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8分)默写。
(1) ,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2)自小刺头深草里, 。(杜荀鹤《小松》)
(3) ,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其二)》)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C.颈联既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愉悦,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反感。
D.尾联以动显静,与“蝉嘈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本文的编撰者是 朝的刘义庆。
(2)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①更相庆
②具以情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
B.写三害中“而处尤剧”,用语深刻,足以警人。
C.周处“杀虎斩妖”,说明周处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D.陆云的“朝闻夕死”,即可成仁,一语点破,议论精当。
4.(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雁冢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雌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鹜①间,亦颇驯,唯闻长空雁唳②,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奋翅,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雌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竟不得去。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注释】:①鹜:鸭。②唳:鸣叫。
(1)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词。
①竟不得去
②越日则俱毙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那群雁)在屋檐上集合,两只大雁相互回头看。
B.(那只雁)栖息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对看。
C.(那群雁)栖息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照顾。
D.(那只雁)在屋檐上集合,两只大雁相互照顾。
(3)两雁“越日则俱毙”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言回答)
(4)“书生感其义”中的“其义”在文中具体是指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5.(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顶碗少年赵丽宏
①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②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甲】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③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谦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 响了巴掌。【乙】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④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丙】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年龄和我相仿。我想,【丁】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1)在文章的第③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将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将 改为 。
(2)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划线句【甲】从描写角度上分析,属于侧面描写,其作用为烘托出场上的紧张气氛,从而使读者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B.划线句【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碗要掉下来的样子,正衬出少年内心的担心与害怕。
C.划线句【丙】中,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这时候他可能会想:我怎么又失误了呢?这一定是我练功不努力造成的,我很无能……
D.划线句【丁】我敢断言“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的原因是:根据“我”看到的少年面对困难不气馁、勇敢、乐观的态度,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
6.(1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善良的种子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kētóu。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⑪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看拼音写汉字:kē tóu
(2)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① →女人的种子被偷→② →③
(3)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4)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5)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二、第二部分综合运用(7分)
7.(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
(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
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
【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1)【板报栏目一 弄堂游戏我介绍】
弄堂游戏的特点:① ,② ,③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弄堂游戏的益处: 。
(2)【板报栏目二 赏邮看画我参与】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3)【板报栏目三 献计献策我出力】
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
A.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 B.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
C.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 D.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
E.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T恤衫 F.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
三、第三部分写作(40分)
8.(40分)请以“最想告诉你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2)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
参考答案
1.(1)蓬头稚子学垂纶
(2)而今渐觉出蓬蒿
(3)来日绮窗前
(4)沉舟侧畔千帆过
2.(1)深幽寂静
(2)A
3.(1)南
(2)①轮流
②全,都
(3)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4)C
4.(1)①离开
②过了一天
(2)B
(3)雌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竟不得去。
(4)大雁的情义。
5.(1)谦 歉
(2)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主旨,告诉我们不要畏惧失败。当生活中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挑战,引出下文。
(3)顶碗少年在表演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歉疚”到“呆呆地(不知所措)”到“镇静”。
(4)C
6.(1)磕头
(2)①父亲的钱被偷; ②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 ③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3)与下文父亲的善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善良。
(4)不矛盾。因为第③段写父亲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对他人猜疑及不信任;而第⑩段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5)父亲的善举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因为付之以善,最后也会收获善意。
7.(1)特点:①需要集体完成(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②游戏道具可自制 益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一脚抬起放在另一膝盖处用双手扳住,就像金鸡独立,双方互相对撞,一方双手松开即分胜负。
(3)BF
8.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DS)(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