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5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5097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5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5097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5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5097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物理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5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5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共14页。
初中物理集训5 《透镜及其应用》
[来源:学*科*
命题点1 (高频)
类型一 凸透镜的“静态”成像规律
1.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2. 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
第2题图
类型二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3.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
第3题图
A. 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 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 以上做法都不对
4. 烛焰通过焦距为10 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 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第4题图
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类型三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5. 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第5题图
A. 放大镜 B. 电影放映机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6. 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类型四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的综合题
7. 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 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命题点2 眼睛和眼镜
8. 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9.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________(选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____(选填“10”、“15”或“25”)cm左右.
命题点3 (高频)
类型一 画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0. 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 画出图中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光线CD的入射光线.
类型二 补画透镜
12.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类型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13. 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命题点4 光学综合
14.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 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 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15. 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命题点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高频)
16.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第16题图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 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透镜、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若移动蜡烛,使之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小于10 cm,则人应在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
18.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________ 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此时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得清晰.
第15题图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9. (2016永州29题)如图所示,请在答题卡上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20. [2016贵港21(2)题]如图所示,a、b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条光线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9分)
21. (2016陕西31题)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第18题图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cm.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中考冲刺集训
(时间:30分钟 满分: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第1题图
1. (2016沈阳2题)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 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 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 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2016上海6题)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距离可能为( )
A. 3厘米 B. 13厘米 C. 23厘米 D. 33厘米
3. (2016南平13题)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第3题图
4. (2016宜昌4题)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 出现手指的实像 B. 出现手指的影子
C. 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 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5. (2016宜宾6题)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6. (2016襄阳3题)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第6题图
A. 增大物距
B. 增大像距
C. 增大人像的大小
D. 减小取景范围
7. (2016济宁4题)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所成的像.
A. 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 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8. (2016河北18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缩小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放大的实像 D. 放大的虚像
9. (2016成都B卷2题)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0. (2016遂宁14题)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2016桂林17题)人的眼球就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配戴镜片为________的眼镜(均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源:学科网ZXXK]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 (2016连云港13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
13. (2016北海18题)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_______cm.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 (2016海南14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透镜、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若移动蜡烛,使之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小于10 cm,则人应在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
15. (2016广元17题)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________ 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此时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得清晰.
第15题图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6. (2016永州29题)如图所示,请在答题卡上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 [2016贵港21(2)题]如图所示,a、b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条光线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9分)
18. (2016陕西31题)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第18题图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cm.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分类集训3 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分类集训
命题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归纳整理】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像与物在
镜的位置
u>2f
2f>v>f
缩小
倒立
实像
两侧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两侧
2f>u>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两侧
u=f
/
不成像
f>u
/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图像记忆法:
(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
1. A 【解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后得到的最小最亮的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这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因此,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将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A选项正确.故选A.
2. 10.0 放大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凸透镜所在位置为10.0 cm,光屏所在位置为20.0 cm,故凸透镜的焦距f=20.0 cm-10.0 cm=10.0 cm.由题图乙可知,蜡烛所在位置为50.0 cm,凸透镜所在位置为65.0 cm,则此时的物距u=65.0 cm-50.0 cm=15.0 cm;由于f<u<2f,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 A 【解析】由图可知,蜡烛在光屏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满足u>2f,当将蜡烛向左移动时,仍然满足u>2f这一条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像将比原来的小.为了使该像成在光屏上,应该保持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向左移动.故选A.
4. B 【解析】 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原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时,由于该凸透镜的焦距更小,会使所成的像往前移动,即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会聚成像,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此时,物距仍会大于2倍焦距,故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仍然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两项错误.故选B.
5. C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且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典型应用就是照相机.故选C.
6. 靠近 增大 【解析】放映机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是像距,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是物距;要使画面全在屏幕中,就要使像变小,这就要减小像距,同时增大物距,所以应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来源:Z*xx*k.Com]
7. D 【解析】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A错误;图乙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B错误;图乙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仍出现完整的像,只是略暗一些,C错误;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成像要远些,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D正确.故选D.
命题点2 眼睛和眼镜
【归纳整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分及矫正:
视力问题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睛叫近视眼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样的眼睛叫远视眼
成像原因
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
产生远视的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成像原因
矫正方法
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配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矫正光路
8. B 【解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晶状体折射能力较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因: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射能力较弱,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由题意可知:图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图乙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矫正.故选B.
9. 太强 25 【解析】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睛的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明视距离附近,即25 cm左右.
命题点3 透镜作图
10. 如答图所示
第10题答图
【解析】(1)连接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的右端点和凸透镜右侧的焦点画射线,再根据入射光线的箭头方向,标出折射光线的箭头方向;(2)用实线延长过光心的入射光线,再根据入射光线的箭头方向,标出折射光线的箭头方向.[来源:学科网]
11. 如答图所示
第11题答图
[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依据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焦点,画出光线AB的折射光线;若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依此画出CD的入射光线即可.
12. 如答图所示
第12题答图
【解析】图中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13. 如答图所示
第13题答图
【解析】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则其成的像为虚像.从S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F,从S点发出的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将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交于点S′,S′就是烛焰S点的像.
命题点4 光学综合
【命题趋势】透镜与光现象综合的题常在选择题中考查,一般为光现象的辨识,简单的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知识综合性较强,整体难度不大.
14. A 【解析】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照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A正确;放映电影用到的幕布,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射到幕布上发生漫反射,使各个方向上的人都能看见,B错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色月季花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C错误;近视眼是因为远处物体反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来矫正,D错误.故选A.
15. A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的时候都是倒立的像,如图A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正确;如图B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C、D平面镜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D错误.故选A.
命题点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 (1)10 (2)放大 (3)右 (4)凹 近视 【解析】(1)经过凸透镜的平行光才会在不断移动的光屏上形成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而从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才能变成平行光,即小灯泡此时就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因此焦距等于50 cm-40 cm=10 cm;(2)此时的物距u=15 cm,属于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17 电与磁(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14 欧姆定律(含答案),共25页。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分类集训(真题版) 分类集训:9 浮力(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手将一个密度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