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今年春节某一天早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圆弧形拱桥的跨径米,拱高米,则拱桥的半径为( )米
A. B. C. D.
2.吉林市面积约为27100平方公里,将271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27.1×102 B.2.71×103 C.2.71×104 D.0.271×105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1,1),点B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第三象限的双曲线上,过点C作CE∥x轴交双曲线于点E,连接BE,则△BCE的面积为( )
A.5 B.6 C.7 D.8
4.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
A.3cm B.4cm C.5cm D.6cm
5.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CDE的大小是( )
A.40° B.43° C.46° D.54°
6.碳纳米管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我国某物理所研究组已研制出直径为0.5纳米的碳纳米管,1纳米=0.000000001米,则0.5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5×10﹣9米 B.5×10﹣8米 C.5×10﹣9米 D.5×10﹣10米
7.今年春节某一天早7:00,室内温度是6℃,室外温度是-2℃,则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 )
A.-4℃ B.4℃ C.8℃ D.-8℃
8.如图,将△ABC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A.42 B.96 C.84 D.48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10.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 )
A.12 B.16 C.18 D.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若圆锥的母线长为4cm,其侧面积,则圆锥底面半径为 cm.
12.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DE∥AC,若DB=4,AB=6,BE=3,则EC的长是_____.
13.如图,一艘船向正北航行,在A处看到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B点,在B处看到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此船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过程中距灯塔S的最近距离是_____海里(不近似计算).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4x与x轴交于点A,点M是x轴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M作MP⊥x轴于点P,以MP为对角线作矩形MNPQ,连结NQ,则对角线NQ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15.廊桥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如图,是某座抛物线型的廊桥示意图,已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为保护廊桥的安全,在该抛物线上距水面AB高为8米的点E,F处要安装两盏警示灯,则这两盏灯的水平距离EF是______米精确到1米
16.化简:=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2AD,E为CD的中点,则∠AEB ∠ACB(填“>”“<”“=”);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在正方形ABCD中,P为CD边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位于何处时,∠APB最大?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一幢大楼AD上装有一块矩形广告牌,其侧面上、下边沿相距6米(即AB=6米),下边沿到地面的距离BD=11.6米.如果小刚的睛睛距离地面的高度EF为1.6米,他从远处正对广告牌走近时,在P处看广告效果最好(视角最大),请你在图③中找到点P的位置,并计算此时小刚与大楼AD之间的距离.
18.(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1,4),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0,3),与x轴交于C、D两点.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求C、D两点坐标及△BCD的面积;若点P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满足S△PCD=S△BCD,求点P的坐标.
19.(8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3,1),点C(0,4),顶点为点M,过点A作AB∥x轴,交y轴于点D,交该二次函数图象于点B,连结BC.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M的坐标;
(2)若将该二次函数图象向下平移m(m>0)个单位,使平移后得到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落在△ABC的内部(不包括△ABC的边界),求m的取值范围;
(3)点P是直线AC上的动点,若点P,点C,点M所构成的三角形与△BCD相似,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解答过程).
20.(8分)阅读材料:小胖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旋转全等的三角形.小胖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胖发现若∠BAC=∠DAE,AB=AC,AD=AE,则BD=CE.
(1)在图1中证明小胖的发现;
借助小胖同学总结规律,构造“手拉手”图形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2)如图2,AB=BC,∠ABC=∠BDC=60°,求证:AD+CD=BD;
(3)如图3,在△ABC中,AB=AC,∠BAC=m°,点E为△ABC外一点,点D为BC中点,∠EBC=∠ACF,ED⊥FD,求∠EAF的度数(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
21.(8分)如图,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若 AB,求证: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22.(10分)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A,其横坐标为1.
(1)求k的值;
(1)点B为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其纵坐标为2.过点B作CB∥OA,交x轴于点C,求点C的坐标.
