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1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2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3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4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5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6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7页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第8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到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乙文参考译文,馈赠赠送,胜任胜用,于是就,示例二,参考译文,代词指犯人,四穆公亡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19·郴州)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穷青之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请求回来继续学习,(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高超的演唱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请求回来继续学习,(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二)(2019·内江)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 “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释】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淋湿,浇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______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______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______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示例一: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做一些改变的。
    有人赠送了一根木料,仆人说:“留下可以做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仆人说:“留下来可以做房屋的正梁。”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房屋的正梁。”仆人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担心它大,忽而又担心它小。”我说:“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有一天,仆人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烤人。我说:“炭太多了。”他就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火)将要燃烧又要熄灭。我说:“炭太少了。”仆人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你听我说这个道理,做事情各自有适宜的分寸。哪里只是炭火这样呢?”
    (三)欧阳修传(节选)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尝谓曰__________________(2)我求其生__________________(3)不得尔__________________(4)犹失之死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闻而服之终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或母亲)的教导。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但是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或母亲)的教导。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节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秦穆公亡马__________________(2)欲法之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人要宽宏大量,以德服人。作为君主,更应体恤百姓。
    4.从文中可以看出秦穆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的人。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官吏追捕到(这些人),准备依法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于是就给他们酒喝。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多个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吃马肉(和饮酒)的恩德。因此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一处)
    鲁 有 执 长 竿 入 城 门 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执竿入城__________________(2)亦不可入__________________(3)但见事多矣__________________(4)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不超过50字)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听从他人建议,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
    (六)(2019·临沂改编)猫 说
    [明]薛瑄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⑤泯泯⑥,饥哺饱嘻⑦,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⑧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⑨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恐惧。⑥泯泯:茫然无知。⑦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⑧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⑨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__________________(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__________________(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学而时习之(《论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正感到非常奇怪,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过去时小鸡已被吃了一半多了。
    4.《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优点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看似有优点却把他的缺点发挥到极致的人,不仅难堪大任,更可能后患无穷。②我们应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未曾驯服,(就)用绳子绑着,等候它驯服。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都)屏息不敢出洞有一个多月。后来猫被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恰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被猫)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说:“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捕鼠的本事吗?”便放了它。

    相关课件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八现代文阅读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八现代文阅读习题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大别山幽兰,默默无闻坚守贞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五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五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接默写,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凭君传语报平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单元扑朔迷离,第五单元忍俊不禁,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