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用于描述核糖体亚基和rRNA片段的测量单位是Svedberg单位,代表的是离心时亚基的沉降速率而不是它的大小。例如,细菌70S核糖体由50S和30S亚基组成。真核生物的80S核糖体由40S小亚基和60S大亚基组成。药物化学家利用细菌和真核核糖体差异来制造抗生素特异性破坏细菌感染。现在已知的抗生素约有一半是以细菌的核糖体作为作用靶标的。如红霉素和氯霉素可与大亚基结合,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可与小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中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6种
B.生物体内核糖体的形成均离不开核仁的参与
C.红霉素和氯霉素也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导致的人类疾病
D.上述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遗传物质的合成来发挥抑菌作用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广泛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真核生物细胞内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而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用核仁的存在,因此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核糖、磷酸、4种碱基(A、U、C 、G)。
2、根据题意,药物化学家利用细菌和真核核糖体差异来制造抗生素特异性破坏细菌感染。红霉素和氯霉素可与大亚基结合,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可与小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功能,达到抑菌的目的。
【详解】
A、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核糖、磷酸、4种碱基(A、U、C 、G), A正确;
B、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
C、根据题意,红霉素和氯霉素可与细菌核糖体的大亚基结合,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红霉素和氯霉素不能作用于病毒,C错误;
D、根据题意,题述抗生素可与细菌核糖体的大亚基、小亚基结合,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自身蛋白质,从而产生抑菌作用,D错误。
故选A。
2.甘薯是发展中国家第五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和新兴的能源作物。甘薯的食用品质受甜度影响很大,而甜度与可溶性糖的存在有关,可溶性糖也是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信号分子,与甘薯的抗旱性,抗冻性等抗逆性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甘薯贮藏天数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薯块根细胞中不存在色素
B.牛、羊等食草类动物具有发达的消化器官,可以直接消化甘薯细胞中的纤维素
C.甘薯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升高,降低了冰点,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D.制作淀粉时,应选择储藏时间较长的甘薯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甘薯的甜度与可溶性糖的存在有关,可溶性糖也是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信号分子,与甘薯的抗旱性,抗冻性等抗逆性有关。因此不利条件下,淀粉会转化为可溶性糖。
【详解】
A、甘薯块根细胞含有液泡,液泡内含有色素,A错误;
B、牛、羊等食草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含有分解纤维素的菌体,可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牛、羊等食草类动物自身不能分泌纤维素酶,B错误;
C、甘薯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升高,自由水含量降低,降低了冰点,以适应寒冷的环境,C正确;
D、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甘薯贮藏天数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淀粉水解形成了可溶性还原性糖。因此制作淀粉时,应选择储藏时间较短的甘薯,D错误。
故选C。
3.腺苷酸转运蛋白(ANT)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其表面有ATP和ADP的结合位点。在正常状态下,ANT作为一个反向转运载体把ADP转运到线粒体基质,把ATP从线粒体基质中运出。而在肿瘤细胞中,ANT转运ADP和ATP的方向相反。研究发现苍术苷可降低ANT与ADP的亲和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NT在转运ATP和ADP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肿瘤患者体内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均可通过ANT转运
C.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
D.苍术苷不会对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造成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和[H],发生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H]和二氧化碳(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H]和氧气在酶的作用生成水(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二氧化碳或者乳酸。
【详解】
A 、ANT表面有ATP和ADP的结合位点,在转运ATP和ADP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A正确;
B、肿瘤患者体内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均可通过ANT转运,只是方向不同,B正确;
C、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ANT转运ADP和ATP的方向相反,导致肿瘤细胞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C正确;
D、研究发现苍术苷可降低ANT与ADP的亲和力,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有ATP和ADP的转化(合成ATP),故会对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造成影响,D错误。
故选D。
4.研究者开发了由远红光调控细胞基因表达的系统。该系统中的BphS可响应远红光,诱导FGTA4表达,FGTA4可与dCas9结合,dCas9与gRNA结合(BphS、FGTA4和dCas9均为蛋白质)。通过设计gRNA的序列,可以实现gRNA与目标基因的特异性结合,在该系统中,gRNA将FGTA4带到目标基因所在位置,FGTA4可促进该基因表达。将上述系统导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中,在远红光照射下促进神经转录因子NEU-ROG2表达,诱导iPSC分化为神经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RNA的序列应与编码BphS的基因序列互补配对
B.FGTA4影响RNA聚合酶与NEUROG2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C.iPSC分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过程中未发生DNA序列的改变
D.可通过改变gRNA的靶向基因将iPSC诱导为其他所需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
A、gRNA的序列应与目标基因序列互补配对,而不是与编码BphS的基因序列互补配对,A错误;
B、由题干“通过设计gRNA的序列,可以实现gRNA与目标基因的特异性结合,在该系统中,gRNA将FGTA4带到目标基因所在位置,FGTA4可促进该基因表达”可推知,FGTA4影响RNA聚合酶与NEU-ROG2基因启动子的结合,B正确;
C、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未发生DNA序列的改变,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可通过改变gRNA的靶向基因,启动其他基因的表达,从而将iPSC诱导为其他所需细胞,D正确。
故选A。
5.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答案】A
【解析】
【分析】