23.(12分)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4.八年级(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全校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在全校随机邀请了部分同学参与问卷调查,统计同学们一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并绘制了以下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共有 名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2)补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3)全校共有学生1500人,请估计该校学生一个月阅读2本课外书的人数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知此圆的圆心在CD所在的直线上,设圆心是O.连接OA.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得AD=6设圆的半径是r, 根据勾股定理, 得r2=36+(r﹣4)2,解得r=6.5
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
2、C
【解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将271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71×104.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3、C
【解析】
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过D作GH⊥x轴,过A作AG⊥GH,过B作BM⊥HC于M,证明△AGD≌△DHC≌△CMB,根据点D的坐标表示:AG=DH=-x-1,由DG=BM,列方程可得x的值,表示D和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
【详解】
解:过D作GH⊥x轴,过A作AG⊥GH,过B作BM⊥HC于M,
设D(x,),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D=BC,∠ADC=∠DCB=90°,
易得△AGD≌△DHC≌△CMB(AAS),
∴AG=DH=﹣x﹣1,
∴DG=BM,
∵GQ=1,DQ=﹣,DH=AG=﹣x﹣1,
由QG+DQ=BM=DQ+DH得:1﹣=﹣1﹣x﹣,
解得x=﹣2,
∴D(﹣2,﹣3),CH=DG=BM=1﹣=4,
∵AG=DH=﹣1﹣x=1,
∴点E的纵坐标为﹣4,
当y=﹣4时,x=﹣,
∴E(﹣,﹣4),
∴EH=2﹣=,
∴CE=CH﹣HE=4﹣=,
∴S△CEB=CE•BM=××4=7;
故选C.
【点睛】
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4、A
【解析】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就可以求出NE,在直角△CEN中,若设CN=x,则DN=NE=8﹣x,CE=4cm,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的长.
详解:设CN=xcm,则DN=(8﹣x)cm,
由折叠的性质知EN=DN=(8﹣x)cm,
而EC=BC=4cm,
在Rt△ECN中,由勾股定理可知EN2=EC2+CN2,
即(8﹣x)2=16+x2,
整理得16x=48,
所以x=1.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明确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通常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5、C
【解析】
根据DE∥AB可求得∠CDE=∠B解答即可.
【详解】
解:∵DE∥AB,
∴∠CDE=∠B=46°,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快速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平行线的性质.
6、D
【解析】
解:0.5纳米=0.5×0.000 000 001米=0.000 000 000 5米=5×10﹣10米.
故选D.
点睛:在负指数科学计数法 中,其中 ,n等于第一个非0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包括下数点前面的0).
7、C
【解析】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6-(-2)=6+2=8,
则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8℃,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8、D
【解析】
由平移的性质知,BE=6,DE=AB=10,
∴OE=DE﹣DO=10﹣4=6,
∴S四边形ODFC=S梯形ABEO=(AB+OE)•BE=(10+6)×6=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图形上的每个点都平移了相同的距离,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9、C
【解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和积的乘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与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此选项错误;
、,此选项错误;
、,此选项正确;
、,此选项错误.
故选:.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整式的运算,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和积的乘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A
【解析】
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AD=BC=10,AB=CD=8,
∵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
∴AF=AD=10,EF=DE,
在Rt△ABF中,
∵BF==6,
∴CF=BC-BF=10-6=4,
∴△CEF的周长为:CE+EF+CF=CE+DE+CF=CD+CF=8+4=1.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
【解析】
∵圆锥的母线长是5cm,侧面积是15πcm2,
∴圆锥的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为:l==6π,
∵锥的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r==3cm,
12、
【解析】
由△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DE∥A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DB:AB=BE:BC,又由DB=4,AB=6,BE=3,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DE∥AC,
∴DB:AB=BE:BC,
∵DB=4,AB=6,BE=3,
∴4:6=3:BC,
解得:BC=,
∴EC=BC﹣BE=﹣3=.
故答案为.
【点睛】
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时注意: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13、6
【解析】
试题分析:过S作AB的垂线,设垂足为C.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SB=AB.在Rt△BSC中,运用正弦函数求出SC的长.
