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做燃料B.液氮作制冷剂
    C.活性炭净水D.钢丝用作导线
    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氢气
    B.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
    C.甲烷验纯
    D.加热大量液体
    3.(3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B.硫酸铜中阴、阳离子个数的最简比:1:2
    C.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Ca﹣2
    D.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过滤法能将硬水软化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D.生活中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
    5.(3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是( )
    A.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完全燃烧
    B.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
    C.等质量,不同颗粒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D.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Q点
    6.(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
    ①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②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③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④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⑤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⑥混合物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均保持不变
    A.5个B.4个C.3个D.2个
    7.(3分)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碳和氧气在不同质量比时可能得到的生成物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Q点对应的生成物是一氧化碳,M点对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B.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P点对应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
    C.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时,生成物一定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D.若反应所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4%
    8.(3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为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改进实验,实验前甲装置内空气体积为30mL(盛装细铜丝的玻璃管中空气忽略不计,且铜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乙装置中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空气体积分别为15mL和25mL。下列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实验的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瘪
    ②若甲、乙实验操作均无误,结束后甲、乙注射器内读数分别约为24mL和8mL
    ③若甲、乙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立即读数,则测得装置内剩余气体体积将偏小
    ④若实验前乙装置注射器内空气为5mL,则乙实验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足量是两个实验获得成功的共同要求
    ⑥若实验非常成功,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⑦甲、乙两个实验中都可以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
    A.①④⑤⑦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
    9.(4分)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2)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种氧化物。
    (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甲和乙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转化不同的物质。仅用该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酸(HCOOH)
    B.乙二醛(H2C2O2)
    C.尿素[CO(NH2)2]
    10.(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如下: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
    【现象分析】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2)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 。
    (3)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能证明二氧化碳未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
    11.(5分)甲、乙、丙、丁和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乙→丙,物质丁常用于实验室检验物质乙。提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箭头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为 。
    (2)乙的用途之一 。
    (3)乙→甲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关于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戊→丁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戊→丁的反应一定会放热
    C丙→戊的反应不一定会放热
    D.丙→乙的反应途径有多种
    E.甲→乙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2.(7分)如图是还原氧化铜的两套实验装置。
    实验一: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
    (1)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 成立。
    (2)经查阅资料: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评价与反思: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实验二
    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能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该装置存在不足,你的改进方法是 。
    (3)若将mg氧化铜放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当大部分固体变色后,停止加热并停止通入CO,在空气中将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ng,实验中共用去ag CO,生成bg CO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a>m
    D.=
    13.(6分)有关资料介绍,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其中氧化铜与氯酸钾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现将氧化铜与含少量杂质的氯酸钾混和(杂质为溶于水的氯化钾),混合物共27.1g,将混合物充分加热,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17.5g。然后将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过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5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 作用;
    (2)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做燃料B.液氮作制冷剂
    C.活性炭净水D.钢丝用作导线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汽油做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液氮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钢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钢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氢气
    B.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
    C.甲烷验纯
    D.加热大量液体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甲烷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加热大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甲烷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甲烷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甲烷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加热大量液体,应在烧杯中进行,烧杯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B.硫酸铜中阴、阳离子个数的最简比:1:2
    C.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Ca﹣2
    D.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在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所以阴、阳离子个数的最简比:1:1,故B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Ca2+,故C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过滤法能将硬水软化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D.生活中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
    【分析】A、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来分析;
