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观看电视节目时,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2.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厚度约为 3cmB.核酸检测样本试管的长度约 0.12m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D.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 5s3.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C.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D.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4.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露珠的形成5.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A.靠近镜面 B.远离镜面 C.越来越大 D.越来越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8.如图是今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场景,仪仗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踏着铿锵的步伐,背着神圣的长枪,非常震撼。关于场景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他们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B.党徽呈现黄色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光C.军人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色散现象来判断的9.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10.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神舟十三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不能选取的参照物是( )A.“天舟二号” B.“天舟三号”C.天和核心舱 D.地球11.甲、乙、丙三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车最后到达终点B.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C.丙车的 s—t 图像在Ⅱ区域D.相同时间内丙车的路程最大12.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晓晓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分别在A、B、C三个点)“点水”后水面形成的以点水处为圆心的圆形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圆形的波纹,点水的时间忽略不计,水波扩散速度相同),图中还给出了每个圆上边缘的y轴坐标。同时晓晓又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那么在这过程中( )A.蜻蜓翅膀振动时晓晓没有听见,所以蜻蜓没发声B.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C.以蜻蜓为参照物,忽略飞行中点水动作,蜻蜓在水中的像是静止的D.第一次点水后,蜻蜓飞行的速度比水波扩散的速度大 二、填空题13.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1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1)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合 ___________m。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长时间佩戴的口罩内侧会出现水珠,这主要是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 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测温液体 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___________℃。15.端午节期间,我市在金山湖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鼓声是由鼓面______产生的,常温下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岸上观众是通过______来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16.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7.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填“近”或“远”)视眼.1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说明___________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光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真空传播;日食和月食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传播理论来解释。19.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__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20.中国组合林跃和陈艾森在2016里约奥运会跳水项目男子双人10米跳台的决赛中获得金牌,他们从开始姿势、助跑起跳、起跳高度、空中动作、入水时间的等技术要求高度一致,就如同是一个人在跳水。如图所示,以林跃为参照物,陈艾森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如果他们从跳台上跳起的高度为1m,从起跳到入水共用3s,他们在整个跳水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出运动员从起跳后到入水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______。 A. B. C. D. 三、实验题2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烛焰将成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小明在车库看到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的不同部位敲了几下,听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小明决定探究为何敲桶的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小明敲打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部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的______(选填“上”或“下”)部发声的音调更高,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振动,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______,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______,导致桶上、下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后两空均选填“快”或“慢”)23.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此时应适当将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进行调整;(2)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3)图乙、丙是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oC。分析该图还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24.“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1)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A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cm;(2)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A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着她将凸透镜A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 ___________(填物距、像距或焦距,下同)不变,探究远近不同的物体成清晰的像与 ___________的关系;(3)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 ___________。25.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选用了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和b、刻度尺等器材,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灯泡a,将灯泡a到水面距离称为物距u,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称为像距v,实验过程如下: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a所成像的位置;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1)实验中将灯泡______(选填“b”或“b的像”)替代了灯泡a的像;(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A.是虚像B.和物体大小相等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灯泡a的像在零刻度线处,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 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4)某小组实验时,测得灯泡a的u和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u/mm30.060.090.0120.0150.0180.0v/mm22.545.067.590.0112.5135.0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v与u成 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你的依据是:_____。 26.为了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沈老师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金属线膨胀演示器”。取两根等长的金属丝,左端分别固定在调节螺杆上,右端固定在指针的中孔位置,指针的中孔右端勾挂小弹簧的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铁钉上。实验前,调节左端的螺母,使两指针都指向刻度盘的最左端(此时弹簧被拉伸)。点燃蜡烛,移动蜡烛架,增大金属丝的受热范围。金属丝膨胀,弹簧拉动指针向右偏转(指针最下端是可转动的支点)。①指针向右偏转幅度越大,金属丝的膨胀程度___________;②若用此装置做比较铁和铜两种金属受热膨胀的实验,对两种金属丝的选择要求是___________,加热时对两蜡烛火焰的要求是___________;③若用该装置探究金属的膨胀与温度的关系,要保证两根金属丝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同,对蜡烛火焰的要求是___________;④该装置的设计和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填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四、作图题2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8.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光线①的折射光线,光线②的入射光线。29.如图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 五、计算题30.2020年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连淮扬镇铁路北起连云港,向南经淮安、扬州,跨过长江后到达镇江,全线长约304km,如果乘坐G8264次列车从大港南站出发前往连云港,该列车经停车站的信息如下表所示。站序站名到站时间发车时间停车时长1大港南﹣﹣﹣﹣﹣﹣﹣19∶11﹣﹣﹣﹣﹣﹣﹣2扬州东19∶3119∶332分钟3高邮19∶4819∶552分钟4淮安东20∶1820∶202分钟5灌南20∶4120∶432分钟6灌云20∶5220∶542分钟7连云港21∶17﹣﹣﹣﹣﹣﹣﹣﹣﹣﹣﹣﹣﹣﹣ (1)该列车从大港南站到达连云港站用时多少h?(2)已知大港南站到灌南站的运行里程约为270km,列车此段行程用时多少h?列车在该段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如图所示为世界首座高速重载公铁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已知某列车总长约为200m,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全长约6400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多少s? 六、综合题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蝙蝠与测速仪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 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 10-20 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 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 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2)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次超声波, 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m;(3)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4)在另一实验中,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s。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则经过______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参考答案:1.A2.B3.A4.A5.C6.B7.B8.B9.C10.D11.C12.C13. 色散(折射) 绿14. 10﹣7 液化 红外线 热胀冷缩 36.515. 振动 340 音色16. 凝华 放出 凝固17. 反射 虚像 折射 凸 会聚 远18. 太阳 可以 直线19. 甲 乙20. 静止 4 D21. 倒立 缩小 实22. 上 信息 频率 慢 快23. A处向上 秒表 乙 98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4. 10.0 像距 焦距 短25. b C 物距 正比 见解析26. 越大 粗细相同 完全相同 材料 粗细 蜡烛的火焰不同 控制变量法 转换27.28.29.30.(1)2.1h;(2)1.5h,180km/h;(3)220s31. C 2 34 B 8 0.7 变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仪征市古井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08,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