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329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329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329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16 麻雀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6 麻雀教案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嗅、呆”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拯救”等词语。
3.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4.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5.通过对比老麻雀和猎狗的形象,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营救小麻雀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比老麻雀和猎狗的形象,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打一动物)
麻雀
2.出示麻雀图片及资料:
麻雀,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4.板书课题:16、麻雀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xiù nài zhěng sī yǎ páng
嗅 奈 拯 嘶 哑 庞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4)图片认读生字
挓挲
(5)古文识字
庞,甲骨文(广,宽大)(龍),表示恐龙体型巨大。造字本义:名词,体型巨大的恐龙。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1)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只好这样了。
拓展:
表示无奈的成语:
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无能为力
(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援助使脱离苦难,援救。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嘶哑:声音沙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创作背景:
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麻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被猎狗威胁生命的孩子,毅然从树上飞下来,和猎狗对峙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勇敢和伟大。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嗅 呆 奈 巢 齿 躯 掩 护 幼 搏 庞 量 愣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嗅 躯 掩 护 幼 搏 愣
上下结构:呆 奈 巢 齿
上中下结构:量
半包围结构:庞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口+臭=嗅 大+示=奈
广+龙=庞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躯-身+马=驱 掩-扌+氵=淹
搏-扌+十=博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嗅:“口”略小偏上,右下部“犬”的撇、捺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呆:第四笔横稍长,撇、捺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奈:“大”横不要太长,撇、捺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巢:上面三笔笔画均匀,“果”的横稍长。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齿:“止”写扁,末横稍长,下面的“人”捺变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躯:“身”末撇不要超出第三笔横折钩。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掩:左窄右宽。右上部的“大”写舒展盖住下面的“电”。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护:左右基本均等,末笔长撇写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幼:“幺”末笔为点,“力”的末笔撇向左下伸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搏:右边部分要写紧凑,末笔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庞:“广”盖住“龙”上,最后一笔是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量:“日”和“里”都写扁,中间的横最长。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愣:左窄右宽,右下的“方”横稍长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词语。
jīng dāi cháo xué yá chǐ wú kě nài hé
(惊呆) (巢穴) (牙齿) (无可奈何)
shēn qū yǎn hù yòu ér páng dà shù liàng
(身躯) (掩护)(幼儿) (庞大) (数量)
2.比一比,组词语。
嗅(嗅到)巢(巢穴)掩(掩护)躯(身躯)
臭(臭味)果(水果)淹(淹没)驱(驱动)
三、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被猎狗威胁生命的孩子,毅然从树上飞下来,和猎狗对峙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勇敢和伟大。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和同学们交流。
五、板书设计
16、麻雀
屠格涅夫
xiù nài zhěng sī yǎ páng
嗅 奈 拯 嘶 哑 庞
嗅 呆 奈 巢 齿 躯
掩 护 幼 搏 庞 量 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麻雀》,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无奈 巢穴 牙齿 身躯
掩护 幼儿 搏斗 庞大
2.回顾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事情的结局。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
4.板书课题:16、麻雀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交流探讨: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出示第1-3自然段: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3.事情的起因: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4.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
5.出示句子: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1)“野物”指什么?“野物”指的是小麻雀。
(2)“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放慢”“嗅”写出了猎狗发现猎物之后的敏感和警惕。
6.出示段落: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小麻雀的外形: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小麻雀的动作: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3)“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掉在地上之后的无奈和惊慌。
7.指导朗读这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交流探讨:这件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2.想象说话:
(1)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预设: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
(2)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
预设: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3.出示句子: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1)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猎狗的凶残,说明小麻雀的处境非常危险。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大百倍的敌人。
4.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2)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
(3)“石头”写出了老麻雀身体的僵硬和降落时的力度,表现了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决心和勇气。
(4)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老麻雀意识到自己和猎狗对比力量非常小,非常悲凉,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依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救助,说明了它爱子情深。
5.出示段落: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急于保护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2)“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母爱的力量),是老麻雀为了小麻雀(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6.出示第六自然段: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愣住”“后退”说明了猎狗被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决心和勇气震撼到了。
7.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2)交流探讨: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2.出示第七自然段: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我”也被老麻雀的勇敢震撼了。
4.“我”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5.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6.指导朗读。
(四)总结延伸
1.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最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
2.读了全文,你认为这是一只(A)的老麻雀。
A、勇敢无私 B、自不量力 C、视死如归
3.作者是如何写清楚老麻雀拼死掩护小麻雀的?
(1)抓住环境描写,表现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为老麻雀救子渲染一种悲壮的氛围。
(2)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写出了老麻雀救子心切。
(3)抓住动作描写表现出老麻雀跟猎狗对峙时的紧张和毫不退缩。
(4)通过猎狗和老麻雀的力量对比表现出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的力量。
4.母爱是伟大的,如果让你给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呢?(提示:可以帮助母亲做家务或者好好学习用成绩来报答她。)
5.描写母爱的诗句: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萓图・其一》
辛勤三十日,母瘦锥渐肥。一一【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见面怜清瘦,呼儿间苦辛。一一【清】蒋士栓《岁暮到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孟郊《游子吟》
(五)写法借鉴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这课文中,描写老麻雀想保护小麻雀时、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了它的紧张和义无反顺。抓住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饱满、让人印象深刻。
(六)知识梳理
小麻雀:嘴角嫩黄,长着绒毛
老麻雀:绝望 挓挲羽毛
紧张 浑身发抖
(吓跑猎狗)(保护小麻雀)
猎狗:走近 张开大嘴
慢慢后退
(想吃麻雀)
母爱的力量
三、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
老牛的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西部的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动物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找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老牛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一刚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漠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
文中多次写到泪水,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为(牛的坚定意志力与求生的能力)而流的,小牛的泪水是为(母牛不顾惜自己而为自己找水)而流的,老牛的泪水是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喝到水)而流的。
四、课堂练习
(一)连一连。
猛烈地 站着
呆呆地 尖叫
绝望地 向前
悄悄地 摇撼
(二)读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A.可怕 B.可怜 C.勇敢
1.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B )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A )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C )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母爱的小故事,和同学们分享。
2.完成同步练习题。
六、课堂小结
母爱是我们最亲的人,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可以变得异常强大,甚至将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让她们也感受到我们浓浓的爱。
七、板书设计
16、麻雀
小麻雀
保护 想吃
吓跑
老麻雀 猎狗
母爱的伟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理清故事要素,深入角色,体会文章主题,比较阅读,关注言语形式,由读到写,迁移表达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