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
展开一、
1.【答案】(1)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5)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考查能力】古诗文名句的识记
2.【答案】(1)傅雷家书
(2)傅聪
做人
生活
(3)示例:傅雷与儿子之间亲密如友人般的父子关系令我感动,他不仅关心儿子的成长,教育他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法,还理解儿子的心。面对这样的父亲,哪个孩子不会敞开心扉,茁壮成长?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掌握能力。阅读三则摘抄的内容,表述的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可以确定出自名著《傅雷家书》。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在书信中傅雷很关心儿子傅聪的生活与成长,对儿子做人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指导。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感悟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只要表达的感悟与所给的材料内容相关即可。摘抄的前两则内容,都表现了傅雷傅聪父子关系的亲密、和谐;第三则内容重在对儿子的教育,让他正确对待朋友。以父子间的关系或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为中心,表述阅读的感受即可。
【考点】名著阅读感悟的表达
【考查能力】名著常识的掌握,名著内容的识记
3.【答案】(1)C
(2)遍体鳞伤
心旷神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它一般用来形容人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该成语不能形容语段中的青松;“生机盎然”意思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一般比喻花草树木充满生机。所以,用它来形容青松比较恰当。“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它一般用来形容形势或情况。所以,该成语不能形容语段中的枝丫。“纵横交错”指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所以,取其本义来形容枝丫是比较合适。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能力。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处的成语为是“遍体鳞伤”,处的成语是“心旷神怡”。另外,注意“鳞”和“怡”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
【考查能力】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积累
4.【答案】(1)示例:遗
(2)右边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书写,对联的书写要注意字数要相同,句式要相同,内容要符合主题的意思,并与上联的内容联系要密切,反映主题,因为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所以我们可围绕这一要求去对。横批从右往左,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考点】对联的书写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是首句,紧接着从观念出发,最后从历史担当入手。所以顺序为,据此可知答案为B。
【考点】语句的排序
【考查能力】语言表达连贯
6.【答案】91.9%的青年活跃在网上,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信息的提取。解答此题要在对材料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和重点句子去提取。本则材料主要是写有91.9%的青年活跃在网上,利用闲暇时间与兴趣专长,分享内容、传递爱心,不仅丰富自己,也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年力量,所以可提取为:91.9%的青年活跃在网上,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考点】新闻信息的提取
7.【答案】第③句中,“排解思想上的动摇”搭配不当,可把“动摇”改为“压力”。
第④句中,“提醒我们要努力”后不能用破折号,因为是内容的省略,应改为省略号。
开头“敬爱的李老师”,格式错误,称呼要顶格写。
⑤句中“奉劝”是敬辞,劝告的意思,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警告劝诫的意思,可改为“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文和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语言得体。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语段内容,逐句研读解答即可。
【考点】应用文和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语言得体
二、
(一)
8.【答案】(1)尽管受到新冠疫情额影响,但是我国2020年一季度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势头,总体运行稳中向好。
(2)从表格来看,粮食能源生产、市场主体运行、产业链运转稳步增长显然对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未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考点】图文转换,图表结论表述,图表解释
9.【答案】亲自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把
效命的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吉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来自种地。躬:亲自。
②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句意: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以:把。
④句意: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效:效命的任务。
【考查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
10.【答案】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此,这。所以,用来……的。之,的。句意: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②重点词:亦,也。宜,应当。以,来。诹,询问。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句意: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
【考查能力】句子翻译
11.【答案】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考查能力】断句
12.【答案】接受托孤以来,经常忧愁叹息,担心先帝刘备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损伤先帝刘备的英明;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北伐之前明确各方面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从文中“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以知道,诸葛亮接受刘备托孤以来,经常忧愁叹息,担心先帝刘备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损伤先帝的英明,足见诸葛亮的“谨慎”。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觉得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才上表出师,足见其“谨慎”。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以知道,诸葛亮在北伐之前明确各方面责任。首先,他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严于律己;其次,他以“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他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提示】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考查能力】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不是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故选:B。
【考点】诗句的理解
14.【答案】“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遍布的朵朵山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这就将花的颜色写活了,像燃烧一样,有动感,更突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花的鲜红如火,突显了诗句中的浓重色彩,与山的“青”形成强烈对比。描绘出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绮靡,十分灿烂的景象。
【考查能力】赏析诗句
(三)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第④段描写珠峰恶劣的环境,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中国测绘人勇于挑战、甘于牺牲的精神;
故选:C。
【考查能力】文章的分析
16.【答案】“刻”本义是在木头上雕刻,这里指中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在测绘珠峰高程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突显了中国测绘队勇于挑战、探索未知的攀登精神,有力地支撑本文论点;流露出对中国测绘人的赞美和对祖国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的自豪之情。
【解析】此题首先要理解词语本义、语境义,从而分析其对文章主旨的作用以及流露的情感。“刻”本义是雕刻,在木头上雕刻。在这里指中国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在测绘珠峰高程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表达主旨起的作用则是突显了中国测绘队勇于挑战、探索未知的攀登精神,有力地支撑本文论点,情感上,则流露出赞美与自豪之情。
17.【答案】①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担当;②矢志不渝、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攀登精神;③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精神;④淡泊名利。
