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展开一、河谷的演变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❶“V”形河谷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❷槽形河谷不同于“U”形谷,槽形河谷是由河流的侧蚀形成的,“U”形谷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
❸在河漫滩平原,由于河流的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作用,河道常呈“S”形,在“S”形河道附近,常有牛轭湖分布。
❹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如水下坡度较陡,可能不会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
❺
2.影响聚落的规模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❻
3.影响聚落的分布
聚落的选址,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1)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一般都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要注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带。
❺河流地貌为聚落的形成提供了水源和水运,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容易形成大的聚落。
❻冲积平原并不一定都是聚落聚集区。在热带地区,冲积平原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好,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019·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获取信息】
①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②该河段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③该河段不同支流汇入的位置和在不同地点摆动的范围。
【尝试解答】(1)D (2)C (3)C 解析:第(1)题,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以雨水补给为主,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所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故选D。第(2)题,图中小北干流左岸北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右岸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高,岩性坚硬,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故选C。第(3)题,由图可知,渭河入黄河口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使入黄河口处的河床抬升、水位抬高,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增强,故选C。
河流的侵蚀地貌
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
不同的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作用不尽相同,对地貌的影响不同。
2.不同季节侵蚀作用的差异
在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变深;在河流的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下蚀作用减弱,河床变浅。
3.沟谷的发育过程
河流的堆积地貌
1.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1.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2.应用
(1)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淘金地。
(2)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建码头。
(2021·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示意图,甲地河流沉积物颗粒比乙地大。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地河流沉积物的面积不断扩大
B.甲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比乙形成时期慢
C.乙地河流沉积物的面积不断缩小
D.河流沉积物的形成时期甲地早于乙地
2.该河谷( )
A.南岸为阳坡,因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B.地处平原地区,沿岸人口聚落密布
C.夏秋季节为洪水期,河流流速较快
D.平水期流水侵蚀强,沿岸杨柳成荫
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在洪水位线以上,已不受河流作用影响,甲地河流沉积物的面积不会再扩大,A错误。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也就越大,由于甲的沉积物颗粒大于乙,故甲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比乙形成时期快,B错误。由于洪水期还能淹没乙地,乙地还会有河流沉积作用发生,面积还会扩大,C错误。由图可知,乙地正在受到河流作用影响,形成堆积体,而甲地早已形成且不会受到洪水影响,不会扩大,故河流沉积物的形成时期甲地早于乙地,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南岸向北,为阴坡,A错误。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区,人口聚落较稀疏,B错误。我国江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夏秋季节为洪水期,河流流速较快,C正确。平水期,水位低,河流流速较慢,流水侵蚀不强,D错误。
【备选题】
(2020·商洛模拟)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演变阶段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2.②阶段,T处地表砾石以圆状为主,P处砾石层以棱状为主,其原因主要是( )
A.河流流量不同
B.河道落差不同
C.搬运距离不同
D.砾石硬度不同
1.C 2.C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河流出谷口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挟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因缺乏地形的约束,水流也呈扇状形成多个冲沟,冲沟的河水不断下渗,河流中途消失,与图③地貌相似。随着地壳上升,冲沟下切,冲沟演变为河谷,其他冲沟逐渐变干消失,与图①地貌相似;随时间推移,下蚀变缓,侧蚀为主,河流变弯,河床不断拓宽,形成宽谷,与图④地貌相似。随后地壳再次上升,河水再次下切加深,然后侧蚀拓宽较低的河床,形成河流阶地,与图②地貌相似。第2题,图中显示,P处位于出谷口,砾石层沉积之前搬运距离较短,砾石来不及磨蚀就已经沉积,因此砾石以棱状为主;T处接近冲积扇外缘,砾石沉积之前搬运距离较长,搬运过程中砾石相互磨蚀,棱角消失,因此地表砾石以圆状为主;所以两地砾石形态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搬运距离的不同。同一条河流,两地河流流量差别不大,两地砾石来源应相同;与T处相比,P处落差更大,流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而P处砾石棱角更明显,因此河道落差不同不是导致两地砾石形态不同的原因。
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2)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获取信息】
①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②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尝试解答】(1)A (2)B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可知,该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聚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因而该县聚落主要分布在谷地,谷地面积的大小影响聚落的规模。第(2)题,由信息②可知,该地集镇住宅水淹频率很高,住宅二层和三层开外门有利于洪水通过,因而“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2020·牡丹江模拟)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祁连山后退
B.河流侵蚀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
D.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2.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1.D 2.C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第2题,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水源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形成聚落。地形气候影响较小,降水不丰富。
【备选题】
古村落是形成于历史时期而保存至今的古老村落。下图为黄河支流汾河流域古村落上游空间拓展时序图。读图,完成1、2题。
1.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缺乏 B.气候干燥
C.平地狭小 D.人口稀少
2.古村落空间发展顺序最可能是( )
A.由中上游向下游扩展
B.由中下游向上游扩展
C.由上游向中下游扩展
D.由上下游向中游扩展
1.C 2.B 解析:第1题,汾河流域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地面积较小,耕地面积较小,导致古村落较少,因此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平地狭小,C符合题意;汾河流域内上、中、下游的水源条件和气候特征差异不大,因此水源缺乏、气候干燥不是流域上游古村落较少的最主要自然原因。第2题,图中显示,汾河下游的古村落以先秦时代为主,中游的古村落以明朝和隋唐时代最多,上游以明朝时代稍多,这表明当地人们先在河流下游和中游河谷平原垦殖建立聚落,随着当地人口持续增长,平原地区土地开垦殆尽,人地矛盾突出,人们开始垦殖中、上游地形条件较差的区域建立聚落,因此古村落空间发展顺序最可能是由中下游向上游扩展。
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在不同河段,河流的主要地貌类型不同,农业的分布与生产特点也不同。
【探究思路】
[探究思路一] 河流上游农业生产
下图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此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问题]
1.图示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布局在什么地形区?(区域认知)
提示:河谷地区。
2.该地区成为“雪域江南”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综合思维)
提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探究思路二] 山前冲积平原农业生产
下图为华北平原部分区域地形图,山区的冲(洪)积扇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优于东侧的冲积平原。
[问题]
图示的冲(洪)积扇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优于东侧的冲积平原的原因有哪些?(综合思维)
提示:冲(洪)积扇地区地势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坡度,不易出现洪涝灾害,且土壤盐碱化程度较轻;位于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而东侧的冲积平原地区旱涝灾害严重,土壤盐碱化程度高。
[探究思路三] 河口三角洲农业生产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下图为恒河三角洲的位置示意图。
[问题]
恒河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冲积,土壤肥沃。
【研究结论】
1.河流上游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的河谷地区。
2.山前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条件和灌溉条件都比较好,农业生产条件良好。
3.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水源较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案例应用】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湄公河-澜沧江流域图,图2为丙处地貌景观图。
图1 图2
评价丙处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丙处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耕;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当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多发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答案:利: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耕;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弊: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课标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地图、景观图、文字材料等认知不同区域的河流地貌的特征。
综合思维:联系简易的剖面图或示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从内外力结合的角度探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及河流地貌变化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结合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导图]
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A)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❶
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❷
位置
地貌
a山前地带
山前冲积平原
b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❸
c入海口(河口)
三角洲平原 ❹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含义
向河流源头侵蚀
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
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分布
山前
形成
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貌
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分布
河流中下游
形成机制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貌特点
地势平坦、宽广
分布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而深厚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西走廊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0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0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河流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