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4考点练1分析散文结构的艺术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4考点练1分析散文结构的艺术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析散文结构的艺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蘑菇石方欣来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这山叫梵净山。从字面上解:梵者,妙也;净者,不着一丝尘埃。不知这场域是不是南海观音参禅修炼的地方。但隐隐觉得,但凡得道的菩萨,往往会把一座大山乃至几个山脉作为他做功课的场所,远比文人结庐的草堂大了去。而我一眼看上了蘑菇石,尽管只是山中的一个微点。说是蘑菇,其实是由两块石头垒成的。远看,像长在悬崖上的黑蘑菇,走近了,才看清上边的大而厚实,挂在半空,像悬浮着的物体。下面的呈长方柱状,脚大、腰细,有着女人的姿态。两者相叠,更像一个顶着帽子的人在走动。想必,它是一路穿过山谷,蹚过溪涧,沿着一个个石级走来的吧。然后身子一矮,向大山作顶礼膜拜,这个样子,虔诚得化入了心魂。想象中,它一定把许多云雾和风抛在身后。风,是树木和石头的敌人。越往高处走,树木一棵棵矮下去,到最后仅剩下一些矮小的灌木、野藤和为数不多的芭茅。不需多想,这场风与植被的搏斗中,树注定是失败的一方。老早,古人便察觉了其中的秘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而,平日里我也学会了世俗的一面——出门观天色,进门看颜色。料想,变幻莫测的天色和人的一张脸上肯定暗藏着不可知的风,风向、风势、风的劲道,全得用心把握。于是,很多不同的场合,我努力克制自己,尽量把声音压得很低,与不同身份的人保持一团和气,大概,这就叫作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吧。沿着时间的路径往上走,风愈大,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在飞舞,不厌其烦打磨着石头,使得这蘑菇石更显苍老,连苔藓也躲进石块的缝里,失去发展的信心。这是个典型的当风口,一个唿哨,便将豁口里的风、云层之下的风、树梢上的风、阳光照亮的风,还有瀑布倾泻而下的风,一齐唤过来,在这里交集、整合,形成一支风的队伍。一下子,吹乱了我的头发、衣服以及平静的心绪。风,以大写意的方式在我身上涂抹,以至我的脸上、脖颈、耳朵和手脚全是风的纹路与色泽,似乎我也成了风的一部分。而身边的石头直愣愣地叫风雕刻成了一尊石像,或一个缩小了的梵净山。但我分明看见石头上凸显着一棱一棱的刻痕,犹如岁月的纹路,那么斩截,沉着得像一条条铁线小篆。恍惚中,给我们不少“沧海桑田”的感觉。不言而喻,石头是一座山的心。它把自己拔得那么高,置身于巨大的险境中。下面是万丈深渊,稍不留神,会粉身碎骨。哪怕我侧着身子偷偷瞟上一眼,也吓得头皮发麻,倒抽一口冷气。朝上走呢,除了一条狭窄的连扶手都是铁链串成的石板小路,仍是绝壁。似乎,整个山头成了摄人心魂的惊叹号。阳光正好,一个接一个的人踩着石板在向上移,似有一股力量牵引着,仿佛“人往高处走”成了人世间的铁律。假若以时间为参照系,不难发现,向上移动的何止身体,还有人心。然而,立着的蘑菇石却在时间里纹丝不动,即便挪动一寸也没有,自始至终以安静的状态坚守着宁静的内心。那种静,不温不火、不激不厉,一如入定的高僧,好像在它眼里,尘里尘外的一切都看淡了。怪不得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与朱元思书》里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由此可见,这不是一种姿态,而是通达了悟,总以为,绝顶之处有着诱人的景致。这山望了那山高已不是一句谚语,仿佛在说,人的一生就是无休止的瞭望和攀爬,否则,成了无心无肝的石头。小时候,我母亲见我每次做数学计算题出错时,便骂我是石头做的脑袋,呆死了。此刻,我站在石头旁四下一望,无论哪个方向,山依然是山,雾仍然是雾,树木还是树木,日头也在一天天东起西落。有别的是,时间在悄然流逝,生命在不断更迭。时间像个魔术师,总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给不少事物蒙上一层缥缈的面纱,让你生出许多好奇。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通过解释“梵净山”的名字,借助“参禅修炼”等字眼,为后文蘑菇石的出现营造了一种不凡的神圣氛围。B.文中第三段对蘑菇石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并在想象中将蘑菇石拟人化,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蘑菇石在梵净山上的形态。C.“‘人往高处走’成了人世间的铁律”,写出了人在生活中不断向上攀登的状态,赞扬了人们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D.文章边叙边议,借写蘑菇石来阐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散发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解析:选C C项,“赞扬了人们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错误,原文中有意将人们攀登的生活状态与“蘑菇石”安静地坚守本心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赞扬蘑菇石的精神。