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当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当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详解】
A、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时,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呼吸,D错误。
故选A。
6.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途径①是通过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途径②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使其分泌激素C,途径③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激素释放到垂体内,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
【详解】
A、激素A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激素C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激素B的调节,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激素B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D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四种激素的功能不同,其空间结构不相同,A错误;
B、激素D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错误;
C、激素B作用的靶细胞为垂体,激素C可作用于甲状腺或性腺,因此激素B、C作用的靶细胞不同,C错误;
D、四种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的,D正确。
故选D。
7.卡尔文将14C标记的CO2通入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小球藻培养液中,然后在培养后不同时间(0.5s、3s、10s等)将培养液迅速倾入热乙醇中以杀死细胞,最后利用层析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14C标记CO2可排除细胞中原有物质的干扰
B.热乙醇处理的目的是停止光合作用的进行
C.推测暗反应的初产物可能是3-磷酸甘油酸
D.可依据放射性的强弱推测出暗反应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实验可通过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推测暗反应的过程。
【详解】
A、细胞中原有的CO2不含14C,用14C标记CO2可排除细胞中原有物质的干扰,A正确;
B、热乙醇可以杀死细胞,用热乙醇处理的目的是停止光合作用的进行,以检测杀死细胞时,其光合作用进行的程度,B正确;
C、放射性最先在3-磷酸甘油酸出现,推测暗反应的初产物可能是3-磷酸甘油酸,C正确;
D、该实验可通过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推测暗反应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8.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
B.这些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等
C.某病原体感染导致③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导致①总量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
D.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①-④依次为组织液、组织细胞、淋巴、血浆。
【详解】
A、静脉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指尖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和①组织液,A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存在于血浆中,都可以通过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进行检测,B正确;
C、③所在的盲端淋巴管被堵塞,使淋巴回流到血浆受阻,导致①组织液总量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由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可知,血检能反应健康状况是由于②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D正确。
故选A。
9.下列生命活动中,除哪一项外都发生了细胞分化(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插条基部长出新的根
B.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许多浆细胞的过程
C.人类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曾出现过鳃和尾等结构
D.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上既有粗糙菌落也有光滑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使细胞种类增多。
【详解】
A、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后,逐渐长出新的根,根的形成是基因在特定部位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许多浆细胞的过程中有从记忆B细胞到浆细胞的分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特定阶段出现了鳃和尾的结构,然后消失,该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化和凋亡,C不符合题意;
D、R型肺炎双球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培养后,出现部分S型菌落,该过程中发生了转化而非细胞分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花斑玉米中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及花斑色。研究发现花斑性状的出现与基因组中“跳跃基因”有关。玉米胚乳中C基因控制紫色色素合成,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呈现不稳定状态。转座子插入C基因后色素合成阻断使胚乳呈现白色;紫色斑点为白色胚乳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中转座子转出,色素合成基因功能恢复而形成。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中“跳跃基因”转座导致C基因发生突变
B.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
C.花斑玉米中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D.胚乳发育过程中转座子转出时间越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详解】
A、由题意可知,“跳跃基因”转座过程是转座子(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插入基因C中,导致C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由题意可知,转座酶的作用是使转座子(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说明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颜色受转座子的影响,不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紫色斑点的大小由转座子从C基因上移走的早晚决定的,转出时间越早,C基因表达越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D正确。
故选C。
11.转录本是指由同一基因经转录、剪接、修饰等过程形成的一种或多种可编码不同蛋白质的成熟mRNA。水稻有籼稻和粳稻之分,其细胞内Wx基因编码的颗粒淀粉合成酶(GBSS)在直链淀粉的合成中起关键作用。已知Wx基因位点上有Wxa和Wxb两种等位变异,籼稻中的Wxa基因比粳稻中的Wxb基因能产生更多的Wx转录本,导致籼稻中含有更多的直链淀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增殖期的水稻细胞中才可观察到转录本的产生
B.与粳稻相比,籼稻中含有更多直链淀粉的原因是每个Wx转录本可以结合更多的核糖体从而合成更多的GBSS
C.由Wx转录本经逆转录形成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与Wx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有所不同
