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实验7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实验7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课时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解答,技法总结,核心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
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 (mm)。
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可动刻度上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2.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的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1)第一看→看清精确度
如图甲所示。
易错读成11 mm+4×0.1 mm=11.40 mm
正确的读数应为11.4 mm,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后面不能随意加0或去0。
(2)第二看→游标尺上的零刻度线位置,区分零刻度与标尺最前端。如图乙所示。
易错读成13 mm+10×0.05 mm=13.50 mm
正确的读数应为14 mm+10×0.05 mm=14.50 mm。
(3)第三看→主尺上的单位
主尺上标识的1、2、3等数字通常是指厘米,读数时应将毫米和厘米分清,游标卡尺主尺上的最小刻度是1 mm。如图丙所示。
易错读成5 mm+4×0.05 mm=5.20 mm
正确的读数应为50 mm+4×0.05 mm=50.20 mm。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1)若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为1、0.1、0.01、…时,需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2)若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为2、0.2、0.02、5、0.5、0.05、…时,只需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位数。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
R< eq \r(RVRA)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R> eq \r(RVR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5.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1)先测直径,再连接电路。应该把所测量的待测金属丝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接入电路。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1.测量金属丝直径、长度以及电流、电压带来误差。
2.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 eq \f(R1R2,R),即自来水电阻的测量值偏大,自来水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将偏大。
答案:(1)30.00 (2) eq \f(R1R2,R) (3)14 (4)偏大
【核心归纳】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核心是导线电阻的测量,除伏安法外,本实验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测量目的、测量方法等,要注意实验原理、实验手段的迁移。常见创新视角如下:
(1)实验原理的创新
教材中的实验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可以采用教材实验的原理测定导线的长度或导线的电阻。
(2)实验器材的创新
①实验中若没有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可将电阻丝紧密缠绕在圆柱形铅笔上30~50匝,测总长度,然后求出直径。
②还可以把电压表、电流表更换为电压、电流传感器。
(3)测量对象的创新
可以将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改为测量圆柱体金属、圆桶形薄片、电解液等的电阻率。刻度格
数(分度)
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
1 mm的差值
精确度
(可精确到)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U测=Ux+UA
电压表分流I测=Ix+IV
电阻的
测量值
R测= eq \f(U测,I测)=Rx+RA>Rx,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R测= eq \f(U测,I测)= eq \f(RxRV,Rx+RV)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9章实验九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实验7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课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解答,核心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专题提分课5静电场中的图像问题课时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解答,技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