2.(分析语句作用)第4段画线处引用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怎样的作用?解析:第4段画线处引用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内容上分析,写出了山中树木在风的摧折下的生长状态。从手法上看,这句古语一语双关,既指自然之风也指人世之风;从结构上分析,由自然之风过渡到“人世之风”,过渡自然,为后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作铺垫。答案:①写出了山中树木在风的摧折下的生长状态。②一语双关,既指自然之风也指人世之风,写出了作者在“人世之风”下谨小慎微、察言观色的生活,便于突出后文“蘑菇石”的品格。③由自然之风过渡到“人世之风”,过渡自然,为后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作铺垫。3.文章开篇说“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味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解析:文章开篇说“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蘑菇石在自然的磨砺中,勇敢接受一切风雨,雕刻成一尊石像,虽显苍老,但依然不屈。“蘑菇石身处高处,下临深渊,依旧纹丝不动”,可见其面对险境,处之泰然。“我站在石头旁四下一望,无论哪个方向,山依然是山,雾仍然是雾,树木还是树木,日头也在一天天东起西落。有别的是,时间在悄然流逝,生命在不断更迭”,可见作者由蘑菇石悟出来通达事务、坚守本心的道理。答案:①历尽沧桑,坚韧不改。在自然的磨砺中,勇敢接受一切风雨,雕刻成一尊石像,虽显苍老,但依然不屈。②面对险境,处之泰然。身处高处,下临深渊,依旧纹丝不动。③通达事务,坚守本心。始终保持安静的状态,在生命的更迭中,始终坚守内心的宁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一段中,作者将自己不懂得珍惜曾拥有的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实用主义的评价标准和喜新厌旧的心态。B.文中提及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只是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可看、可听、可触的有形之物。C.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就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D.本文立意深刻,作者没把重心放在反复吟咏对故乡的怀念上,而是更理性地探究思乡之情产生的原因,家园之于人的意义。解析:选B B项理解错误。文中的证据既有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有形之物,也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等无形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5.(梳理文章思路)本文展现了作者对“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情感态度,请就此梳理文章思路。解析:此题要求概括“情感态度”,注意对文章层次进行划分,然后提取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懊悔”“茫然”“无奈”“担忧”“失落”。可据此概括。答案:①作者以离开故乡时不懂珍惜过往生活证据的懊悔开篇;②接着表达没留下证据便无法印证过往生活和内心生存的茫然,然后表达能证明过往生活的外物证据的消失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的无奈;③最后表达出对家园证据废失,无法回乡和精神无处皈依的担忧失落。6.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解析:“故乡曾经拥有”的东西可以证明自己过去的成长和生活,证明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存在,进而表达作者不忘过往,坚守故乡和精神家园的情感。答案:①因为故乡曾经拥有的和熟悉的人事景物可以证明自己过去的成长和生活。②因为过往生活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可以证明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存在。③表达作者不忘过往,坚守故乡和精神家园的情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5考点练2传记的概括分析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4考点练3理解词句含意赏析语言艺术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3考点练1小说的情节结构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