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提升综合思维。 | [知识体系导图] |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❶
2.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❷
(1)自然因素
气候 |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❸ |
水源 | 保证农作物的灌溉 |
地形 |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
土壤 | 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
(2)人文因素
①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③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2.人文因素不断发展变化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❶农业生产特点的实践意义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其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要求我们要不误农时,适时播种。
❷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自然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❸光照和热量条件既联系密切,也有区别。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四川盆地的光照并不充足,但气温高,热量足。
(2)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❹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❺
(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❹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❺分析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的原因
江浙地区城镇化程度高,农业劳动力减少,而广西气候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适宜大力发展桑蚕业。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20·天津等级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2)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获取信息】
①阅读寿光附近区域地图,可获取该区域的地形、交通、城市等信息。
②两幅景观图展示寿光蔬菜种植大棚及日照茶园。
解析:第(1)题,寿光成为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土地、技术、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信息①②可知,寿光地处渤海沿岸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蔬菜基地规模大。从交通条件来看,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将蔬菜快速运往市场。寿光运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生产,改善了热量条件,能保障蔬菜全年生产。结合文字材料信息可知,寿光蔬菜有当地政府的扶持等。第(2)题,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光照条件来看,与南方地区相比,日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从热量条件来看,相对南方,日照的积温较低,热量条件相对少,茶树生长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尝试解答】(1)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
(2)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以上条件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2)
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方法 | 举例 |
看作物种 类及生长 特性 |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
看农业 生产特色 | 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
看优势因 素或制约 因素 | 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
(2020·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图1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图2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
(1)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然条件。
(2)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3)简析我国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为提升我国咖啡产业水平,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1和我国咖啡种植情况可知,咖啡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并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在1 000-2 300米最好。第(2)题,从图2可知,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但部分生豆出口,导致国内咖啡仍需进口。第(3)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多,国内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大;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政策优惠。第(4)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技术;对咖啡生豆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专业化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加快国内咖啡销售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培育国内市场。
答案:(1)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丘陵、山地。
(2)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3)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政策扶持。
(4)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扩大种植规模;创立品牌;培育市场。
考点二 农业的区位选择
(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获取信息】
①阅读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图,了解葡萄种植方式与地形的关系。
②阅读文字材料,获取葡萄种植的条件以及该地纬度位置信息。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②可知,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可推断该地降水频率高,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第(2)题,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角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第(3)题,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顺坡垄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灌溉不便。
【尝试解答】(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坡向: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优势: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1)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2)农作物的区位选择
作物 | 区位选择 |
棉花 |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
水稻 |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
玉米 |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
甜菜 |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
甘蔗 |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
柑橘 |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
苹果 |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
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百合喜凉爽,忌酷暑,耐寒性稍差;喜湿润,怕水涝。日光充足,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百合对土壤要求不严,黏重的土壤不宜栽培。甘肃兰州、江苏宜兴、河南洛阳、湖南龙牙是我国百合四大产地,其中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四大产区中,兰州的百合品质最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昼夜温差大
C.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
2.下图示意的栽种方式中适用于江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B 2.A 解析:第1题,甘肃兰州位于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不平坦,A错误。“日光充足,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甘肃兰州离海洋最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最少,晴天最多,日光充足,昼夜温差最大,利于种植高品质的百合,B正确。甘肃兰州离海洋最远,降水最少,水源条件较差,C错误。百合对土壤要求不严, 土层深厚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第2题,江苏年降水量大,而百合喜凉爽,忌酷暑, 喜湿润,怕水涝。日光充足,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黏重的土壤不宜栽培。②④两图最易涝,因此不适合江苏,B、D错误。江苏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③图没有遮阳措施,其平地排水效果较差,C错误。①图百合种植在垄上,不易涝,且有遮阳篱笆可以遮阳,效果最佳,A正确。
(2020·广州模拟)毫秕稻米原产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图1),从明朝开始就被指定为皇家贡米。毫秕是世界上株高最高的水稻,最高可长到2.8米(图2)。毫秕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期长达6个月,但亩均产量仅150千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高产矮秆水稻大面积推广,毫秕种植越来越少直至绝种。2007年遮放镇从国家作物种质库找回种子,恢复了毫秕的种植。毫秕稻米每千克售价超千元,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据此完成3、4题。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化进程加快 B.粮食需求增加
C.种植技术失传 D.饮食结构改变
4.受水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毫秕稻谷只能小范围种植。亳秕最适宜种植在( )
A.阴坡 B.阳坡
C.山顶 D.河谷
3.B 4.D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毫秕稻米的生长期长,亩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对粮食的需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高产矮杆水稻大面积推广,矮杆水稻的产量更高,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B正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地的城镇化进程并没有显著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应在改革开放以后),A错;2007年遮放镇又从国家种质库找回种子,恢复了毫秕种植,说明其种植技术并没有失传,C错;其饮食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毫秕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相比而言,河谷地区受河流泥沙沉积的影响,土层深厚肥沃,D正确;阴坡、阳坡土层不一定深厚,A、B错;一般而言,山顶土层较薄,不利于毫秕的生长,C错。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属于生态农业的一种。但是近年来该种农业呈下降趋势,逐步被其他产业所替代。农业区位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探究思路】
[探究思路一] 桑基鱼塘
珠江三角洲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河汊纵横,地势低洼易涝。自南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局面。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示意图。
[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稻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综合思维)
提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土层深厚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区域认知)
提示:地形。
(3)基塘农业有何优点?(综合思维)
提示: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
[探究思路二] 珠三角农业结构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塘农业不断减少,基塘质量不断下降,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花卉、蔬菜、亚热带水果种植等城郊型农业,以及各种农庄式休闲农业蓬勃兴起。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图。
[问题](综合思维)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商品粮生产的地位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当地的粮食需求量增加,粮食商品率降低。工业化与城镇化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比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直至消失。
【研究结论】
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基塘农业减少的原因分析
(1)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
(2)人口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3)基塘生产技术没有改进,效益不高。
(4)花卉种植业及其他高效益城郊农业迅速发展。
【案例应用】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桑(蔗)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C 解析:“桑(蔗)基鱼糖”变成“杂基鱼塘”是随着城市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改变的,C对。与农业技术、劳动力、政策无关,A、B、D错。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业对外合作掀起了新篇章,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某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4题。
2.图示土地利用方式反映的变化的趋势是( )
A.集约化 B.商业化
C.专业化 D.机械化
3.当土地利用方式发展到Ⅲ阶段时,可能会出现( )
A.自然灾害频繁 B.劳动力短缺
C.资金投入不足 D.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增强
4.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交通条件的改善 B.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新作物品种的引进
2.C 3.D 4.A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发展到Ⅲ阶段时,农作物种植的品种只有水稻与花卉了,它们的种植面积扩大了,这是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第3题,由于该地区水稻和花卉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大增,本地市场不能满足其销售的需要,所以要开拓国际市场,导致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增强。第4题,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依赖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9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解析),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第2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