解:过S作SC⊥AB于C.
∵∠SBC=60°,∠A=30°,
∴∠BSA=∠SBC﹣∠A=30°,
即∠BSA=∠A=30°.
∴SB=AB=1.
Rt△BCS中,BS=1,∠SBC=60°,
∴SC=SB•sin60°=1×=6(海里).
即船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过程中距灯塔S的最近距离是6海里.
故答案为:6.
14、4
【解析】
∵四边形MNPQ是矩形,
∴NQ=MP,
∴当MP最大时,NQ就最大.
∵点M是抛物线在轴上方部分图象上的一点,且MP⊥轴于点P,
∴当点M是抛物线的顶点时,MP的值最大.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
∴当点M的坐标为(2,4)时,MP最大=4,
∴对角线NQ的最大值为4.
15、
【解析】
由于两盏E、F距离水面都是8m,因而两盏景观灯之间的水平距离就
是直线y=8与抛物线两交点的横坐标差的绝对值.
故有,
即,,.
所以两盏警示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16、-6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化简分别化简整理得出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6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2)当点P位于CD的中点时,∠APB最大,理由见解析;(3)4米.
【解析】
(1)过点E作EF⊥AB于点F,由矩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证∠AEB=90°,而∠ACB<90°,由此可以比较∠AEB与∠ACB的大小
(2)假设P为CD的中点,作△APB的外接圆⊙O,则此时CD切⊙O于P,在CD上取任意异于P点的点E,连接AE,与⊙O交于点F,连接BE、BF;由∠AFB是△EFB的外角,得∠AFB>∠AEB,且∠AFB与∠APB均为⊙O中弧AB所对的角,则∠AFB=∠APB,即可判断∠APB与∠AEB的大小关系,即可得点P位于何处时,∠APB最大;
(3)过点E作CE∥DF,交AD于点C,作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Q,并在垂直平分线上取点O,使OA=CQ,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则⊙O切CE于点G,连接OG,并延长交DF于点P,连接OA,再利用勾股定理以及长度关系即可得解.
【详解】
解:(1)∠AEB>∠ACB,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E作EF⊥AB于点F,
∵在矩形ABCD中,AB=2AD,E为CD中点,
∴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AEF=45°,
同理,∠BEF=45°,
∴∠AEB=90°.
而在直角△ABC中,∠ABC=90°,
∴∠ACB<90°,
∴∠AEB>∠ACB.
故答案为:>;
(2)当点P位于CD的中点时,∠APB最大,理由如下:
假设P为CD的中点,如图2,作△APB的外接圆⊙O,则此时CD切⊙O于点P,
在CD上取任意异于P点的点E,连接AE,与⊙O交于点F,连接BE,BF,
∵∠AFB是△EFB的外角,
∴∠AFB>∠AEB,
∵∠AFB=∠APB,
∴∠APB>∠AEB,
故点P位于CD的中点时,∠APB最大:
(3)如图3,过点E作CE∥DF交AD于点C,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Q,并在垂直平分线上取点O,使OA=CQ,
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则⊙O切CE于点G,连接OG,并延长交DF于点P,此时点P即为小刚所站的位置,
由题意知DP=OQ=,
∵OA=CQ=BD+QB﹣CD=BD+AB﹣CD,
BD=11.6米, AB=3米,CD=EF=1.6米,
∴OA=11.6+3﹣1.6=13米,
∴DP=米,
即小刚与大楼AD之间的距离为4米时看广告牌效果最好.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正确作出辅助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1)y=﹣(x﹣1)2+4;(2)C(﹣1,0),D(3,0);6;(3)P(1+,),或P(1﹣,)
【解析】
(1)设抛物线顶点式解析式y=a(x-1)2+4,然后把点B的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得解;
(2)令y=0,解方程得出点C,D坐标,再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3)先根据面积关系求出点P的坐标,求出点P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详解】
解:(1)、∵抛物线的顶点为A(1,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y=a(x﹣1)2+4,
把点B(0,3)代入得,a+4=3,
解得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
(2)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
令y=0,则0=﹣(x﹣1)2+4,
∴x=﹣1或x=3, ∴C(﹣1,0),D(3,0);
∴CD=4,
∴S△BCD=CD×|yB|=×4×3=6;
(3)由(2)知,S△BCD=CD×|yB|=×4×3=6;CD=4,
∵S△PCD=S△BCD,
∴S△PCD=CD×|yP|=×4×|yP|=3,
∴|yP|= ,
∵点P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
∴yP>0,
∴yP=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
∴=﹣(x﹣1)2+4,
∴x=1±,
∴P(1+ , ),或P(1﹣,).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1)y=﹣x2+2x+4;M(1,5);(2)2<m<4;(3)P1(),P2(),P3(3,1),P4(﹣3,7).
