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金卷 地理(A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金卷 地理(A卷)(含答案)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金卷 地理(A卷)(含答案)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金卷 地理(A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小明5,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中A点的经度和昼长分别是,左上图中丁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北京时间),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时,探测器已经离开了(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相对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而言,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多
    B.历史悠久,发射经验丰富和技术成熟
    C.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D.海拔高,大气稀薄,经过地球大气层距离短
    3.远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通过网络观看此次“天问一号”发射的实况直播全过程,他打开相关网页的当地时间应该是( )
    A.7月23日20时41分 B.7月22日20时05分
    C.7月22日20时41分 D.7月24日20时05分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由材料“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和所学知识可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已经脱离地球,进入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据所学知识,相对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降水多,晴天少,天气状况没有优势,A错误;建站时间比较晚,B错误;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正确;海拔低,D错误。故选C。
    3.“天问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应为7月22日20时41分。他要打开相关网页,看直播全过程,所以要提前打开网页,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º~23.5ºN之间D.0º~23.5ºS之间
    5.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答案】
    4.D
    5.A
    【解析】
    4.从图中看,该地在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太阳直射,可判断出该地位于0º~23.5ºS之间,D正确;南半球温带地区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阳光直射现象,AB错误;0º~23.5ºN之间地区,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会达最大值,C错误。故选D。
    5.从图中看Q点为12月22号,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月21日清晨,家住日照市(118°35'~119°39'E、35°04'~36°02'N)某小区西北角①号楼的小明,沿小区健康步道锻炼身体。下图示意该小区健康步道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小明5:58发现自己的影子位于身前并与线路平行。则其所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是( )
    A.甲向东 B.乙向南 C.丙向西 D.丁向北
    7.该日上午某时刻,小明发现其身影长度与自己的身高基本相等,该时刻是( )
    A.8:00 B.9:00 C.10:00 D.11:00
    【答案】
    6.C
    7.D
    【解析】
    6.依据图中①号楼位于小区西北角,可判断乙位于小区东部。春、秋分日时,日出方向为正东方,3月21日为春分日前后。由题可知,看到影子时当地北京时间5:58,则地方时约为5:50,此时接近日出时间,则影子延伸的方向为近似东西方向。材料提示影子位于身前并与线路平行,说明小明位于丙处,前进方向为向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说明此时太阳高度约为45°。日照市位于35°N左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则该日日照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55°。因该日日出为地方时6时,且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则从地方时6时至12时,6个小时太阳升高了55°,即每小时约升高9°,则太阳升高到45°时,当地时间约为11:00。因该地位于118°E,计算得北京时间约为11:08,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为从极点上空俯视地球示意图,图中虚线圈为极圈,A、B、E所在弧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
    8.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节气是冬至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弧线AB是昏线D.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9.图中A点的经度和昼长分别是( )
    A.90°E、0小时 B.90°E、24小时
    C.90°W、0小时 D.90°W、24小时
    【答案】
    8.C
    9.D
    【解析】
    8.根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此时节气为夏至,A、B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弧线AB由白天进入黑夜,则弧线AB为昏线,C对;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D错。故选C。
    9.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45°,C点所在经线为0°,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A点所在经线为90°W;A点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故选D。
    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地区(土耳其半岛中部),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凝灰岩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精灵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小题
    10.左上图中丁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1.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2.能在“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成客栈的有利条件是( )
    A.凝灰岩质地较松软易于开凿 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答案】
    10.D
    11.C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0.据左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由沉积物形成的是沉积岩,即戊为沉积岩;乙为岩浆,甲为喷出岩,丙为侵入岩,丁为变质岩,故选D。
    11.据材料可知,“精灵烟囱”是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精灵烟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②、火山灰堆积④、风化侵蚀⑤。故选C。
    12.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塔形外表坡度大与利于排水无关,B错误;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及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不是开凿为客栈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D。故选A。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正确的是( )
    A.④晚于⑤B.③晚于EC.①晚于②D.E晚于①
    14.有关a、b、c、d地地貌特征及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地为背斜山,受内力作用常常会形成谷地
    B.图中b地为火山,地表岩石有气孔构造
    C.图中c地为河谷,河流水量大,可建坝发电
    D.图中d地山高谷深,地表河网密布
    【答案】
    13.C
    14.B
    【解析】