D.籼稻中Wxa基因和粳稻中Wxb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产生更多的Wx转录本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转录本是指由同一基因经转录、剪接、修饰等过程形成的一种或多种可编码不同蛋白质的成熟mRNA,转录发生在细胞生命历程的各阶段。
【详解】
A、转录本是由基因转录来的mRNA,mRNA经翻译形成蛋白质,处于增殖期和非增殖期的水稻细胞中均可观察到转录本的产生,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与粳稻相比,籼稻中的Wxa基因比粳稻中的Wxb基因能产生更多的Wx转录本,表达更多的GBSS,从而加速合成更多的直链淀粉,B错误;
C、转录本是由基因转录、剪接、修饰形成的mRNA,与DNA模板链相比,转录本中碱基数减少,故由Wx转录本经逆转录形成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与Wx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有所不同,C正确;
D、籼稻中Wxa基因和粳稻中Wxb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C。
12.视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能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形成视觉。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对强光和颜色具有高度的分辨能力。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周缘部,对光的分辨率低,色觉不完善,但对暗光敏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视觉的过程不是完整的反射过程
B.相同强度的光对不同视细胞的影响不同
C.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不同视细胞形成动作电位的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详解】
A、形成视觉的过程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过程,不是完整的反射过程,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对强光和颜色具有高度的分辨能力。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周缘部,对光的分辨率低,色觉不完善,但对暗光敏感,故相同强度的光对不同视细胞的影响不同,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不同视细胞形成动作电位的方式相同,都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13.某双翅目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黄色、淡绿色和无色,让无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无色=3:3: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有1/2的配子基因型相同
C.若亲本雄虫与F1雌虫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
D.若F2中的淡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无色个体占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可知,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假设由A/a、B/b基因控制,其亲本白色基因雄虫为aaXBY和淡绿色雌虫AAXbXb,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以及黄色雌虫AaXBXb,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A_XBY、 A_XBXb):淡绿色(A_XbY、 A_XbXb):白色(aa_)=3:3:2。
【详解】
A、根据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无色=3:3:2,为9:3:3:1的变形,说明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由分析可知,F1雌虫的基因型是AaXBXb,产生的配子有AXB:AXb:aXB:aXb=1:1:1:1,雄虫的基因型是AaXbY,产生的配子有AXb:AY:aXb:aY=1:1:1:1,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有1/2的配子基因型相同,B正确;
C、若亲本雄虫aaXBY与F1雌虫AaXBXb杂交,后代有黄色(A_XBX_)、淡绿色(A_XbY)和白色(aa_)三种表现型,C正确;
D、若F2中的淡绿色雄虫2/3AaXbY、 1/3AAXbY和雌虫2/3AaXbXb、1/3AAXbXb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aa__个体占2/3×2/3×1/4=1/9,D错误。
故选D。
14.下列与糖类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把分布于细胞膜内表面的糖类分子叫做糖被,据此可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B.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C.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
A、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可通过糖被的分布判断细胞内外,A错误;
B、胰岛素是机体中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合成,不能促进肝糖原分解,B错误;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错误;
D、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形成沉淀,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
故选D。
15.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该联会复合物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B.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C.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表现正常子女的几率为1/6
D.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通过染色体易位和连接形成,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观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正确;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6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故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当女性携带者的①②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与精子受精后,子女表现均正常,即生出表现正常子女的几率为1/3,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正常人是46条,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6.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①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②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③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4、为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以保护就会消失的,要合理开发利用。国家采取渔业政策保护,教导民众执行;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还要实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鱼;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
【详解】
A、鱼洄游途经某地时,只是暂时经过,捕获以后进行标记不能再次捕获,所以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A错误;
B、由于鱼类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则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B正确;
C、鱼类的行为,如鱼类洄游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作用,C正确;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如可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促进渔业生产,D正确。