    D、根据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液化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浓度过大会造成窒息死亡,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故C正确;
    D、生活中可以采用煮沸的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理解燃烧爆炸的条件,了解其防护措施及逃生策略是解题的关键。
    5.(3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是( )
    A.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完全燃烧
    B.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
    C.等质量,不同颗粒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D.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Q点
    【分析】A.根据甲烷和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B.根据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分析;
    C.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影响反应剧烈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C2H5OH+3O22CO2+3H2O可知,当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相等时,生成的水的质量相等,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完全燃烧时,甲烷生成的水多,故图像所示正确;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2Mg+O22MgO,反应的质量比是48:32:80,消耗镁的质量大于消耗氧气的质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等质量,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6.(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
    ①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②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③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④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⑤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⑥混合物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均保持不变
    A.5个B.4个C.3个D.2个
    【分析】①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③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
    ④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⑥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故说法错误。
    ②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则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③空气、液氧中都含有氧分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说法错误。
    ④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⑤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说法正确。
    ⑥混合物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如水,故说法正确。
    ⑦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保持不变,分子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故说法错误的个数是4个。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特征、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碳和氧气在不同质量比时可能得到的生成物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Q点对应的生成物是一氧化碳,M点对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B.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P点对应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
    C.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时,生成物一定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D.若反应所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4%
    【分析】当碳和氧气质量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当碳与氧气质量比≥,生成物为一氧化碳,当碳与氧气质量比大于,小于,生成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解答】解:C+O2CO2
    12 32
    3 8
    2C+O22CO
    24 32
    3 4
    A.Q点碳与氧气质量比,符合碳与氧气质量比≥,对应的生成物是一氧化碳,M点碳与氧气质量比,符合碳与氧气质量比≤,对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B.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时,P点碳与氧气质量比,符合碳与氧气质量比≤,对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时,则符合碳与氧气质量比大于,小于,生成CO和CO的混合物,故C正确;
    D.若反应所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碳与氧气质量比为36%:64%=9:16,生成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设混合物中C,O原子质量分别为36g和64g,设一氧化碳质量为x,二氧化碳质量为y,则x×═36g,=64g,x=56g,y=44g,则一氧化碳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首先读懂题意,找出题中的叙述与图象的联系,在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象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解答,通过该题,要掌握化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8.(3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为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改进实验,实验前甲装置内空气体积为30mL(盛装细铜丝的玻璃管中空气忽略不计,且铜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乙装置中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空气体积分别为15mL和25mL。下列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实验的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瘪
    ②若甲、乙实验操作均无误,结束后甲、乙注射器内读数分别约为24mL和8mL
    ③若甲、乙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立即读数,则测得装置内剩余气体体积将偏小
    ④若实验前乙装置注射器内空气为5mL,则乙实验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足量是两个实验获得成功的共同要求
    ⑥若实验非常成功,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⑦甲、乙两个实验中都可以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
    A.①④⑤⑦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分析】加热时铜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①乙实验的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瘪,是因为加热时气体膨胀,导致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气球变小,该选项正确;
    ②若甲、乙实验操作均无误,结束后甲、乙注射器内读数分别约为:30mL﹣30mL×=24mL和15mL﹣(15mL+25mL)×=7mL,该选项不正确;
    ③若甲、乙装置中停止加热后立即读数,则测得装置内剩余气体体积将偏大,该选项不正确;
    ④若实验前乙装置注射器内空气为5mL,则乙实验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是因为30mL空气中的氧气体积是6mL,注射器刻度应该减小6mL,而注射器内空气为5mL,该选项正确;
    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足量是两个实验获得成功的共同要求,该选项正确;
    ⑥若实验非常成功,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该选项不正确;
    ⑦甲、乙两个实验中都可以通过反复推拉注射器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二、非选择题
    9.(4分)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分子 。
    (2)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2 种氧化物。
    (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填最简整数比)。
    (4)甲和乙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转化不同的物质。仅用该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BC (填字母序号)。
    A.甲酸(HCOOH)
    B.乙二醛(H2C2O2)
    C.尿素[CO(NH2)2]
    【分析】(1)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2)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4)仅用该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乙二醛(H2C2O2)、尿素[CO(NH2)2],是因为原料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2,而乙二醛(H2C2O2)、尿素[CO(NH2)2]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都是1:1。
    【解答】解:(1)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
    故答案为:分子。
    (2)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2种氧化物,即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2。