    13.从图的信息可知,④⑤都为沉积岩,④位于⑤下面,说明④比⑤早形成,A错误。从图看,岩浆侵入,使③发生变质,②、③岩石层顶部缺失,表明受到过外力侵蚀,上覆岩层是后来沉积形成,因此③早于以④为代表的上覆岩层,而断层E断开了以④为代表的岩层,表明断层E形成晚于以④为代表的岩层,故③早于E,B错误。②没有穿透上面岩层,且顶部缺失(被侵蚀),表明②形成早于以④为代表的上覆岩层,但①穿透上面岩层,说明①形成晚于以④为代表的岩层,故①晚于②,C正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断层E与岩石①形成的早晚,D错误。故选C。
    14.图中a地为背斜山,受外力作用常常会形成谷地,A错误。图中b地为火山,地表岩石有气孔构造(玄武岩),B正确。图中c地为河谷,河流水量大,但位于断裂带,不可建坝发电,C错误。图中d地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河网并不密布,D错误。故选B。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若仅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16.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17.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砂岩 D.黏土
    【答案】
    15.C
    16.A
    1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15.由图b中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线可知,甲处中部岩石埋藏较深,两侧岩石埋藏较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项错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到侵蚀,形成山地,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16.根据图b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线可知,乙处应该是背斜构造,该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岩石受到张力,被侵蚀,A项正确。岩层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则乙处不会缺失岩层,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从图a可知,乙处海拔较高,流水沉积作用较小,C项错误。图中无断层相关信息,D项错误。故选A。
    17.石灰岩和砂岩都属于沉积岩,与两侧岩性一致,与题意不符,B、C项错误。黏土是风化沉积物,D项错误。丙处地势较高,且与周围岩层明显不同,说明丙处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硬度高,抗侵蚀能力强,A项正确。故选A。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19.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答案】
    18.C
    19.A
    【解析】
    18.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是洼地,而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接着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乾坤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本题考查河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故选A。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8月 C.6-7月 D.5-8月
    2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20.C
    21.C
    【解析】
    20.读图可知,4-5月份雨带在东南沿海(Ⅲ地区),7、8月份雨带在华北和东北地区(Ⅰ地区),上海地区位于Ⅱ地区,在两者中间,即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雨带推移是夏季风进退造成的,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进入华北、东北地区,说明夏季风弱,进的慢,退的快,雨带在北方地区停留时间短;雨带在江南地区停留时间长,江南地区雨季变长,降水量大增,会导致南涝北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空梅”现象是指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而是直接转入了盛夏。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梅雨开始(“入梅”,)及结束(“出梅”,)日期历史演变序列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据图判断,2002年( )
    A.我国冷气团势力较强B.黄河的防汛压力大大增加
    C.我国夏季风势力过弱D.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更偏南
    23.影响不同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出梅"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盛行西风的强弱 ②夏季风的强弱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移动 ④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22.B
    23.C
    【解析】
    22.据图可知,200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空梅"现象。"空梅"出现时长江中下游直接进人盛夏,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更偏北,锋面雨带过早地控制了华北地区,降水充沛使黄河水位大涨,黄河的防汛压力大大增加,B正确,D错误;期间冷气团更弱,夏季风更强,冷气团势力较弱,A、C错误,故选B。
    23.梅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而夏季风的强弱受西太平洋副高强弱的影响,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5.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C.3D.4
    【答案】
    24.B
    25.B
    【解析】
    24.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B对。A、C、D错。
    25.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甲岩层上面相邻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甲岩层及其上面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A、C、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此图表示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判断依据是________。(2分)
    (2)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图上各点角速度变化规律。______(2分)
    (3)A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3分)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A点所在时区是________。(2分)
    (5)由H地向A地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A地偏________方向。(1分)
    (6)0时所在经线为________,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日期占全球的范围是________。(2分)
    【答案】
    (1)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2)C、A、B 各点相等
    (3)(23°26'N、0°) 6 3
    (4)(23°26'N、45°W) 中时区
    (5)西
    (6)135°E 7/8
    【解析】
    (1)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2)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三点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C、A、B,因此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A、B。除极点外,全球自转角速度相等。
    (3)据图可知A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纬度为23°26'N;A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相对,为0°;所以A地的坐标为(23°26'N、0°)。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所以C点日出时间为6点。据图可知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点,1格3小时,再结合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很容易判断B点地方时为21点;B点位于昏线上,因此B点21点日落,则日出时间为3点。
