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二章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35238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第二章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35238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活动评价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本信息
课题
北师大版第二章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2
作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与学生共同研究两个问题(1)细胞为什么这么小?(2)生物体的细胞数量为什么这么多?及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属于同一性质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解决,这是一个模型实验方法,也是一个简单的探究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细胞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小组做的一个实验“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附实验课件过程)通过两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讨论来引入知识,可以通过分析课本的图表文字信息,学生再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来构建细胞分裂过程的模型,理解细胞分裂的知识,从而解决了细胞的数量和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把抽象、枯燥的细胞分裂知识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掌握重点。关于细胞分裂的意义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并进行归纳。接着阅读小资料,交流信息,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最后归纳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学习,细胞分裂是动态的过程,同也涉及到遗传物质的变化过程,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学生制作模型,来进一步理解细胞分裂过程,同时也是巩固细胞结构的知识,一举两得。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3、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变化的结果。
4、细胞分裂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1)、“活动”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
(2)细胞分裂过程的模型的构建。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探究过程
得出结论
发现新问题
化抽象
为直观
情感渗透
阅读两则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不同种的生物它们之间的细胞大小一般没有明显的差异,维持在较少的范围内,只是数目的多少不同而已。
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提出各自看法,之后依照书本进行活动探究。
(一)、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讨论问题:
在立方体模型中的什么相当于细胞的细胞膜结构?
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得出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
再进一步点拔思路:上节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生活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物质和把废物排出,那么细胞的大小,对细胞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开展第二活动“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这也是第一个活动的继续,由于课时的关系,由第一学习小组来完成此项实验活动,引导其他同学关注这个活动,深入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
通过两个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即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就越大。也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细胞要保持较小的体积,才有利于它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读小学一年级时和现在的饭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呢?怎样保持较小的细胞体积才有利于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呢?引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的知识。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这一部分知识以学生讨论以及制作细胞分裂过程模型为主,来解决以上问题。
1、细胞要保持体积维持在一定的大小,它不会无限制的生长,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会停止生长,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的结果不仅增加了数目,新产生的细胞也会不断的生长,不长到一定的程度会停止,这样又保证了小的体积。(展示一个小动画《细胞的分裂》
2、先与学生共同参照课本的图。简要的分析细胞分裂过程。提出要求构建模型。
3、教师提供材料:两种带颜色的面粉团、保鲜膜、剪好的矿泉水瓶等物品。
(1)在制作过程中,除了能直观的表现出分裂过程,还具有科学性,符合细胞的结构要求。
(2)进行各个角度的评比,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喜悦。
学生展示完模型后,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分裂过程的知识。
同时指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是遗传物质的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
学生阅读小资料:细胞分裂与癌细胞
知识小结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认真思考材料
从材料中分析和发现问题
开展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交流,概括分析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第一学习小组成员完成,然后用课件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展现给全班同学。
学生对“活动二”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最终从两个活动中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
学生思考和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及分析课文的图表信息。
学生从细胞分裂的概念,来理解之前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课文53页图3-17, 讨论分析问题,交流表达
1把学生分两大组,一个组先制作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模型,另一个组先制作植物的分裂过程模型。时间允许,再制作完另一个分裂模型。
2由学生自行决定什么材料制作细胞的什么结构。
(有一定的提示)
制作完成,学生进行交流成果。
阅读课本,讨论交流细胞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学生了解有关细胞分裂与癌症的知识。分享有关信息。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以及科学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也突破了学生难以理解细胞相对表面积与物质交换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的让学生对分裂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构建模型作准备。让学生有目的做模型。
本环节主要是达成知识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构建模型,把抽象的分裂过程变成直观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很好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达成知识目标的完成。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达成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六、板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什么是细胞分裂
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过程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细胞分裂的意义
七、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A
B
C
D
学习态度
(25%)
遵守课堂纪律
老师评价、小组长和学生互评,随堂进行。
参与活动的热情态度
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展示问题的表现
(25%)
成果展示的正确性
老师评价、小组长和学生互评,随堂进行。
对本小组的贡献
语言流畅与声音洪亮
板书工整
观察仔细
反馈
(25%)
导学内容完成
老师评价、小组长评价。
归纳能力
订正错误
小测验成绩(25%)
试卷分数
老师评价
订正错误
八、教学反思
在进行第一个活动时,学生容易理解成细胞越大,细胞就可以装越多的物质,所以越大越好。没有充分的通过模型来理解外界物质进入细胞内是与细胞膜的功能以及细胞相对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有部分学生不会从数据中得出规律。在分析生物体大小时,学生容易分析只是年龄或是体重引起的,而不是从细胞分裂的角度这一本质去分析的。看来在导学中问题的设计还不够细致,没有充分考虑部分困难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设计中,注重层次,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理解和学到应该属于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在模型制作中,应注意学生活动的组织过程,让学生真的享受从制作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自我决定材料的用处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有部分学生对于细胞结构的制作不够科学,在分析时要正确的指出,有部分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细胞分裂的过程,注意引导及提示。由于是初一的学生,对很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还处于掌握和认识之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及设置的活动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还有进一步加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教学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细胞分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