故选A。
17.科学家通过对化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一共发生五次大灭绝。第六次大灭绝开始于三万年前,持续到现在。主要原因是地球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总是使生物群落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简单的方向发展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D.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2、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详解】
A、人类活动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群落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正确;
C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在人类参与下,自然环境越来越来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D正确。
故选A。
18.下列关于实验或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来源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②用新配置的NaOH和CuSO4的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③将酶和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在不同温度下作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④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美国的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O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O2和H218O,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②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4、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
【详解】
①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来源实验(H218O和C18O2)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和32P)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①正确;
②鉴定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需要用新配置的NaOH和CuSO4的混合液来进行相关实验,②正确;
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先将酶与底物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作保温处理,然后再将同种温度的酶和底物混合,进行实验,③错误;
④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合适的浓度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可以节省实验材料、简化实验过程,但是并不能减小实验误差,④错误。
综上所述,有两项正确,B正确。
故选B。
1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题中所说的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受到轻微污染时能恢复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即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受到的破坏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则会对其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
【详解】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产生适应性变异,B错误;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D错误。
故选C。
20.已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和蛋白质,碘液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请判断下列利用相关材料,试剂开展的实验,实验目标能够达成的是( )
A.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
C.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蛋清液、蛋白酶、双缩脲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检测原理是利用了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在鉴定蛋白质时,因此要先加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淀粉酶,淀粉也会水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A错误;
B、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而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故而不能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B错误;
C、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而淀粉遇碘液变蓝,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催化水解,可以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蛋白质,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蛋白酶,蛋白质也会水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提供材料作为情景,考查实验设计操作的知识、酶的特性和物质鉴定。对于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考生解题的关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21.豆瓣酱是以脱壳的蚕豆为主要原料,经制曲、发酵而制成的调味酱。豆瓣酱生产主要利用蛋白酶等酶系,其中主要为米曲霉产生的中性蛋白酶。某实验小组欲改进豆瓣酱的发酵模式,对先低温后高温的发酵模式(30→50℃)与传统的先高温后低温(50→30℃)的发酵模式和恒温模式(35℃)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豆瓣酱生产普遍采用传统的自然制曲和发酵工艺。一般采用自然发酵晒露来促进酱醪的成熟。同时为保证晒酱过程中酱坯不发生变质,常加入大量的食盐,这样使酱坯的发酵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酶活性可通过在一定温度和pH条件下,1min水解干酪素产生1μg酪氨酸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计算。图1中,三种温度模式发酵,中性蛋白酶活力都下降,最后都为0,这可能与培养体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图2中,在温度50→30℃的模式下进行发酵,氨基酸态氮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三种温度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模式下最有利于豆瓣酱的生产。
【答案】(1) 延长 产生中性蛋白酶把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及氨基酸
(2) 酶量 发酵过程中pH变化或产物浓度
(3)豆瓣酱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中性蛋白酶耐热性差,50℃温度下酶活性较低,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不够充分
(4)在先低温后高温(30→50℃)
【解析】
【分析】
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
(1)
加入大量的食盐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使发酵周期延长;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中性蛋白酶把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及氨基酸,易于吸收。
