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wrod版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wro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豫北名校高二年级9月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选择性必修1第一~四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00,北京冬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此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气——立春,多国政要参加了开幕式,全球无数观众观看了实况直播。下图为立春当日的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地处西八区的旧金山(假设天气晴朗)( )
A. 晨曦微露 B. 烈日当空 C. 夕阳西下 D. 夜幕沉沉
2.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2月4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
A. 大于二分之一 B. 小于二分之一 C. 全部 D. 大约四分之三
3. 2022年立春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
A. (12.5°S,63°W) B. (12.5°N,63°W)
C. (12.5°N,133°W) D. (12.5°S,133°W)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20时,北京鸟巢位于东八区,旧金山位于西八区,二者相差16个时区,且旧金山在东八区西侧,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算出旧金山时间为2月4日4时,结合北半球冬半年特点,旧金山应仍是夜晚,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20时,此时24时对应的经线度数恰为180°,故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地球上全部为2月4日,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2月4日大约相差44天左右,太阳回归运动一年365天移动4个23°26',大约四天一度,故太阳直射纬度大约为12.5°S,此时北京时间为4时52分,可算出12时对应的经度数约为133°W,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时区划分方法: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我国某城市某中学生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习惯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为该同学先后在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时经过M地,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附近的a、b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同学两次观察间隔期,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B. 位于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南方向移动 D. 位于北半球,向北方向移动
5. 该同学发现太阳位于a的这一天,日落的方向为( )
A. 正西方向 B. 西南方向 C. 正东方向 D. 西北方向
6. 对应图示观察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 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减小
C. 悉尼昼长与夜长差值增大 D. 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太阳视运动,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春分秋分全球日出正东,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该同学看到太阳日出时在地平线的位置从a运行到b期间,太阳从日出东北方过渡到日出正东方向,可知该段时间为夏半年,到达b点时为秋分,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故选择B。
【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半年,该日昼长夜短,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故答案选择D。
【6题详解】
图示观察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赤道方向移动,b位置时正好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对应秋分日。地球在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从a到b的观察日期中间可能经历过了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有可能先变慢后变快,也可能越来越快,A错;夏至冬至,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春分秋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观察期间为夏至到秋分中间一段(可以包含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夹角逐渐变小,B对;悉尼昼长从短变长,夜长从长变短,昼长与夜长差值减小,C错;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距离南京所在经线逐渐变远,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D错。故答案选择B。
【点睛】太阳视运动点拨: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4、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全球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字为岩层编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图中构造地貌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背斜山 B. 乙处为向斜谷
C. 丙处为向斜山 D. 丁处为背斜谷
8. 图中四地,不适宜选做水库坝址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甲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乙处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断层,B错误。丙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但并没有形成山地,C错误。丁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谷,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乙处为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不稳定,且裂隙发育易渗漏,不宜建设水库大坝,所以不适宜选做水库坝址的是乙,所以B正确。甲、乙、丙三处不是断层,可以做水库坝址,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背斜是褶皱构造的向上拱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老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侧(翼部)依次出露为新岩层。背斜在地貌上的表现不一定是高地,如果背斜是构造上的突起,其地形表现为山脊突起的背斜山;当褶皱形成以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背斜轴部所在就变为地形上的背斜谷。辨别背斜应根据岩层的新老顺序和对称或重复出露等征来确定。向斜是褶皱构造向下弯曲拗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较新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翼依次出露为老岩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多表现为谷地,也可能成为高地。
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岩层中发现很多生物化石。嶂石岩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石家庄西南的赞皇县境内,是太行山森林公园精华所在,发育了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下图示意嶂石岩的奇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嶂石岩景区的岩石属于(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0. 与嶂石岩地貌景观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内力作用是( )
A. 变质作用 B. 水平挤压 C. 岩浆喷发 D. 垂直抬升
