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0张PPTpptx、《钱塘湖春行》mp3音频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3、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4、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体味诗人对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后人因以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继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等。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西湖又名西子湖,其名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意: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大意: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
3、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兴奋神情。这两个动词展现出初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几处”说明早莺尚少, “谁家”说明新燕不多,写出了钱塘湖早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换成“处处” “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4、诗中为何用“几处” 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有这效果?
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争:拟人,写早莺争先恐后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啄: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碌情景。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乱花:因早春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东一簇,西一丛,所以用“乱”形容。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6、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诗人这样写有何好处?
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会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乱花”“浅草” 写出花的繁多和草的柔嫩,突出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春的勃勃生机。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示例:从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他正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波澜动荡,与岸齐平。在那水天相接处,云朵低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我从“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仿佛听到了黄莺婉转的鸣叫声。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绿杨阴里白沙堤”。
7、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行不足”?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8、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 从————中我看到了————。 从————中我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到————。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内心无比喜悦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岳鄂王墓》
1、积累描写西湖的诗句。
2、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a.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b.仲春(春雨初将,绿意正浓,桃花盛开);c.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d.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3、品读下列诗句,想想它们描写的是哪季节的景物并说明理由。a.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b.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d.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 桃山路中。(郑谷《柳》)
4、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向游人介绍西湖美景。
示例:大家好,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满,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咦,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呢,原来它们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地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a.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诗句:b.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诗句:c.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d.借莺燕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e.写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f.运用拟人,化静为动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诗句:g.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标题中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行”即春天出游,诗人通过“行”再现“春”,题目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止。诗人写了三处地方的景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 __________ ,乱花迷眼,__________。
5、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用准确而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C.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8、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写景小短文,题目自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双峰插云,南屏晚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备课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简介,写作背景,品读欣赏,品读明意,正文全解,古诗鉴赏,学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