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类与环境过关检测B卷
展开第四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人口增长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2.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尘暴使人容易患咳嗽、肺气肿等疾病
B.SO2等气体的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C.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D.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答案:D
解析:人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3.下列关于大气臭氧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大气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B.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
C.臭氧层能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其害
D.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能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
答案:C
解析: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作用主要在于它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地面生物的辐射作用。
4.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包括( )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结构多样性 ④功能多样性 ⑤DNA多样性 ⑥蛋白质多样性 ⑦生态系统多样性 ⑧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A.①②⑦
B.⑤⑥⑦
C.③④⑧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物是( )
A.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氧化物
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废气
C.汽车尾气
D.工业及家庭广泛使用的电冰箱、空调释放的氯氟烃化合物
答案:D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C.防治生态环境污染
D.人工栽培和养殖生物
答案:A
7.某湖泊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
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强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8.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某人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B
解析: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9.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肉食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肉食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
答案:C
解析: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肉食森林野生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
10.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变暖
C.人口激增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答案:D
解析:臭氧能够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11.“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下列关于“赤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含氧量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D
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12.下列各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
①建立植物园和动物园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建立动植物繁育中心 ④建立国家公园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1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自然资源适时地、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保护野生生物最好的方法是迁地保护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方法
答案:B
解析:保护野生生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14.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D
15.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湿地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C.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
D.梭鱼草和风车草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A项错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湿地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B项错误。不同区域种植不同植物,体现了湿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项正确。梭鱼草和风车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如竞争阳光等,D项错误。
1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17.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答案:B
解析:小草属于植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小草与其他种群的关系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捕食,因而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无害的;小草所含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某种害虫的天敌可以栖息在小草中,小草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
1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B.大气中SO2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C.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等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19.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下列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推测,合理的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不明显,A项符合题意。由题意无法判断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种群密度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酸雨会破坏植物细胞结构,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进而影响物种丰富度,C项不符合题意。该实验只模拟了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判断对其他树种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答案:B
解析: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可有效地限制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多,有利于提高物种的多样性,A项正确。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C项正确。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 。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 。
答案:(1)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使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使用价值
(3)环境容纳量 K/2(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22.(12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二 在我国的某海岸,对某些特殊品种的鱼类,人们适时、适量地捕捞其成鱼。
材料三 古巴比伦王国曾经经济繁荣,显赫一时,该国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由于人口激增、毁林开荒,造成了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使土壤沙漠化、盐渍化,后来该国成为一片废墟。
(1)材料一中,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说明了 。
(2)材料二中,对某些特殊品种的鱼类的成鱼适时、适量地进行捕捞,说明了 。
(3)材料三中,古巴比伦王国成为废墟的事实,说明了 。
答案:(1)野生生物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2)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3)人口激增、毁林开荒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最终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23.(10分)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其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全球排放量。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 。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请根据上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3)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除藻剂,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
答案:(1)分解者
(2)二氧化碳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污染水体(或造成二次污染) 捕食藻类
24.(1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普氏野马原产于中国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它有6000多万年的进化史,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种,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其他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1986年,我国从英、德等国引回18匹普氏野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进行半散放养殖,普氏野马就此踏上“回乡之路”。
(1)材料中称普氏野马具有其他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是指 。
①普氏野马的遗传信息比较原始 ②普氏野马是马中优良的品种 ③普氏野马是活的化石 ④普氏野马的遗传基因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中的一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造成普氏野马、华南虎等物种濒危的人为原因: 被破坏分割、人类过度地 、环境污染等。
(3)普氏野马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可以用 曲线表示。为濒危野生动植物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从而增大各种群的 。
答案:(1)C
(2)栖息地 狩猎
(3)“S”形增长(或逻辑斯谛增长) 环境容纳量
解析:由于普氏野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其遗传信息比较原始,是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中的一员,所以普氏野马是活的化石。栖息地的破坏、人类过度地狩猎和环境污染等,是造成普氏野马、华南虎等物种濒危的主要人为原因。普氏野马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可以用“S”形增长曲线表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意味着增大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5.(8分)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某地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
(1)材料用具:栽有葫芦藓且生长状况相同的花盆4个、透明塑料袋、50 mL注射器、双面胶纸等。
(2)方法步骤
①取一大号塑料袋排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若干。
② 。
③1号盆注入200 mL空气,2号盆注入150 mL空气和50 mL化工厂废气,3号盆 ,4号盆 ,注入气体后均密封。
④ 。
(3)预期:经过24 h,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下的葫芦藓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标报告污染情况。
答案:(2)②取4盆长势相同的葫芦藓,套上相同大小的塑料袋并标上1号、2号、3号、4号 ③注入100 mL空气和100 mL化工厂废气 注入50 mL空气和150 mL化工厂废气 ④将4盆葫芦藓放在室温下培养24 h
解析:由题意可知,要求利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所以要设置4组实验。在实验中所要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气。设置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该题中用的是相互对照,即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就可以说明问题,还应注意等量原则,即每一组所使用的气体量是相同的,同时4组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应保证其长势相同,并放到同一环境条件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