【解析】由“使用自主测绘的数据,既是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征服珠穆朗玛、测量珠峰高程,成为一个必须要完成的重大课题”可见,“精神”的内涵有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担当。由“一代又一代人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从失败到成功、从一次突破到不断超越”“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劲头”等内容可见,“精神”的内涵包括矢志不渝、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攀登精神。由“而每一次攀登,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甚至会有牺牲”“严酷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没有阻挡测绘人的前进脚步”等内容可见,“精神”的内涵有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精神。由“中国测绘人、攀登者们,用智慧、汗水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可见,“精神”的内涵有淡泊名利的一面。
18.【答案】本文由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员登顶珠峰的事件、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和历史,引出中国测绘人勇于挑战、不畏艰险的精神,进而延伸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攀登精神,登顶珠峰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解析】本文第①至③段写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的事件,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和历史,为下文展开论述作铺垫。第④⑤段叙议结合,表现了中国测绘人勇于挑战、无惧艰险的精神高度。第⑥⑦段由中国测绘人的精神延伸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攀登精神,登顶珠峰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可据此概括为:本文由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员登顶珠峰的事件、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和历史,引出中国测绘人勇于挑战、不畏艰险的精神,进而延伸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攀登精神,登顶珠峰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四)
19.【答案】应重读“春风”。因为这里作者要强调的对象是春风,它比其它的风更好,更令人陶醉。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能力。重读的词语通常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春风比其它的风更令人陶醉,无处不在,抚摸万物。春风是“主角”,是作者要强调的对象,因此应重读“春风”。
【考查能力】朗读
20.【答案】因为逗号比顿号停顿时间长,有强调的意味,这里对春天来临,万物生长的详细过程有强调意味,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此题要根据该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顿号比逗号停顿时间更长,因而能使并列的词语有强调的意味,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结合“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的语境可知,“苏醒,返青,拔节,生长”写了春天万物生长的过程,流露出春回大地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
【考点】标点符号的用法
21.【答案】隐含了邻家大伯收获韭菜的喜悦和自家韭菜品质好的自信、自豪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揣摩。“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春天来临,万物生长,邻家大伯收获了鲜嫩的韭菜,因此有收获的喜悦之情。“无公害的!”包含着对自家韭菜品质好的自信、自豪之情。
【考点】人物心理的揣摩
22.【答案】春风柔和,春雨湿润,不舍离开;沐浴在春雨里,人们像享受甘霖一样享受着雨的滋润,不忍离开;春雨贵如油,表现了村民对春雨的喜爱而不愿离开,村民们由春雨想象到了丰收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可知,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不急于赶路避雨”是因为春雨的珍贵,不舍离开春雨;由“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可知,春雨淅沥轻柔,农民沐浴在春雨里,享受着雨的滋润,不忍离开春雨;由“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可知,表现了农民由春雨想象到了丰收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第⑩段表现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考查能力】文章的理解
23.【答案】批注1:“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运用对偶修辞,句式齐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表现了傍晚村庄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批注2:“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运用社会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傍晚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淳朴、和谐、安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可从修辞或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如“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傍晚村庄的静谧,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运用对偶修辞,句式齐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表现了傍晚村庄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考查能力】语句赏析
24.【答案】借景抒情。本文描写了春天来临时的鸟儿、植物、小河,孩子、大人们的活动情景,乡村雨后、傍晚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春天、乡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文描写了春风来到时的鸟儿、植物、小河,孩子们吹柳笛、放风筝,大人们收获韭菜,用香椿做菜的活动情景,乡村雨后、傍晚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是对春天、乡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此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考点】写作手法
三、【答案】
我的探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我常常喜欢去思考和探索一些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快乐,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心醉。
一天,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神奇的牙签。这个“小魔术”一下子就把我的“胃口”给“吊”了起来,于是,它就成了我下一个探索的目标!
首先,我拿了一个脸盆装满水,放在桌上,又拿了一块香喷喷的肥皂,放在水盆内的一边,再把牙签放在离它很近的地方,结果牙签真的慢慢地离肥皂越来越远了,妈妈见了说:“你如果放一块方糖进去,然后把牙签放在离糖远一点的地方,你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结果,我惊奇的发现,牙签会慢慢地向方糖的方向移动!就好像方糖有神奇的魔力似的,吸引着牙签。我又想如果把方糖和肥皂同时放在水盆里的话,牙签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反应吗?说干就干,我把方糖和肥皂放在水盆的两边,把牙签放在水盆的中央,慢慢地,只见小牙签缓缓地向方糖的方向移了过去!
我想,这个“神奇的牙签”它里面有什么科学原理吗?于是,我去问妈妈:“妈妈,你知道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吗?”“是因为当方糖放进水里时,它会吸收水分,所以会有小水流往它的那个方向流去,所以牙签也会顺着水流慢慢地向方糖靠拢。可是肥皂在水里时跟方糖是完全相反的,它在水里是有张力的,所以牙签就会被它给“推出去”妈妈回答我说。“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通过亲手做的这个实验,让我懂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探索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解析】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探索”的意思:多方寻求答案,研究。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宇宙中都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在探索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同时,也会有很多的乐趣。但要注意的是,探索不能只停留在空想上,只有亲自去做,去实践,这样探索才有意义和价值,没有实践的探索就只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根据以上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本则材料的立意:探索、实践与探索等。写这篇作文,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完成本篇作文的写作。
【考点】材料作文的写作
2022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宁夏银川景博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银川景博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语积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