【解析】
试题分析:(1)将点A、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b、c的值,通过配方法得到点M的坐标;(2)点M是沿着对称轴直线x=1向下平移的,可先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将x=1代入求出点M在向下平移时与AC、AB相交时y的值,即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3)由题意分析可得∠MCP=90°,则若△PCM与△BCD相似,则要进行分类讨论,分成△PCM∽△BDC或△PCM∽△CDB两种,然后利用边的对应比值求出点坐标.
试题解析:(1)把点A(3,1),点C(0,4)代入二次函数y=﹣x2+bx+c得,
解得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x+4, 配方得y=﹣(x﹣1)2+5,
∴点M的坐标为(1,5);
(2)设直线AC解析式为y=kx+b,把点A(3,1),C(0,4)代入得,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4,如图所示,对称轴直线x=1与△ABC两边分别交于点E、点F
把x=1代入直线AC解析式y=﹣x+4解得y=3,则点E坐标为(1,3),点F坐标为(1,1)
∴1<5﹣m<3,解得2<m<4;
(3)连接MC,作MG⊥y轴并延长交AC于点N,则点G坐标为(0,5) ∵MG=1,GC=5﹣4=1
∴MC==, 把y=5代入y=﹣x+4解得x=﹣1,则点N坐标为(﹣1,5),
∵NG=GC,GM=GC, ∴∠NCG=∠GCM=45°, ∴∠NCM=90°,
由此可知,若点P在AC上,则∠MCP=90°,则点D与点C必为相似三角形对应点
①若有△PCM∽△BDC,则有
∵BD=1,CD=3, ∴CP===, ∵CD=DA=3, ∴∠DCA=45°,
若点P在y轴右侧,作PH⊥y轴, ∵∠PCH=45°,CP= ∴PH==
把x=代入y=﹣x+4,解得y=, ∴P1();
同理可得,若点P在y轴左侧,则把x=﹣代入y=﹣x+4,解得y= ∴P2();
②若有△PCM∽△CDB,则有 ∴CP==3 ∴PH=3÷=3,
若点P在y轴右侧,把x=3代入y=﹣x+4,解得y=1;
若点P在y轴左侧,把x=﹣3代入y=﹣x+4,解得y=7
∴P3(3,1);P4(﹣3,7).
∴所有符合题意得点P坐标有4个,分别为P1(),P2(),P3(3,1),P4(﹣3,7).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20、(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AF =m°.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欲证明BD=EC,只要证明△DAB≌△EAC即可;
(2)如图2中,延长DC到E,使得DB=DE.首先证明△BDE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BD≌△CBE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3中,将AE绕点E逆时针旋转m°得到AG,连接CG、EG、EF、FG,延长ED到M,使得DM=DE,连接FM、CM.想办法证明△AFE≌△AFG,可得∠EAF=∠FAG=m°.
详(1)证明:如图1中,
∵∠BAC=∠DAE,
∴∠DAB=∠EAC,
在△DAB和△EAC中,
,
∴△DAB≌△EAC,
∴BD=EC.
