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检测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459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检测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459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检测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459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全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岩石独特外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流水溶蚀D.风力侵蚀
2.某家庭拟实地参观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
解析:1.D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示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风蚀和风积作用。所以图示岩石独特外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力侵蚀的结果,D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风蚀和风积作用,多风蚀、风积地貌,所以想要实地参观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西北地区,A正确。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为湿润或半湿润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天坑(下图)是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不小于百米,或容积大于100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有大量可溶性岩及天坑分布的省区简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云、贵、黑B.鄂、桂、滇
C.吉、冀、川D.新、青、琼
4.推测有利于天坑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A.寒冷干燥B.温暖湿润
C.炎热干燥D.寒冷湿润
解析:3.B 4.B 第3题,我国的可溶性岩和天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域,其中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典型的区域。包括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湖北简称鄂,云南简称云或滇,广西简称桂,贵州简称贵或黔,故选B。第4题,据材料可知,天坑是碳酸盐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一般形成天坑的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故选B。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回答5~
6题。
5.该地理兴趣小组重点考察的微观地貌不包括( )
A.河谷B.陡崖C.山脊D.鞍部
6.考察途中,在丙地( )
A.能同时看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解析:5.C 6.C 第5题,读图可知,考察初始和结束的一段均沿河流前进,故考察了河谷地貌;图示区域西南部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位于考察路线上;图中丙处附近有一鞍部,位于考察路线上;考察路线上没有明显的山脊地貌。第6题,读图可知,甲村和丙地处在鞍部的两侧,受鞍部的阻挡,不能看到甲村;乙村、丙地分别位于河谷的两侧,中间没有高地阻挡,能看到乙村。
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7~
9题。
7.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分别属于( )
A.风成地貌、河流地貌
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
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D.冰川地貌、风成地貌
8.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B.侵蚀C.搬运D.堆积
9.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②地貌的是( )
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解析:7.C 8.B 9.D 第7题,读图可知,①为海蚀拱桥,属于海岸地貌,②地区有冰斗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C正确。第8题,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因而都受侵蚀作用,B正确。第9题,图中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常见于两极地区和中低纬的高山高原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D正确。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0~11题。
10.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D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
A.990米、301米B.950米、201米
C.850米、499米D.799米、501米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一定不小于875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形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解析:10.A 11.B 第10题,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等高距为100米,山顶A外围的等高线数值为900,山顶A的海拔范围是900~1 000米,排除C、D;陡崖有4条等高线重合,依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
d≤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中最宏观的地貌类型是,能正确反映地貌观察顺序的是,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区的盛行风向是,该类海岸常见的地貌类型是,灌丛沙丘多出现在,随着灌丛沙丘增多,当地自然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地貌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5月登顶条件优于4月,因为5月,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