (时间: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2022 年 10 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 4300 年—3900 年)发现墓葬 1000 余座。约占 90%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 9 座大墓都是男性,随葬品达一、二百件。该现象反映当时该地区 A.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B.已迈入母系氏族社会 C.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 D.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 2.如表是城址考古中发现的先秦时期手工业遗存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官营手工业规模大 B.手工业生产多样化 C.市场交易品种丰富 D.工艺水平领先世界 3.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商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商朝 A.百姓的生产生活富足 B.大量水利工程的开凿 C.农业是重要经济活动 D.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4.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 贵族生活腐化 B. 血缘色彩浓厚 C. 社会等级森严 D. 音乐发展迅速 高一历史第 1 页共 6 页
5.商代青铜器纹饰主要以饕餮兽面纹为主,西周时期青铜器纹饰偶见一些人形纹饰,春秋战国时期,不少青铜器出现了反映贵族生活的纹饰,题材涵盖宴饮、歌舞、习射、采桑、弋射及水陆攻战等场景。商周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纹饰变化反映了 A.尊神事鬼思想的消亡 B.礼乐等级制度的瓦解 C.贵族血缘政治的加强 D.关注现世的观念增强 6.据古籍记载,夏、商、周三朝不断有接待“四夷”的活动,如“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周朝还专门设立“象胥”这一职官,负责接待四方使节和诸侯宾客,“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上述现象表明 A.中央王朝严密控制了边疆地区 B.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C.中原王朝注重与周边民族交流 D.各民族之间实现了和谐融洽 7.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变化体现了 A.周王对地方统治有所加强 B.商内外服制度得到沿袭 C.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演变 D.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8. 1978 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文献《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 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 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 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 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9.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A.铜制农具的出现 B.诸侯国组织力量强大 C.牛耕技术的推广 D.各诸侯国争霸的推动 10. 春秋以前,平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贵族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个体家庭。这反映出 A.贵族生活被全社会效仿 B.奴隶制经济停滞不前 C.宗法制对社会影响深刻 D.分封制缺乏坚实基础 11.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12.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 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春秋时期出现铁犁牛耕 B.春秋时期已出现牛耕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犁 D.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13.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高一历史第 2 页共 6 页
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 14. 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 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 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15.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诸多知名学者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国地方官学兴盛 B.士人流动推动文化繁荣 C.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16. 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 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 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17. 试吏法是秦朝政府通过某种测试的办法,选用地方基层有一定声望和见识的人,作为当地基层官吏的一种选任制度。这一制度 A.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 B.有利于君主专制皇权的加强 C.体现了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 D.有利于提高基层官吏的素质 18. 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 A. 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 B. 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 C. 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D. 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 19.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20.公元前 216 年,秦颁布“使黔首自实田”政策,要土地所有者自报田亩数目,以便征收赋税。据此可知,当时的秦朝A.盛行严厉的法家思想 B.进一步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形成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21.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高一历史第 3 页共 6 页
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 B.法律制度严酷C.基层管理严密 D.行政效率提高 22. 汉文帝在位期间,经常性地“赐民爵”,废除肉刑,并规定平民可以通过上书建言来获取官职,还放松了汉初贱商法令的实施。这种做法被汉景帝沿袭。这些措施意在 A. 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B.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C. 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D. 选拔更多治国人才 23.对于汉初恢复分封制度,传统观点认为是刘邦鉴于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而导致短命而亡的教训;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楚汉战争时已分封诸王的事实;又有学者提出,刘邦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认识 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B.引发“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 C.三者观点都不全面,均无价值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 24.汉武帝时期,每年八月都要举行宗庙大祭,皇帝召集诸侯祭祀时,大祀日饮酌酒,诸侯献金助祭。凡诸侯所献贡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该规定 A.利于调节各郡国之间关系 B.加强了朝廷的权威 C.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敬畏 D.收回了地方铸币权 25.汉武帝时,对商人所征税额两倍于常人,且征收高额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这些政策 A.引发了黄巾起义 B.导致了七国叛乱 C.破坏了买卖自由 D.增加了政府收入 26.公元 166 年,汉朝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丝绸的转手贸易,大秦派使者出访东汉;汉朝还与朝鲜、日本、越南有密切的交往,1784 年,日本出土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日本北九州一带)使者的金印“汉委(倭)奴国王”印。这些史实证明汉代对外交往的特征是 A.对外交往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对象 B.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 C.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D.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27.自古以来,山东在全国政治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图反映的时期是 A.战国 B.秦 C.西汉 D.商 高一历史第 4 页共 6 页
28.公元前 134 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40 多岁开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汉武帝时期 A.“推恩令”的颁布 B.边疆地区得到巩固 C.“丝绸之路”开通 D.儒家学说受到重视 29.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曰:“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其体现的文学特点是 A.句式灵活、自由不羁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语言朴实、叙事生动 D.沉郁顿挫、映照现实 30. 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A.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反映了皇权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的改革是最为彻底的,其中他的农本思想与对农业的激励政策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变法中规定,凡勤于耕织、生产粮食和织帛多者可以免除徭役;对懒惰、经商和游手好闲或不务正业而贫穷之民,国家不仅不给以帮助而且要收容为官奴婢,强制从事各种劳动。商鞅认为,农税重,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益,进而影响到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只有做到“征不烦,民不劳”,才有利于稳定农业。为此,他把“货秉而税”作为促进农业的一个办法,以迫使那些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人转而务农,否则就会在国家税收的压力下处于更加困难的地步。 ——摘编自李维林、赵梦涵《商鞍的农本思想与激励政策析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激励农业发展的措施。(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激励农业发展的意义。(8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公元前 141 年,汉武帝刚即位,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把本属于王国的部分领土新立为侯国,并改变其隶属关系,使之归属于附近汉郡。他任命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改变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并起用富有才气和政治进取心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文学侍从,让他们与丞相为首的大臣就决策方案展开辩论,结果“大臣数诎”。为了襄赞大业,汉武帝“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下诏严斥地方官不举荐人才,由此出现了“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景象。汉武帝还一改汉初宽松的经济政策,“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蓄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推行制度变革的原因及制度变革的举措。(1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8 分)
高一历史第 5 页共 6 页
高一历史第 6 页共 6 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docx、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pdf、高一历史期末质检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自己的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乡高一上学期选科调研二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历史试题pdf、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