    (4)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地方时为12点经线,根据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点这一特点及180°经线的位置,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3°26'N、45°W)。A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相对,为0°;0°经线所在时区是中时区。
    (5)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北半球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右偏;由H地向A地发射炮弹,右偏后炮弹将落在A地偏西方向。
    (6)读图可知,45°W为12时,则0时所在经线为与之相对的135°E。135°E往东到180°,与北京120°E处于同一天的日期,占全球的范围是(135+180)/360=7/8。
    27.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图中甲处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4分)
    (2)说明图中乙处河流的形成原因。(2分)
    (3)指出该区域地貌形态形成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甲处为向斜构造,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乙处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集水而成河流。
    (3)图中有岩层分布,岩层的形成首先要经过沉积作用;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说明其在形成后,经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地壳运动);图中地貌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说明岩层在弯曲变形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理解并掌握背向斜的判定方法及对地形得塑造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图中甲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依据“凸低为高(脊)”原则可判定甲处的地形为山脊;结合图例、可判定剖面图中水平方向上甲处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因而甲处地貌应是向斜成山。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图中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依据“凸高为低(谷)”原则可判定甲处的地形为山谷。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方向上乙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或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形成谷地,谷地易于集水,进而形成河流。
    (3)该区域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岩层;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应是沉积岩形成后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形成褶皱构造;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应形成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应成谷地,但图中地貌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说明岩层在弯曲变形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沉积物,请你指出这些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4分)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形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粒径越来越小;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可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地点;谷地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也方便人们捕鱼和运输;河流中堆积的泥沙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难度一般。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形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形谷。
    (2)河谷地区的河相沉积物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随着流水的冲刷及流水携带沉积物不断打磨,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成正相关,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流水速度逐渐变慢,搬运能力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因此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有棱有角;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小,无棱角、为光滑状;沉积物有严格分选。垂直方向上,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沉积物具有层理构造。
    (3)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可以结合气候、农业生产活动和食物来源等进行分析。从环境看,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从资源看,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场所;谷底中的河流,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河流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生存空间;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床中沉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河谷地带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及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29.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此时,控制A地的天气系统,其近地面水平气流呈_______运动;受其控制A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2分)
    (2)图示时刻,B、C两地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地,说明C处锋面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_____。(4分)
    (3)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等灾害性天气。(2分)
    (4)D、E两地相比,风速更大的是__地,判断依据是______。(4分)
    【答案】
    (1)顺时针方向辐散 晴朗
    (2)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3)寒潮(沙尘暴)
    (4)D D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为情境,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风速的判断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A为北半球高压系统,即反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以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多形成晴朗天气。
    (2)锋面降水一般降在冷气团一侧。由图可知,B处于暖锋附近的冷气团一侧,降水概率大;C处于冷锋附近的暖气团一侧,不易形成降水。C处即将经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后,C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3)由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离高压中心较近,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春季多发沙尘暴,受冷空气影响,也容易出现寒潮天气。华北地区春季受冷锋影响,多大风,易出现寒潮或沙尘暴。
    (4)由图可知,D地等压线更密集,说明D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中A、B、M、N四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该日,北京,7月,北京地区可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一天中碳汇效果最佳时,该地接近,小明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岩浆岩岩性由新到老的顺序是,图中,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