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古诗词赏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古诗词赏析,共20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古诗词赏析
一、 诗(共11小题)
1. (2022•岳阳)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
ㅤㅤ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
2. (2022•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
(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
(2)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
3. (2022•娄底)古诗类。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②。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
(1)请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2)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的理解。
4. (2022•益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岑参唐•高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环问谪居①。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
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
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
(2)【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5. (2022•湘西州)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6. (2022•长沙)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2)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①
战后(尾联)
②
7. (2022•株洲)阅读。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癫。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 (2022•怀化)诗歌鉴赏。
【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9. (2022•常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 的特点。
(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10. (2022•衡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②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二、 词句赏析(共1小题)
11. (2022•永州)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三、 送别抒情(共2小题)
12. (2022•湘潭)古代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 、 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D.尾联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13. (2022•邵阳)古诗词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的尾联运用了 修辞,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诗(共10小题)
1. (2022•岳阳)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
ㅤㅤ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
【解答】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理解。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结句不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诗歌表达了诗人奉诏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歌首句忆昔日之愁。次句露今日之喜。一、二句用对比手法,以昔日被贬之忧反衬今日西归之乐。第三句叙开读友人书信情事,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末句以明丽活泼的春色透露诗人此时此地轻松愉快的心情,以景结情,余味无尽。
译文: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2. (2022•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
(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 誓死杀敌、报效国家 的雄心壮志。
(2)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并刀昨夜匣中鸣”的含义是:锋利的并刀昨夜在匣中幽幽鸣。结合注释“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和句子“燕赵悲歌最不平”“可怜无处送荆卿”可知,作者内心想反清复明,暗含了他誓死杀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2)本小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李诗“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陈诗“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
答案:
(1)誓死杀敌、报效国家
(2)《雁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
参考译文:
锋利的并刀昨夜在匣中幽幽鸣,燕赵的悲歌最能表达壮士心中不平。而今的易水潺潺流淌映着白云青草,可惜这里已无处送别像荆轲那样的壮士贤良。
3. (2022•娄底)古诗类。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②。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
(1)请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2)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品析。“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处处”是说燕子到处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何异飘飘托此身”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要求从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来解答。“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思是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
答案:
(1)“处处”生动地写出了燕子到处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令人可怜,与自己的十年间寄人篱下的生活“飘飘托此身”没有两样,抒发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2)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这句诗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把深沉真挚的人性表达出来,写得朴实自然而深沉真挚。
译文: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4. (2022•益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岑参唐•高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环问谪居①。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
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
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
(2)【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有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歌行体古诗,并不是七言律诗;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对比。【甲】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表现军中苦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友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对友人长途跋涉的牵挂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乙】诗首联诗人抓住二二人都是被贬的遭遇,“嗟君此别意何如”从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分别的惋惜。“衡阳归雁几封书”写出路途遥远不能传信的归雁之景,表达对友人前行的担忧。“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苏获得精神的慰藉,诗人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不要烦恼悲伤。诗人对李、王二少府贬谪的愁怨和惜别的优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劝慰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表现了对友人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
答案:
(1)A
(2)【甲】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乙】诗情谊真挚,表现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
译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
当今正逢盛世,朝廷是会普降恩泽的,我们只是暂时的分离,不要烦恼悲伤。
5. (2022•湘西州)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这是绝句。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及诗人情感的理解。“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意思是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答案:
(1)B
(2)对比,表达对青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译文: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6. (2022•长沙)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2)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① 歌颂将士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战后(尾联)
② 赞扬将士功绩,抒发胜利的喜悦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这里代指俞家水军。诗句“扶桑今在指挥中”译为:扶桑受制,胜券在握。首联表现了作者必胜的信心。故题干中表述的“‘剑’‘扶’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有误。
B.有误,颔联译为: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所以云雾并非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是为了突出战士的士气,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表述有误。
C.有误,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喊声阵阵,气势镇住了群寇。写出了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并非突出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表述有误。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结合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这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了一场战斗的经过,分为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部分。首联的意思是“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体现了一种运筹帷幄、战斗必胜的信念、豪情;“天外旌旗上下翀”写旌旗飞舞,“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这两句写战时火光冲天、歌声压向敌人的巢穴,表现了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形象,体现出士气的高昂,战斗力的强大;“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写胜利凯旋,“背水阵奇战士功”,将战争的胜利归功于战士,表现出诗人内容喜悦、自豪的心情。
答案:
(1)D
(2)①歌颂将士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②赞扬将士功绩,抒发胜利的喜悦之情。
译文:
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
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上的旗子上下舞动,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
打炮时的火光震天动地,摇乱了海面倒映的银河,胜利的凯歌和正义之气压向了倭寇的巢穴。
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慰。
7. (2022•株洲)阅读。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癫。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潇洒快意,意境上显得超凡脱俗。选项中“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说法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诗歌语言上通俗易懂,前四句“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从他人的评价和自己的外貌,来展现自己不与常人相同、怪异疯癫的形象特征,表明诗人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超凡脱俗心态;“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的意思是: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却说自己不会说话。这句诗是作者自嘲,体现出诗人在思想言语方面,与当时的人们之间的隔阂。“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则体现出作者潇洒脱俗的心态,虽然别人都觉得自己疯癫,语言上更是和别人无法沟通,但是还是欢迎人们到自己这个地方来。
答案:
(1)D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在,不理会他人目光的洒脱快意之情。
参考译文:
人们见到我寒山和尚,都说遇见了疯子。我长得相貌不入人眼,身上只穿着布衣。我说的话他人听不懂,他人说话我也不言语。为了报答来往的人,还是欢迎你们到寒山来。
8. (2022•怀化)诗歌鉴赏。
【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秋色遥看入楚迷”的意思是: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此句中“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2)本题考查诗句的写作方法和情感的把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写月观照友人前行,赋予了月人的情感,寄情于景,李白寄愁心于明月,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运用拟人手法,孤舟有情,更体现了诗人的牵挂,寄情于景,李攀龙寄情感于白云,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留恋之情。
答案:
(1)“迷”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凄凉的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迷茫。
(2)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月观照友人前行,赋予了月人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的寄予。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运用拟人手法,“怜”字附有感情色彩,孤舟有情,更体现了诗人的牵挂。两诗在情感上都寄情于景,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担忧与牵挂。
译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陈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9. (2022•常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 长势繁茂 的特点。
(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诗歌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答案:
(1)长势繁茂。
(2)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0. (2022•衡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②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错误,全诗紧扣“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意盎然,春光的美好。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答案:
(1)C
(2)①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②静态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相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二、 词句赏析(共1小题)
11. (2022•永州)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ACD.正确。
B.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睛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
(1)B
(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三、 送别抒情(共2小题)
12. (2022•湘潭)古代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 平坦的原野 、 奔流的长江 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D.尾联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BD.正确;
C.有误,“月下飞天镜”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故选:C。
答案:
(1)平坦的原野 奔流的长江
(2)C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我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3. (2022•邵阳)古诗词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的尾联运用了 拟人 修辞,表达了诗人 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 的感情。
(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本题考查诗歌的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写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分析。
ACD.正确
B.有误,首联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故选:B。
答案:
(1)拟人 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
(2)B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古诗词赏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古诗词鉴赏,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共13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基础积累,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活动二,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