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
    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
    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这还算是好的。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
    现在那个时期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从事于营建工作的人,既不能如古代的匠师们那样不自觉地做,又不能盲目地做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又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怎么办呢?我们惟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科学化的建筑首先就与大众化不能分离的。我们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次一步按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用最经济、最坚固的结构方法将它建造起来。
    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传统又是与前两项分不开的。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最初的起源无疑的是生活所需要的形成。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都是一个小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
    (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
    材料二:
    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着千年历史,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关数据显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万余栋历史建筑普查线索,正式公布1199栋,挂牌保护的传统历史建筑669幢。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编制《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技术与实践方法,加强和提升泉州的古城保护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初稿)》。
    中山路、西街,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古城街巷代表,节假日,是游客集中打卡的“网红点”,平日里,亦是泉州城人间烟火的温馨所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从战略上对古城空间保护进行控制与引导,并对城市街道、绿化、广场、街景等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同时,围绕中山路(涂门街-钟楼)综合提升、八卦沟古城水系保护提升、小山丛竹公园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通政巷、花巷等街巷规划提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对古城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提炼出涵盖形制、风貌、结构、功能、空间完善等各方面控制要素索引40余项,并逐一明确相应修缮要求。
    (摘编自人民网《让古城留住古早味》2020年11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其形成是由时代、地方或民族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而成的,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的。
    B.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单独本身不乏优秀作品,其失败在于脱离环境,不能满足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
    C.19世纪以来,中国人完全丧失鉴别能力,养成了彻底的殖民地性格,表现在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
    D.为了使拥有众多古建筑的泉州城更有古早味和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泉州市完善保护技术,加强和提升古城保护工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计建筑物必须考虑城市环境和生活需要,否则,即使建筑物本身再优秀,也只能是游离于城市体系的附属物。
    B.19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体现出的殖民地特点,与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历史情境紧密相关,这表明了建筑具有时代性。
    C.在平面的部署上,中国有特殊的民族传统,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D.泉州城的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以公共空间环境研究为切入点,十分契合泉州城的古建筑风格。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标题新闻不符合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
    A.深圳南头古城修缮植入文化创意、数字展厅、社区舞台等内容 。
    B.泉州崇武古城百年榕树被砍,因其根系深入城墙成安全隐患。
    C.台州临海的桃渚古城,木工师傅采用传统手艺修复古宅。
    D.西安耗资2亿重建阿房宫景区,终因交通不便而拆除。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C
    3.D
    4.①论证结构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采用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5.①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②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③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三个问题”理解错误,原文是“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可见“三个问题”指雕饰、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C.“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错误 ,原文 “不能取得精华”“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表明没有能够“完全吸收”。D.“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只是背景,不是泉州市古城保护工作的目的。原文是“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可见目的应当是“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于文无据,且绝对化。原文是“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梁思成的观点可以结合“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可见梁思成是反对建筑脱离环境的做法的。D.阿房宫景区虽然优秀,但脱离了城市的环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因此西安的做法不符合梁思成的观点。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特点一般包括论据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特点。
    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首先分析了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接着第二段作者先指出历史上的民族建筑大多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的,虽然有不少单独的优秀作品,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再以欧美某些作品为例加以论证;
    第三段作者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指出“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这进一步说明建筑必须结合环境;