11. 该山峰地带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泥石流 B. 重力坍塌 C. 地震 D. 火山喷发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结合三大类岩石特征可知,砂岩属于沉积岩,故嶂石岩景区的岩石属于沉积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嶂石岩景区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受构造运动影响,间歇性垂直抬升,使本区的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垂直抬升,D正确;变质作用和水平挤压难以使低地的沉积岩直接出露,形成陡峭的岩壁地貌,A、B错误;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地貌,不能使沉积岩直接出露地表,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该地貌由陡峭的砂岩组成,在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石易破碎,发生重力坍塌等地质灾害,B正确。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暴雨、山洪和大量松散堆积物,该山峰地势陡峭,不易堆积,A错误;该地位于太行山地区,不属于火山地震带,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
地形对聚落的选址、发育和发展影响较大。下图示意某山地地区的河流沿岸分布的一乡村聚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乡村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 海拔较高 B. 坡度较大 C. 地势平坦 D. 土层深厚
13. 该乡村聚落规模难以扩大,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 山地、河流 B. 交通、耕地 C. 植被、土壤 D. 水源、气候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乡村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形上,所以示乡村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C正确。海拔较高与坡度较大不是图示乡村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AB错误。无法判断土层深厚,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乡村聚落被限制在山脉和河流之间,所以难以扩大其规模,因此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山地与河流,A正确。耕地、植被与气候不是制约该乡村聚落规模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与乡村区位:(一) 自然因素:1、 地形;2、 气候;3、 河流;(二) 社会经济因素:1、 自然资源;2、 交通;3、 政治;4、 军事;5、 宗教。
切变线是指两侧风向明显不同,在气压场中槽线两侧往往有风向切变,槽线往往也可以当作切变线。下图为华北平原春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存在切变线的是( )
A. 甲、丙 B. 丙、丁 C. 乙、丁 D. 甲、乙
15. 正确表示近地面由a到b气温、气压曲线变化的是( )
A. B.
C. D.
16. 此时可能( )
A. 甲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高 B. 乙地盛行偏北风,气温低
C. 丙地受冷气团控制,将降温 D. 丁地受冷气团控制,风力大
【答案】14. B 15. D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将图中气压相等的点连接形成等压线图,由此可知,甲地受单一冷气团的控制;乙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丙地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结构中偏右侧低压槽附近;丁地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凸,为低压槽区,故有槽线,可发育切变线,所以丙丁处可能存在切变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a处于低压系统的北侧,为冷气团控制,而b在低压系统的南侧为暖气团控制,故温度由a到b逐渐增加,AC错误,气压先降后升,D正确,B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由前面绘出的等压线图可知,甲地受单一冷气团的控制,天气晴朗,无上升气流,气压高,A错误;乙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温暖,风向为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结构中偏右侧低压槽附近,该低压槽附近为暖锋,丙位于暖锋的锋前,受冷气团控制,但将升温,C错误;丁地位于左侧低压槽形成的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风力大,D正确。故选D。
【点睛】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因为锋面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才能形成的,所以只有在低压控制下的辐合气流才能形成锋面,而高压中心附近的气流是向周围辐散的,冷暖气流不会相遇,所以形成不了锋面。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绘制的地球气压带和风带模拟图,图中黑实线分别代表30°和60°纬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对图示模型解读错误的是( )
A. ①处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多降水 B. ②气流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C. ④和⑦气压带形成的原因相似 D. ⑥处近地面多锋面雨
18. 图中表示节气可能是( )
①春分日②夏至日③秋分日④冬至日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①处气流为东北信风,从中纬吹向低纬,气流温度升高,且在大陆西岸形成离岸风,难以形成降水,A符合题意。②气流为西风带,自西向东吹,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旋转,B不符合题意。④⑦气压带形成的原因均为热力原因,而⑤⑥为动力原因,C不符合题意。⑥处为动力原因而成的副极地低带,冷暖气流交汇,易形成锋面雨,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中间凸起的部分为赤道,黑色实线分别为北纬30°和60°纬线,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没有南北移动,故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其分第一环流圈,第二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第一环流圈为哈德莱环流,又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第二环流圈为费雷尔环流,又称中纬度环流圈;第三环流圈指极地环流圈。
下图为某大洲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根据图示可判断( )
A. 此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在1月 B. 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C. 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D. 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20. 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 )
A. 甲、乙气候类型相同 B. 乙河流处于枯水期
C. 丙地年降水量最丰富 D. 丁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非洲南部大陆出现低压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在1月,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南极地区出现极昼。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受高压控制,丁地受副高及寒流影响,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丰富。乙地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降水虽然较多,但不及热带雨林气候的丙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时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相反;夏季时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相反。
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出发,以创纪录的速度驶向美国纽约港,4月15日,在距离纽芬兰岛150千米处不幸误撞冰筏而沉没。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区洋流分布(注:图中箭头代表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可能带来冰筏的洋流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该冰筏可使游轮沉没地点附近海域( )
A. 海水污染加剧 B. 表层海水饵料增加