    (3)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
    故答案为:22:3。
    (4)仅用该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乙二醛(H2C2O2)、尿素[CO(NH2)2],是因为原料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2,而乙二醛(H2C2O2)、尿素[CO(NH2)2]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都是1:1。
    故答案为: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如下: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
    【现象分析】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2)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 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 。
    (3)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能证明二氧化碳未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D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1)A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能证明二氧化碳未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的现象是:D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
    (3)D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5分)甲、乙、丙、丁和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乙→丙,物质丁常用于实验室检验物质乙。提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箭头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为 碳酸钙 。
    (2)乙的用途之一 灭火(合理即可) 。
    (3)乙→甲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4)关于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戊→丁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戊→丁的反应一定会放热
    C丙→戊的反应不一定会放热
    D.丙→乙的反应途径有多种
    E.甲→乙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和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乙→丙,物质丁常用于实验室检验物质乙,所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的戊会与氧气相互转化,所以戊是水,甲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碳酸钙,水和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丁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甲、乙、丙、丁和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乙→丙,物质丁常用于实验室检验物质乙,所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的戊会与氧气相互转化,所以戊是水,甲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碳酸钙,水和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丁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的名称为碳酸钙;
    (2)乙的用途之一是:灭火(合理即可);
    (3)乙→甲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4)A、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戊→丁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故正确;
    B、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所以戊→丁的反应一定会放热,故正确;
    C、氧气和氢气或有机物反应生成水,所以丙→戊的反应一定会放热,故错误;
    D、氧气和碳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一氧化碳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丙→乙的反应途径有多种,故正确;
    E、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甲→乙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ABD。
    故答案为:(1)碳酸钙;
    (2)灭火(合理即可);
    (3)CO2+Ca(OH)2=CaCO3↓+H2O;
    (4)AB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7分)如图是还原氧化铜的两套实验装置。
    实验一: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
    (1)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 ③ 成立。
    (2)经查阅资料: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
    (3)评价与反思: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BCD 。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实验二
    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能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该装置存在不足,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B装置右边导管口系一个塑料袋收集尾气,或在B装置右边导管口点燃尾气 。
    (3)若将mg氧化铜放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当大部分固体变色后,停止加热并停止通入CO,在空气中将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ng,实验中共用去ag CO,生成bg CO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D 。
    A.=
    B.>
    C.a>m
    D.=
    【分析】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一氧化碳不能。
    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有装置漏气、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实验二
    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实验一
    (1)产生气体质量:69.8g﹣65.4g=4.4g,产生二氧化碳质量:122.6g﹣118.8g=3.8g,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一氧化碳不能,说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结果应该是猜想③成立。
    故答案为:③。
    (2)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故答案为:2CuO+C2Cu+CO2↑。
    (3)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有装置漏气、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故答案为:ABCD。
    实验二
    (1)实验过程中,能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该装置存在不足,即没有处理尾气,改进方法是在B装置右边导管口系一个塑料袋收集尾气,或在B装置右边导管口点燃尾气。
    故答案为:在B装置右边导管口系一个塑料袋收集尾气,或在B装置右边导管口点燃尾气。
    (3)由题意可知:
    CuO+COCu+CO2△m
    80 28 64 44 80﹣64=16
    bg mg﹣ng
    A、由题意可知,氧化铜部分被还原,m、n关系不符合=,该选项不正确;
    B、生成bg的二氧化碳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为bg,由于反应前通入一氧化碳,所以.>,该选项正确;
    C、由于反应要前通入一氧化碳,氧化铜部分被还原,a、m没有必然的联系,该选项不正确;
    D、由上述计算可知:=,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6分)有关资料介绍,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其中氧化铜与氯酸钾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现将氧化铜与含少量杂质的氯酸钾混和(杂质为溶于水的氯化钾),混合物共27.1g,将混合物充分加热,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17.5g。然后将固体溶于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过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5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 催化 作用;
    (2)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解:(1)氧化铜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7.1g﹣17.5g=9.6g
    设生成9.6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x=24.5g
    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故答案为:
    (1)催化;
    (2)24.5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6 15:37:59;用户:东西湖区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m;学号:44874092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g
    65.4g
    △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g
    122.6g
    △m2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g
    65.4g
    △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g
    122.6g
    △m2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元调模拟化学试卷(二):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元调模拟化学试卷(二),共8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一寄宿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一寄宿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