    第四段,作者首先指出新时代建筑工作者不能像古代那样不自觉,不能只造宫廷建筑,不能盲目模仿洋建筑,然后总结出“我们惟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以上都属于分析问题。第五段,作者指出科学化的建筑不能与大众分离,“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第六段,作者说“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这就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如“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来论证建筑不能脱离环境;“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论证盲目模仿洋建筑不可取。总之,采用典型的例子来论证,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回答本题,就要吃透材料一中梁思成的观点。材料一中,梁思成首先指出建筑风格“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者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然后梁思成在第二段分析指出“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并以欧美某些建筑脱离环境,“逃避现实,脱离群众”来加以论证,这说明建筑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接着他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再顺理成章地指出“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就是要求建筑师们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茶馆(节选)/老舍
    第二幕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盖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 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伺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     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     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     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留“莫谈国事”的纸条,既是要求顾客在茶馆里不要谈论国事,也表明老板王利发不关心时事,只想着经营好自己的茶馆的思想。
    B.裕泰茶馆经过了停业改良,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愤愤不平,抱怨工资少而前后堂的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了茶馆的前景黯淡。
    C.李三之所以发出“还留着我的小辫儿”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D.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这句话既有对丈夫的恼怒,更有对事态发展的失望,也揭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淑芬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这些行为从侧面表现出她与时俱进的性格特点。
    B.王淑芬正和李三布置茶馆要求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的开业充满信心。
    C.“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用神态描写,写出茶馆老板生活不如意,老态龙钟的精神面貌。
    D.文中的“远处隐隐有炮声”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相照应,交代了当时茶馆的生存环境,暗示了时代背景。
    8.戏剧中的潜台词是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通俗的讲就是“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试分析“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的表达效果
    9.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而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简要概述节选部分显现的矛盾冲突。
    【答案】6.A
    7.B
    8.①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越改越差的意思。
    ②运用反复修辞,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读者在会心的微笑中能体会出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9.①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
    ②新思潮(王淑芬时行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
    ③王淑芬和王利发在聘用新人上的冲突。
    ④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生存冲突。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也表明老板王利发不关心时事,只想着经营好自己的茶馆的思想”说法错误。王利发是关心时事的,如他对城外的战争就非常敏感,但他不希望别人在他的茶馆里谈论国事而影响他的生意。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获得新生充满了信心”分析错误。这些动作描写,主要是表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良”与“凉”语音相同,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良”是“好”的意思,而“凉”则是“差”的意思,李三借用谐音让两者产生联系,产生对比,强调如今社会状况越改越坏,讽刺中透着幽默,而后面一个“冰凉”更是突出了幽默的效果。“改良”既指茶馆的改良,也暗指当时社会政治上的改良,因此是意义双关。李三的这句话是对自己老板王利发不给自己涨工资的抱怨,同时作者也通过李三这个小人物之口说出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处境和心境:政治上的改良没有让普通民众的生活环境更好,反而越来越差。同时,“良”“凉”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手法,体现的是李三对于王利发的埋怨之深,暗示了茶馆最终的命运,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不会通过改良而得到改善的真实状况。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而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而本篇选文作为一部非常优秀的剧作也是包含着多重矛盾冲突的。先说小的冲突,从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可以感觉到,李三对多年不给自己涨工资充满抱怨,这样就表现出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而在聘用新人上,王利发夫妇也有着矛盾冲突,王淑芬认为应该添人,“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而王利发则是认为“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反对添人。再说大的冲突,从出场的王淑芬的打扮“梳时行的圆髻”和李三的打扮“还带着小辫儿”,都凸显着巨大的差异,而王淑芬劝李三剪掉小辫儿,李三还认为不一定哪天皇帝还会回来,坚持留着小辫儿。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而最大的冲突则是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生存冲突。小人物们为了生存不断的想着新方法,即所谓的“改良”。但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大时代对他们的巨大影响,城外军阀们的战争就几乎让王利发苦心积虑的改良毁于一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4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继承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C.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见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囊括四海
    C.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D.却匈奴七百余里
    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课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
    B.“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也叫“百粤”。
    C.“黔首”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鲰生”“布衣”“黎民”“生民”“苍生” “氓”等。
    D.“七庙”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七庙隳”,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13.翻译下列句子。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贾谊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答案】10.B
    12.D
    13.C