(2)
1min水解干酪素产生1μg酪氨酸所需的酶量称为酶活性,酶量越少,酶活性越大;酶的活性受pH、温度等影响较大,发酵过程中pH变化或产物浓度使酶活性逐渐下降,直至为0。
(3)
酶受温度、pH影响较大,豆瓣酱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中性蛋白酶耐热性差,50℃温度下酶活性较低,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不够充分,因此在温度50→30℃的模式下进行发酵,氨基酸态氮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4)
结合图示可知,在先低温后高温(30→50℃)酶活性先最高后较低,液态氮最多,最有利于豆瓣酱的生产。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2.下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由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丝氨酸
U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丝氨酸
A
异亮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C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G
(1)据图1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_____。据图2分析真核生物细胞中II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
(2)表格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2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表格中氨基酸中_____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
(3)图2中1过程碱基互补配对与II过程有何区别:_____。
(4)在研究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为了弄清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mRNA的2个3个还是4个碱基组成,科学家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以人工合成只有C、U两种碱基且相间排列而成的mRNA作模板,在体外合成多肽链。如果所合成的多肽链中只含有一种氨基酸,则可证明一个密码子有_____个碱基组成。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而合成100个该蛋白质分子实际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
(5)表格可说明密码子具有_____,密码子还具有通用性,即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试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说明原因:_____。
【答案】(1) 基因突变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2) 丝氨酸 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可能性很小
(3)I过程中U与A配对,II过程中T与A配对
(4) 2或4 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5) 专一性和简并性 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解析】
【分析】
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2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II表示转录过程,I表示翻译过程。
(1)
图1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中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是复制产生的,其上的基因是相同,但A对应位点上的基因是a,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II过程为转录过程,真核生物细胞发生转录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
正常肽链上的氨基酸为赖氨酸,其对应的密码子为AAC或AAG,如果第二个碱基发生了替换,密码子变成AGC(精氨酸)、ACC(苏氨酸)、AUC(异亮氨酸)或AGG(精氨酸)、ACG(苏氨酸)、AUG(甲硫氨酸);如果第三个碱基发生了替换,密码子变成AAA(天冬酰酸)、AAU(天冬酰酸)、AAG(赖氨酸)或AAC(赖氨酸)、AAA(天冬酰酸)、AAU(天冬酰酸),故可知表格中丝氨酸的可能性最小,要变成丝氨酸,需要同时替换两个碱基。
(3)
I是翻译过程,是mRNA的碱基与tRNA的碱基发生碱基互补配对,II是转录过程,是D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区别在于I中是U与A配对,II中是T与A配对。
(4)
只有C、U两种碱基且相间排列而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CUCUCUCUCUCUCUCUCUCU,若合成的多肽链只含有一种氨基酸,则说明密码子是相同的,那么密码子可能是2个碱基组成(密码子都是CU或UC),也可能是4个碱基组成的(密码子都是CUCU或UCUC)。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的时间约为4秒钟,说明合成一个蛋白质分子需要4秒钟,那么合成100个该蛋白质分子就需要400秒即6分多钟,而实际合成100个该蛋白质只需1分钟,说明一个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以提高翻译效率。
(5)
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的密码子可对应同一种氨基酸,说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说明密码子具有专一性。密码子还具有通用性,即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可说明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23.研究者以3个品种的马铃薯(Q9、NB1、G2)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对光周期的控制共设置3组实验,分别为16h-8h组 (长日照)、12h-12h组(中日照)、8h-16h组(短日照),发现中日照和短日照处理组有块茎生成,结果如下图所示,光照处理时光照强度为4μmol (m-2·s-1),温度为20~27℃。
(1)上图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单株产量受到光周期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的品种是______;单位时间内平均单株产量增量最高的实验组和时间段为____________。
(2)进一步实验表明,马铃薯的叶绿素含量大致表现为随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减少而降低。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同一品种马铃薯的平均单株产量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研究不同CO2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尽量避免有机物的输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选择上述3组实验中_________组的植株为实验材料。对照组叶片遮光处理,10h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减少量为Amg;某实验组10h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增加量为Bmg,实验叶片的面积为Ccm2,则该组的光合速率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4)马铃薯钾含量丰富,是人类饮食中钾的重要来源。研究者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及二者混合使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实验前,要对土壤进行______测定,各个实验组之间要保证_______是相同的,并与对照组保持无关变量一致。
【答案】(1) Q9 中日照组NB1在处理45~60d期间
(2)随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和转化光能减少,光合速率降低;非光照时间不同,呼吸作用的有机物消耗情况不同;不同光周期下有机物的运输和储存情况不同等。
(3) 长日照(16h-8h) 0.1(A+B)/C mg/(h·cm2)
(4) 钾含量(肥力) 钾的使用量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1)
上图实验结果表明,Q9品种的平均单株产量受到光周期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中日照组NB1在处理45~60d期间单位时间内平均单株产量增量最高。
