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近义成语辨析汇总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129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2023高考近义成语辨析汇总
展开高考语文近义成语辨析汇总
(一)
1.
【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口传心授】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
2.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3.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多用来形容珍奇的物品;如书画、工艺品等。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解析]“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来不及看”;“琳琅满目”侧重在“满眼都是”。
4.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陈设等异常绚丽精彩;光辉灿烂的样子。常用于形容建筑物或室内摆设得非常美丽。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解析]“富丽堂皇”和“金碧辉煌”;都形容建筑物及其中陈设的华丽。但“富丽堂皇”偏重于“气势盛大”;“样子宏伟”;并能形容“文体”华丽;“金碧辉煌”偏重于“光彩夺目、色泽鲜艳”;不能形容“文体”。
5.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不翼而飞】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二)
1.
【不可收拾】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事物破坏得十分严重。有时也指感情等无法控制。
【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褒义词。
【一发而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贬义词。
2.
【不期而遇】认识的人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
【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多指活动相同,有时也指心理活动。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多用来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的相同;
3.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4.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
5.
【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多用来表示虽有缺点;但无伤大体;可以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肯定。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不容置喙】不许在一旁插嘴。
【不容置辩】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三)
1.
【釜底抽薪】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含贬义。用来比喻不认错的人。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含贬义。
【[辨析] “文过饰非”和“讳疾忌医”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的意思。但“文过饰非”侧重于“文”、“饰”;指用各种理由、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而“讳疾忌医”侧重于“忌医”;比喻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
2.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用作贬义。多用于批评、指责别人的场合。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置之度外】多用来表示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得失放在心上。
【不闻不问】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
【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3.
【金科玉律】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含有褒义。有时也作讽刺的口吻。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用作贬义。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身临其境】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5.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四)
1.实词
及,jí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②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殽之战》)
——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③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2.成语
1.赫赫有名VS鼎鼎大名
【赫赫有名】赫赫,非常显著的样子,声名显赫。
【鼎鼎大名】鼎鼎,盛大,显赫。形容名气很大。亦作“大名鼎鼎”。
2.络绎不绝VS川流不息VS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
【川流不息】川,河流。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于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船只很多。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3.眉开眼笑VS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形容极其高兴的样子。
【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极其高兴得意的神态。
4.名不虚传VS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谓名声与实际相符。
【名副其实】副,相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5.明目张胆VS明火执仗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
【明火执仗】仗,兵器。点燃火炬,手拿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五)
【表明标明】前者指表示清楚,后者指特意用文字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
【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报复抱负】前者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后者指远大的志向,褒义。
【国是国事】前者指国家大事、国策,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书面语;后者指国家大事、政事,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使用范围要广一些,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
【充斥充满】前者指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贬义词。后者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可指具体事物。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