    14.(1)(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导致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2)(他们)砍下树木当作武器,举起竹竿当作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和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15.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宝物和富饶的土地。“爱”,吝惜。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句意: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A.句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B.句意:把天下全部包括在内。“囊”,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C.句意: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D.句意: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鲰生’”错误,“鲰生”指见识鄙陋的人。为轻蔑读书人的话。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仁义不施”,宾语前置,应为“不施仁义”的倒装,不施行仁义;“势”,形势;判断句,是因为不施行仁义导致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2)“兵”,武器;“揭”,举起;“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那样;“赢”,担着;“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秦国灭亡的原因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即“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参考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地、蜀地,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的部队……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5.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话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16.“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15.A
    16.(1)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2)本诗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代代延续,永远没有尽头。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比喻”错,“徘徊”是拟人手法。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主旨内容的能力。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诗起止的线索,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诗歌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批评。这两句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人格化的云和鸟来表达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渴望。
    (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其种树经验,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解析】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虚,诞,殇,岫,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______________: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______________,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
    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______________,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______________的经营者。
    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一个血淋淋的故事,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拟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无足轻重 闪烁其辞 因势利导
    B.休戚相关 无关紧要 讳莫如深 审时度势
    C.息息相关 无足轻重 讳莫如深 审时度势
    D.休戚相关 无关紧要 闪烁其辞 因势利导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
    B.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拟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
    C.一个血淋淋的故事,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
    D.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被孔尚任挖掘出来,尽管它拟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但却被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
    20.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改写为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双重否定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表达的意思。
    【答案】18.C
    19.A
    20.因为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他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所以他的书生意气不得不很快就失了锋芒。因为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所以孔尚任不得不被逼回到书案前。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语境讲“泰州”“一个人名字”关系密切,不涉及利害祸福,选用“息息相关”。无关紧要:对重要的问题影响不大。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事物的轻重。形容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语境说官职已经无关紧要了,选用“无足轻重”。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语境讲孔尚任不愿提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后面说“对此守口如瓶”,选用“讳莫如深”。审时度势: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修饰“经营者”,根据“官场”分析,需要的是能够了解时势的经营者,选用“审时度势”。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有三处错误:一是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第一句没有说完,第二句另起话题,此句的主语是“故事”,所以应是“被……挖掘”。二是不合逻辑,“拟用”,拟定使用,备用,时态不对,应改为“采用”。三是成分残缺,应为“纳入……中”。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改写为两个表因果关系的双重否定句”,需要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所以”等。分析语句,“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为结果,“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为原因,双重否定,需要把“很快就失了锋芒”改为双重否定,改为“不得不很快就失了锋芒”。“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是原因,“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是结果,双重否定,需要把“逼回到”改为“不得不被逼回”。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
    拔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起源于“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篾缆以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牵钩之戏”是以缏作篾缆,坚硬粗糙,两队较量时,手掌极易磨伤,不利于① 。到了唐代,更名为“拔河”,其使用的器材也得到了改变,用较柔软的麻绳替代了篾缆,② 。此外,在麻绳的两端,又联结出一根小绳索,供选手套在胸腋间,更有助于力量和技术的发挥。同时,进一步③ ,明确了决胜线标志——河界,制定了裁判人员的职责。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人的力气大啊!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队拔河比赛胜了,意味着甲队向后退了。从受力分析看,甲队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甲队之所以后退,说明地面对甲队向后的摩擦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由此可见,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根据第二段内容,写出拔河比赛不是比哪一队力气(拉力)大的逻辑推断过程。要求:从参与拔河的“本队”角度组织语言,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21.①选手力量和技巧的发挥 ②减少了手掌的磨伤 ③完善了拔河游戏规则