(2)
进一步实验表明,马铃薯的叶绿素含量大致表现为随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减少而降低。由于叶绿素是光合色素,其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起着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同一品种马铃薯的平均单株产量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表现在随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和转化光能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同时光照时间减少,呼吸作用的有机物消耗也会增多,因而单株产量 会随着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减少而降低。
(3)
若要进一步研究不同CO2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了尽量避免有机物的输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选择上述3组实验中长日照(16h-8h)组的植株为实验材料,因为该实验组没有块茎生成,避免了有机物的输出。对照组叶片遮光处理,10h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减少量为Amg,此时检测的是10小时的呼吸消耗;某实验组10h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增加量为Bmg,该值代表的是10小时有机物的增加量,实验叶片的面积为Ccm2,则该组的光合速率可以表示为(A+B)÷10÷C =0.1(A+B)/Cmg/(h·cm2)。
(4)
马铃薯钾含量丰富,是人类饮食中钾的重要来源。研究者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及二者混合使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自身含有 的钾量 的干扰,实验前,要对土壤进行钾含量(肥力)测定,各个实验组之间要保证钾的使用量是相同的,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一致,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钾肥种类的不同,因变量是产量的变化。
【点睛】
熟知光合作用 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影响光合速率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光合速率测定的方法及其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掌握也是本题的重要考点。
24.普通小麦有6个染色体组(AABBDD),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物种。普通小麦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来自同一物种的同源染色体联会。普通小麦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但人工杂交十分困难。我国科学家从太谷核不育小麦中精准定位了雄性不育基因PG5,该基因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该基因的花粉不育。回答下列问题:
(1)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为人工杂交省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骤,杂交过程中纯合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可作为 _________ (填“父本”或“母本”)
(2)若将一个PG5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那么该植株与正常的植株杂交,F1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则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预测F2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F3中PG5基因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两个PG5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可能为_____________ 。
(3)在同一片试验田混合种植纯合太谷核不育小麦:杂合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小麦=1:1:2,则F1中雄性可育小麦比例为 ______________ 。
(4)科学家发现一株纯合野生可育小麦表现为抗白粉病,且该性状是由隐性基因pm12决定的,现有纯合不抗白粉病太谷核不育小麦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抗白粉病基因pm12与PG5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人工)去雄 母本
(2)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 减小 1/2或0或1/4
(3)5/8
(4) 纯合野生抗白粉病可育小麦做父本,纯合不抗白粉病太谷核不育小麦做母本杂交获得F1,让F1与抗白粉病可育小麦杂交,统计F2表型及比例(或让F1自交) 若F2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抗白粉病可育小麦=1:1,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pm12与PG5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若F2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不抗白粉病可育小麦:抗白粉病不育小麦:抗白粉病可育小麦=1:1:1:1,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pm12与PG5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
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不育,为人工杂交省去去雄步骤,在杂交过程中纯合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可作为母本。
(2)
若将一个PG5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那么该植株为杂合子,该植株与正常的植株杂交,获得F1中1/2为杂合子,1/2为可育纯合子,F1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雌配子可育基因:不可育基因=3:1,雄配子全为可育基因,则F2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预测F2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雌配子可育基因:不可育基因=7:1,雄配子全为可育基因,F3中PG5基因的基因频率将减小。将两个PG5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如果两个基因导入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1/2;如果两个基因分别导入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则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0;如果两个基因分别导入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1/2×1/2=1/4。
(3)
在同一片试验田混合种植纯合太谷核不育小麦:杂合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小麦=1:1:2,随机交配,雌配子可育基因:不可育基因=5:3,雄配子全为可育基因,则F1中雄性可育小麦比例为5/8。
(4)
探究抗白粉病基因pm12与PG5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利用杂种一代测交或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即可判断。用纯合野生抗白粉病可育小麦做父本,纯合不抗白粉病太谷核不育小麦做母本杂交获得F1,让F1与抗白粉病可育小麦杂交,统计F2表型及比例。若F2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抗白粉病可育小麦=1:1,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pm12与PG5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产生的雌配子可育抗白粉基因:不可育不抗白粉基因=1:1;若F2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不抗白粉病可育小麦:抗白粉病不育小麦:抗白粉病可育小麦=1:1:1:1,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pm12与PG5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产生的雌配子可育=不抗白粉病不育基因:不抗白粉病可育基因:抗白粉病不育基因:抗白粉病可育基因=1:1:1:1。