C. 海平面下降 D. 海水盐度增加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②为北大西洋暖流;③为北大西洋暖流;④为拉布拉多寒流,且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所以④带来冰筏的可能性最大,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冰山并不会使得海域的污染加剧,A错误。冰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逐渐融化,与纽芬兰南侧的温暖海水交汇,加强了海水的扰动,促使营养物质上泛,表层海水饵料增加,从而有利于鱼虾的生长,B正确。冰山从极地地区漂浮到纽芬兰附近海域融化,当地的海平面不会下降,C错误。海水融冰和结冰会导致盐度渗析,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而融冰又会冲淡海水,降低海水的盐度,故冰筏融冰后使附近海水的盐度降低,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的类型1. 如果按洋流的成因划分:分为三种,即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风海流的形成动力主要是大气运动。比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密度流主要是由密度差异引起,主要分布在封闭外洋与海域之间。比如: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它多广布在大洋两岸。比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2.如果按性质划分:分为两种,即为暖流、寒流。暖流的准确含义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大部分为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比如: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同理,寒流的准确含义是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大部分为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比如: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3.如果按地理位置划分:分为四种,即为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沿岸流。赤道流意思就是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比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大洋流主要分布于大洋的中心。极地流主要分布在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这种在高考中并不常见。沿岸流主要是在沿海,而且受陆地的影响比较大。
巴丹吉林沙漠(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两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地处我国西部千旱、半千旱地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它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但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加速向南入侵,河西走廊绿洲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黑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 冰雪融水 B. 大气降水 C. 湖泊水 D. 地下水
24.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
A. 与周边地表水性质相似 B. 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C. 地下水补给水量不稳定 D. 水位冬夏季节变化较小
25. 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主要是因为( )
A. 冬季降水多 B. 祁连山南北走向 C. 为周边提供水源 D. 祁连山海拔较低
【答案】23. A 24. D 25. 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为河西走廊河湖水补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湖水补给的方式及特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审题及调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23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两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只有40毫米,不应该是大气降水,B错误;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黑河没有分布在东南部,而且河流在湖泊的上游,也不可能是湖泊水补给,C错误;地下水补给有季节性而且常年稳定,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又地处西北内陆,主要的补给方式应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排除D;所以A正确;故选A。
【24题详解】
根据题意“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两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河两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应该为地下水补给,B错误;地下水的补给特点是常年比较稳定,C错误;既然是地下水补给,常年稳定,冬夏季节水位变化小,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祁连山海拔高,排除D;有大量的冰川存在,为河流提供补给水源,成为“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C正确;祁连山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B错误;地处内陆,降水少,A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水大补给方式:
东部季风区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常年稳定,地下水和河流水补给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悬河段注意:永远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例如黄河的华北平原段)。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日沿110°E经线绘制的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
(1)判断图示日期,并说明理由。
(2)简述该日全球昼长分布规律。
(3)指出此刻的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大约为12月22日。理由:23°26'S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大约在12月22日前后。
(2)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由南极圈向北极圈,白昼时间逐渐缩短。
(3)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钟。理由:图中显示(23°26'S,110°E)为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地方时为12时,120°E与110°E相差10°,且位于其以东,时间早40分钟。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沿110°E经线绘制的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全球昼长分布规律与地方时计算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南纬66度34分以南地区昼长为24小时,说明此时南极圈内处于极昼现象,并且23°26'S正午太阳高度为90°,因此可以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大约在12月22日前后,所以图示日期大约为12月22日。
【小问2详解】
由于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极圈内处于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以判断出由南极圈向北极圈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南极圈内处于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小问3详解】
由于该图沿110°E经线绘制,并且23°26'S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太阳直射(23°26'S,110°E),因此110°E地方时为12时,由于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地方时每相差一小时相差15度,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判断出120°E与110°E相差10°,且位于其以东,时间早4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钟。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质考察队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将考察的地质地貌情况绘制成图(下图)。