(2)证明:如图2中,延长DC到E,使得DB=DE.
∵DB=DE,∠BDC=60°,
∴△BDE是等边三角形,
∴∠BD=BE,∠DBE=∠ABC=60°,
∴∠ABD=∠CBE,
∵AB=BC,
∴△ABD≌△CBE,
∴AD=EC,
∴BD=DE=DC+CE=DC+AD.
∴AD+CD=BD.
(3)如图3中,将AE绕点E逆时针旋转m°得到AG,连接CG、EG、EF、FG,延长ED到M,使得DM=DE,连接FM、CM.
由(1)可知△EAB≌△GAC,
∴∠1=∠2,BE=CG,
∵BD=DC,∠BDE=∠CDM,DE=DM,
∴△EDB≌△MDC,
∴EM=CM=CG,∠EBC=∠MCD,
∵∠EBC=∠ACF,
∴∠MCD=∠ACF,
∴∠FCM=∠ACB=∠ABC,
∴∠1=3=∠2,
∴∠FCG=∠ACB=∠MCF,
∵CF=CF,CG=CM,
∴△CFG≌△CFM,
∴FG=FM,
∵ED=DM,DF⊥EM,
∴FE=FM=FG,
∵AE=AG,AF=AF,
∴△AFE≌△AFG,
∴∠EAF=∠FAG=m°.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旋转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手拉手”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构造“手拉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1、详见解析.
【解析】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利用已知条件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再根据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详解】
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OA=OC,OB=O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B=OC=OD,
又∵AC=AO+OC,BD=OB+DO,
∴AC=BD,
∴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在△AOB中,,
∴△AOB是直角三角形,即AC⊥BD,
∴矩形ABCD是正方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题目的综合性很强.
22、(1)k=11;(1)C(2,0).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求出点A的坐标为(1,6),把点A(1,6)代入y=即可求出k的值;
(1)求出点B的坐标为B(4,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b,把点B(4,2)代入求出b=-9,得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9,求出当y=0时,x=2即可.
试题解析:
(1)∵点A在直线y=2x上,其横坐标为1.
∴y=2×1=6,∴A(1,6),
把点A(1,6)代入,得,
解得:k=11;
(1)由(1)得:,
∵点B为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其纵坐标为2,
∴,解得x= 4,∴B(4,2),
∵CB∥OA,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b,
把点B(4,2)代入y=2x+b,得2×4+b=2,解得:b=﹣9,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9,
当y=0时,2x﹣9=0,解得:x=2,
∴C(2,0).
23、CE的长为(4+)米
【解析】
由题意可先过点A作AH⊥CD于H.在Rt△ACH中,可求出CH,进而CD=CH+HD=CH+AB,再在Rt△CED中,求出CE的长.
【详解】
过点A作AH⊥CD,垂足为H,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H为矩形,∠CAH=30°,
∴AB=DH=1.5,BD=AH=6,
在Rt△ACH中,tan∠CAH=,
∴CH=AH•tan∠CAH,
∴CH=AH•tan∠CAH=6tan30°=6×=2(米),
∵DH=1.5,
∴CD=2+1.5,
在Rt△CDE中,
∵∠CED=60°,sin∠CED=,
∴CE==(4+)(米),
答:拉线CE的长为(4+)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24、(1)100;(2)补图见解析;(3)570人.
【解析】
(1)由读书1本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
(2)总人数乘以读4本的百分比求得其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即可得出女生人数,用读2本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对应百分比;
(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读2本人数所占比例.
【详解】
(1)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8+2)÷10%=100人,
故答案为:100;
(2)读4本的女生人数为100×15%﹣10=5人,
读2本人数所占百分比为×100%=38%,
补全图形如下:
(3)估计该校学生一个月阅读2本课外书的人数约为1500×38%=570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师范大第二附中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计算-5x2-3x2的结果是,3的倒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昆都仑区2022年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计算的值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蒙古准格尔旗2022年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运算正确的是,方程的根是,若△÷,则“△”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