25.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此后迅速席卷国内多个省市,对我国的粮食生产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回答下列问题:
(1)草地贪夜蛾能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有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农林专家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入侵地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做到___________,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我国草地贪夜蛾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_。
(3)玉米田中存在“玉米→草地贪夜蛾→龟纹瓢虫”这条食物链。下图表示能量流经草地贪夜蛾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草地贪夜蛾的摄入量,则草地贪夜蛾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___表示,D出现的同时伴随的碳元素存在形式变化是___________。
(4)农林专家不建议农户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草地贪夜蛾,因为可能导致其再度大爆发。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农林专家的依据。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答案】(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2) 随机取样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3) E 由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2
(4) 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 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
【解析】
【分析】
当能量流经某一个营养级时,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这部分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未被利用。
(1)
草地贪夜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因素,是草地贪夜蛾能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
(2)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其中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因此我国草地贪夜蛾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3)
从图中分析,A代表草地贪夜蛾的摄入量,B代表粪便量,C代表草地贪夜蛾的同化量,D表示草地贪夜蛾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E表示草地贪夜蛾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中,D出现的同时伴随的碳元素存在形式变化是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2。
(4)
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草地贪夜蛾,将让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增强,导致其再度大爆发;此外化学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可能杀死害虫天敌,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害虫数量再次增多,故农林专家不建议农户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草地贪夜蛾。
26.基因敲减主要是指从转录水平或翻译水平使基因表达失活的技术,其中RNA干扰技术是常用的基因敲减技术,该技术首先要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出反义RNA和正义RNA构建成双链RNA(shRNA),然后用相关酶切割shRNA形成反义RNA片段,其可与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进而诱导相关酶水解mRNA,实现对基因的敲减。为检测设计出的shRNA是否能成功敲减基因还需要利用荧光酶报道基因系统进行验证。下图1表示敲减载体构建,图2表示荧光酶报道基因系统检测的原理。
(1)据图1分析,若要从含shRNA基因的DNA分子中扩增出shRNA基因并能使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用到的引物是_______,为使扩增出的shRNA基因能够和质粒构建敲减载体,在设计引物时需在引物的______(填5'或3')端分别添加_____________酶能够识别的序列。
(2)已知mRNA末端缺失会导致mRNA水解。荧光酶报道基因与欲敲减的目的基因串联可构成荧光酶报道基因系统,荧光酶报道基因与目的基因的连接点是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序列,而不是终止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荧光酶报道基因系统与敲减载体一同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根据荧光的有无检测敲减载体是否成功,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引物2、引物5 5' BamHⅠ、HindⅢ
(2)转录过程在终止子处会终止,若连接点为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序列则不能实现两基因的mRNA的串联
(3)若敲减载体能够敲除目的基因,则荧光酶报道基因和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会被水解,荧光酶报道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检测到荧光出现
【解析】
【分析】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复制。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1)
若要从含shRNA基因的DNA分子中扩增出shRNA基因并能使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则应包含启动子、终止子序列,且应在模板的3'段结合引物,故需要用到的引物是引物2、引物5;分析题意可知,shRNA是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出反义RNA和正义RNA构建而成的,结合图1中限制酶的位置及切割位点可知,使扩增出的shRNA基因能够和质粒构建敲减载体,在设计引物时需在引物的5'别添加BamHⅠ、HindⅢ酶能够识别的序列。
(2)
终止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位于基因的下游,转录过程在终止子处会终止,若连接点为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序列则不能实现两基因的mRNA的串联,故荧光酶报道基因与目的基因的连接点是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序列,而不是终止子。
(3)
集合题意,若敲减载体能够敲除目的基因,则荧光酶报道基因和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会被水解,荧光酶报道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检测到荧光出现,故荧光酶报道基因系统与敲减载体一同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根据荧光的有无检测敲减载体是否成功。
2023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8月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8月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PDF版,共15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月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月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9月月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9月月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