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随堂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
1.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模式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
2.1929年,美国将平均关税水平由40%提高至47%,对上千种产品提高或开始收取关税。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纷纷出台报复性的高关税政策。这些国家的做法旨在( )
A.共渡经济危机 B.摆脱经济困境
C.整顿世界贸易 D.限制本国出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关税战,这些做法的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
3.195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
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
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日本采用政府计划的方式发展经济,故选B项。
4.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故C项正确。
5.1947年4月,美、英、中等23国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45000种商品。同年10月,23国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
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各国通过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并制定关税协定以降低关税,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体系化趋势,故选D项。
6.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 )
A.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
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重要的一员,故选C项。
7.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11个新兴经济体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已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各国为应对危机,成立国际组织,共同协商,说明全球治理已成为国际共识,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
8.互联网金融利用移动通信技术缩短资金融通中的一些链条,服务信息更加准确,替代了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中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人们不一定需要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索求服务,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技术。据此可知( )
A.互联网金融分工日益细化
B.传统金融行业濒临瓦解
C.互联网金融推动经济发展
D.金融交易成本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可以代替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与传统金融相比,交易成本在逐渐降低,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9.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重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32年相较于1928年而言,苏联播种方式中手播比重下降较多,马拉播种机播种比重小幅上升,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比重大幅提升,但手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主要为应对国内经济、政治危机,通过粮食税等举措有效保证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播种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和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故B、D两项错误。
10.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答案】A 【解析】材料呈现了胡佛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但从“继续增加”“鼓励”“允许”等词可知,这只是对政府干预措施有限度的实行,并不同于罗斯福新政的全面实行,故选A项。
11.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答案】A 【解析】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78年,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推进,故选A项。
12.英、美、法于1936年9月达成“三国货币协定”,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各自货币的汇率水平,尽可能不再实行货币贬值,但却不提金本位和协调各国政策的正式机制。1939年,三国又以自己为主导,各自建立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当时( )
A.各国逐渐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
B.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C.合作推动了世界货币关系稳定
D.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1939年,三国又以自己为主导,各自建立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体现的是当时世界货币金融关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处于混乱的状态,大国都想取得国际货币的主导权,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国逐渐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货币关系并不稳定,排除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排除D项。
13.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制成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是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14.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 )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D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二者共同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选D项。
15.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为缓解危机,美国提议建立“黄金总库”。1962年,美国与西欧各国签订了《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共同出资60亿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上述现象说明,美国( )
A.竭力保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
B.探索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途径
C.与英、法等国存在着激烈的商业贸易竞争
D.携手西欧应对国际汇率紊乱的严峻挑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法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造成了美元危机。为了缓解危机,美国探索出建立“黄金总库”的办法来稳定国际货币市场,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故B项正确;美国的做法是为了竭力保障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排除A项;“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说明英、法对美元信用产生怀疑,与商业贸易竞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国际汇率紊乱,排除D项。
16.2018年开始,美国政府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与全球多个国家产生贸易冲突,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这反映了(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答案】D 【解析】材料“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多个国家产生贸易冲突,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说明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选D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并通过进口配额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奄奄一息的产业免受进口的冲击。这些国家还有意识地实行货币贬值来减少进口,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种无止境的损人利己的政策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短期的利益,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政策的最终后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美]保罗·布卢斯坦《惩戒: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材料二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咨文(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各国提高关税的原因。为什么“这种政策的最终后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的具体办法和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主要目的。
【答案】(1)提高关税的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
“两败俱伤”的原因: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2)具体办法: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主要目的: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播种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复习练习题,共7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题,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