(1)分析图示地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2)说明甲处的地质构造并描述地貌景观特点。
(3)结合乙处的地质环境说明其极易发育的外力作用地貌。
【答案】(1)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构造,断裂错位地带裂隙发育;软流层的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在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甲为地垒构造。特点:地貌突立,顶部平缓,山坡陡峻。
(3)乙地位于断裂破碎地带,岩石松软,易遭到风化和流水侵蚀,在其长期作用下,形成沟谷、河谷或洼地地貌。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质地貌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构造地貌的形成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
【小问1详解】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过断裂,之后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然后岩浆顺着断裂面侵入到岩层当中,进而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
【小问2详解】
甲处地貌海拔明显高于两侧地区,结合地质结构可知,甲地两侧发生过断层,使得两侧相对下降,甲处相对上升,最终形成地垒。该地质构造的特点是顶部较为平缓,山坡较为陡峻。
【小问3详解】
乙处位于断层发生处,该地区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沟谷、河流。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甲地天晴多日,但气温较低。
(1)推测在图示时刻之前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并说明理由。
(2)简述甲地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特点。
(3)此时甲地气温上升明显,试分析原因并说明该现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1)3个。理由:在图中东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在左右两个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2)甲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原因: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等压线稀疏,气流稳定,风力弱。影响:甲地天晴多日,风力弱,加上冷空气的挤压,尘埃和被污染大气不易扩散,直接影响人体呼吸道健康。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天气变化特点与锋面数量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图中东部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由于该地区纬度向北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北半球,所以气旋逆时针旋转,在左右两个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出现锋面气旋,由于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所以在图示时刻之前该区域的锋面数量是3个。
【小问2详解】
主要从冷锋过境时与过境后的角度来分析。从冷锋过境时的角度来说,在冷锋过境时甲地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从冷锋过境后的角度来说,冷锋过境后甲地区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小问3详解】
甲地气温上升明显的原因主要从暖气团与风力的角度来分析。从暖气团的角度来说,由于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暖气团挤压到狭窄的区域,导致该区域暖气团集聚增温。从风力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等压线稀疏,所以气流稳定,风力较弱。甲地气温上升明显的影响主要从大气不易扩散的角度来分析,由于甲地区晴天日期较多,并且风力较弱,同时由于冷空气的挤压作用,导致尘埃和被污染的大气不容易发生扩散,所以会影响到人体的呼吸道健康。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渍化是特定气候、母质、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及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内的开都河下游段广泛分布着白垩纪和第三纪红色含盐地层,土壤下层颗粒细,透水性差,在古河道、河漫滩、泉水溢出带等地下水浅埋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和盐土。下图示意博斯腾湖流域。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开都河下游土壤盐渍化形成自然原因。
(2)从河流和地下水相互关系角度,判断绿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低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博斯腾湖流域内的农业耕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通过铺砂石的方法来减轻土壤盐渍化,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该举措的合理性。
【答案】(1)深居内陆,水汽难于到达;空气湿度小,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内流河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
(2)夏季。理由:该区域主要补给形式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对地下水补给多,稀释土壤盐分,使盐渍化程度减轻。
(3)铺砂石可增加土壤水分下渗,使土壤盐分下移;砂石层覆盖使土壤蒸发量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量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博斯腾湖流域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开都河下游土壤盐渍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与绿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低的季节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开都河下游土壤盐渍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与地下水位的角度来分析。从降水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并且空气湿度较小,因此降水较少。从蒸发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气温较高,所以气蒸发旺盛。从地下水位的角度来说,该地区位于内流河的河流下游,所以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开都河下游土壤盐渍化。
【小问2详解】
判断绿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低的季节主要从补给水量的角度来分析。由于该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而在夏季时由于该地区气温较高,因此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所以导致河流径流量较大,因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较大,当地下水量增加时,会稀释土壤盐分,从而降低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因此在夏季时绿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低。
【小问3详解】
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该举措的合理性主要从蒸发与下渗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蒸发的角度来说,砂石层覆盖能够使土壤的蒸发量减少,使盐分在土壤表层的聚集量减少。从下渗的角度来说,砂石层覆盖能够增加土壤水分下渗,使土壤的盐分下移,所以通过铺砂石的方法来减轻土壤盐渍化具有合理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新乡一中豫北名校联考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 地理(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叶尼塞河的水文特征有,该轮船行驶的季节可能是北半球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doc、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