    22.拔河比赛本队会受到四种力(重力、地面支持力、对方的拉力和本队地面摩擦力),其中比赛双方受到的拉力是相互的,并且每队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平衡的,这说明取胜时靠的是增大本队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而不是拉力。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说拔河“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掌极易磨伤”是不利情况,此处应填不利的结果,据此应填“选手力量和技巧的发挥”。②前文说“对拉一根篾缆”手掌极易磨伤,此处是“用较柔软的麻绳替代了篾缆”的好处果,据此应填“减少了手掌的磨伤”。③“同时”“进一步”说明在前文基础上拔河游戏做了改进和完善,后句“明确了决胜线标志——河界,制定了裁判人员的职责”都是说的游戏规则,据此应填“完善了拔河游戏规则”。
    22.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断的能力。首先要证明的结论是:拔河比赛不是比哪一队力气(拉力)。从“本队”角度看,“甲队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拔河比赛本队会受到四种力(重力、地面支持力、对方的拉力和本队地面摩擦力),那么,存在两种条件:一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赛双方受到的拉力是相互的,二是“其中,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每队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平衡的。在这两种条件下,得出结论:“甲队之所以后退,说明地面对甲队向后的摩擦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说明取胜时靠的是增大本队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而不是拉力。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数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事业的彭士禄,历经失败、砥砺拼搏终至亚洲巅峰的“中国女足”……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请结合材料,以“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心中有我”,须有“大我”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三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的彭士禄,历经失败、砥砺拼搏终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足”……“心中无我”者乃是国之脊梁。
    我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心敬仰之,心向往之。
    怎样认识“有我””有我”?倘若人人“心中无我”,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一个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的国家。2020年抗疫期间,“心中有我”者是没有话语权的。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心中无我”者如耄耋之年逆行疫区的钟南山、李兰娟,如志愿者快递小哥汪勇,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从抗疫主战场到街道巷陌、田间地头,从白衣天使到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志愿者,他们以“无我”之姿,换得山河无恙。
    “心中有我”未尝不可,但我们要有“无我”的追求。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倘若人人追求“心中有我”,只想到个人的那一份自由,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有一些不和谐的杂音,甚至心中只有“小我”者,最终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倘若人人追求“心中有我”,而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哪里还有“我”追求自由,制造“小确幸”与“仪式感”的地方?
    谁的心中没有一个小“我”?只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有我”“无我”的不同选择罢了。
    去年河南暴雨中,灾难中的人所期待的都是“心中无我”者的救助,连“心中有我”者都是。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心中无我”,不说子弟兵们第一时间紧急驰援,就说说那些普通人,郑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于逸飞,明明已经从地铁逃出生天,听到求助者的呼喊,又选择返回救人;退伍特种兵杨俊魁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救助5名落水者;白衣哥王西超救下落入泥潭的一家三口,然后悄然离去……等灾难退去,也许他们也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也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也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他们懂得什么时候选择“心中有我”,什么时候选择“心中无我”。
    可以“心中有我”,但不可以仅仅只有“小我”,还需要有一个“大我”。“心中有我”者当常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一个美好的“我”。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种现象:戍边的战士,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的彭士禄,砥砺拼搏的“中国女足”,他们心中无我,勇于担当,为国奉献;街舞自由于释放,生活随性之乐,“小确幸”与“仪式感”,心中有我,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然后给出了写作主题“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出发点,考生要对此写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脱离此即为偏题或跑题。“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限定了考生思辨的范围和方向,考生要根据材料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命题者意在通过两个看似相对的说法,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英雄、奉献给祖国、砥砺拼搏、感动,崇尚自由、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材料中的这些词语暗示命题人并未否定任何一种价值观,考生不可与命题人的价值取向相悖离。
    写作时可以用求异的方法,写无我的奋斗、无我的拼搏、无我的奉献、无我的担当,或者写心中有我,凸显青春的个性,心中有我,体现人生价值;可以用取同的方法,写以有我的人生态度,担人生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付之于无我的拼搏、奋斗与奉献等,这些立意角度皆符合题意。具体写作时先引材料、亮观点。然后论述自己对“有我”与“无我”的认识。论证“有我”就是面对人生,面对人民,面对国家时要有我的个性,有我的责任,有我的奉献。“无我”就是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的境界,是“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品质。列举史上“无我”之人。然后联系实际,论述正确的做法,“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的话,体现了无我的奉献,有我的担当,吾辈当以此为箴言,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立意:
    1.放下自我,成就壮丽人生。
    2.“有我”,乃是有我一份责任。
    3.“无我”之中,凸显强大的自我。
    4.崇尚“无我”,成就“大我”。
    5.以“有我”之心,成就“无我”之功。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调研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调研热身训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调研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调研热身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届高三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届高三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大附中高三热身训练(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大附中高三热身训练(二)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