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3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3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科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从地方综合的角度认识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分布差异,并会分析影响差异的因素。 区域认知:通过选取典型区域,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明确区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像、影视资料,体验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知识体系导图] |
一、地域差异
1.不同地域的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是由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
(3)地域差异
①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
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形成了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❶
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小尺度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之间的差异。❷
(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❸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等。
❶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不同造成的。
❷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地带往往以植被类型来命名:热量带+典型植被带。
❸陆地自然地带的形成原因
(2)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
大陆西岸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典型地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❹
(2)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的变化。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基础: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发生变化。❺
2.分异特点
(1)山麓自然地带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❻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1.成因: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案例:在温带湿润山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海陆差异明显,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地带分异表现得很明显。
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下降,降水常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❻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量越多。
考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19·全国卷Ⅱ)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冲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获取信息】
①由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
②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 米,为山前冲积平原上的绿洲。
③该公路北端海拔约为750 米。
【尝试解答】(1)D (2)D 解析:第(1)题,该公路沿线即有冰川,南端海拔1 070 米且有绿洲,由此确定经过的地区为天山山脉。第(2)题,由信息③推断,北端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地区 | 陆地自然地带 | 典型植被 | 气候 | 典型土壤 |
低纬度 | 热带雨林带 | 热带雨林 | 热带雨林气候 | 砖红壤 |
热带草原带 | 热带草原 | 热带草原气候 | 燥红土 | |
热带季雨林带 | 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 热带季风气候 | 砖红壤性红壤 | |
热带荒漠带 | 热带荒漠 | 热带沙漠气候 | 热带荒漠土 | |
中纬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红壤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地中海气候 | 褐土 |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 棕壤、褐土 | |
温带草原带 | 温带草原 | 温带草原气候 | 黑钙土 | |
温带荒漠带 | 温带荒漠 | 温带沙漠气候 | 温带荒漠土 | |
高纬度 | 亚寒带针叶林带 | 亚寒带针叶林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灰化土 |
苔原带 | 苔原 | 苔原气候 | 冰沼土 | |
冰原带 | 冰雪裸地 | 冰原气候 | 未发育 |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影响因素 | 主导因素 | 热量(太阳辐射) | 水分(海陆位置) |
重要因素 | 水分 | 热量 | |
成因总结 |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 | |
分异规律 | 延伸方向与更替方向 | ||
典型地区 |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 中纬度地区 | |
典型案例 |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地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主导因素是热量,在高纬、低纬度地区最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主导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2020·海南选择性考试)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1、2题。
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1.B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热带雨林,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丁为低矮灌丛和苔原,在温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四季变化最鲜明。第2题,巫山在亚热带、五指山在热带、大分水岭在热带与亚热带,且海拔较低,不会有丁植被,而富士山在温带地区,海拔3 776米,海拔较高,有丁植被。
【备选题】
1.(2020·全国卷Ⅱ)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A 解析:由于苔原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条件最差,物种数量最少,景观较为单一,且乌拉尔山脉两侧热量条件接近,所以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地带是苔原带;与苔原带相比,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
2.(2020·浙江7月选考)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①②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属于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点二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0·山东等级考)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获取信息】
①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有盆地和丘陵分布;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②图示为两山区农田、针叶林和其他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尝试解答】(1)B (2)A (3)B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②可知,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因此太行山区针叶林的垂直分布高差小,A、C错误。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的总分布面积占比较小,B正确。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600~800米,而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2 200~2 400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高,D错误。第(2)题,由信息①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水、土、热等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第(3)题,由信息②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 800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 000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
山地垂直自然带及其影响因素
1.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带某一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备选要点】
雪线及影响因素
1.概念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2.影响因素
因素 | 关系分析 |
气温 | 呈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
降水 | 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雪线较背风坡低 |
地貌 | 从地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
从坡向上看,在海拔相同的山坡两侧,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积雪融化较快,雪线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较低 |
地方性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 分布地区 |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 成因 | |
地带性分布 | 实际分布 | |||
海陆分布 | 南半球中高纬度 |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 无 |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
北极点附近 | 冰原带 | 无 |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 | |
地形起伏 |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荒漠带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 |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 呈带状东西延伸 | 呈长条状南北更替 |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 |
东非高原 | 热带雨林带 | 热带草原带 |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 |
洋流 |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 自然地带在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在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 |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地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 |
欧洲西岸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 |
水分 | 昆仑山山麓、天山山麓 | 温带荒漠带 | 绿洲 | 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
尼罗河谷地 | 热带荒漠带 | 绿洲 | 尼罗河的河水灌溉 |
(2020·全国卷Ⅲ)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1.A 2.A 3.B 解析:第1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第2题,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第3题,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锥受外力风化侵蚀,坡度变缓,雪线下降。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线升高,B正确。
【备选题】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该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 m,山体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 m。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地方性分异规律。读湖南省崀山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图1)和堡状山顶及悬崖植被类型示意图(图2),完成1、2题。
1.图1中甲图例代表植被为当地地带性植被,甲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D.热带雨林
2.导致图2中堡状山顶小范围形成三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1.A 2.A 解析:第1题,湖南省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读图可知,山顶植被类型的差异为:中部是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四周为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图中显示中部土壤厚度大,四周土层快速变薄;中部土壤厚度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能生长高大和水分需求较大的阔叶林、针叶林,四周土层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判读技巧】
(1)根据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如上图中垂直带谱数量多,其所处的纬度低。
(2)根据山地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山地基带,即山地山麓地区的自然地带。山地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地带基本相一致。如上图中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3)根据自然地带的数量和分布高度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地,阳坡的热量好于阴坡,自然地带的数量可能较多;阴坡与之相反。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如上图中,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低于北坡,因而南部为迎风坡。
(5)可根据不同山坡垂直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同一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垂直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案例应用】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1.D 2.C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
【备选题】
(2020·邵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2.影响东西两坡垂直带谱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海拔
C.坡度 D.相对高度
3.导致东西坡高山针叶林带上界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坡光照充足 B.西坡热量条件较好
C.东坡地势较低 D.西坡降水较多
1.A 2.D 3.B 解析:第1题,该山地底部存在常绿阔叶林带,应该位于亚热带地区,B、C错误。该山地海拔接近7 500米,最低海拔500米,东南沿海地区海拔较低,D错误。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干热河谷现象较为常见,A正确。第2题,东西两坡垂直带谱数目东坡多,西坡少。据图可以看出西坡相对高度小,东坡相对高度大、垂直带谱数目多。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山脉基本为南北走向,海拔3 000 m以上东西两坡均为高山针叶林,但东坡针叶林分布下限较低,表明东坡“较凉”;根据东西两坡基带海拔高低和植被差异(东坡海拔低,基带为干旱河谷灌丛带;西坡海拔高,基带为高山针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且最可能位于横断山地区。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 000 m以上降水较多。东坡较凉、较湿,西坡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1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含解析),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3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