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世界的人口》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各种统计图的判读。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6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2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积极运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能从各种常见的图表以及其他简单的资料中读出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数量,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材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及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设计思路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的点拔、评价,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力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如读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与规范等。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查找世界上著名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英国、美国、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其经济发展状况资料。(2)调查自己家乡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了解人口分布情况及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人口增长的视频及“人口爆炸”,让学生体验到世界人口问题确实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引起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说出自己的感想,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我们正处在人口爆炸的时代“
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人口增长过快,凸显人口拥挤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图表、阅读材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活动一:学生阅读图表,感受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思考:
1) 读图: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
2) 计算:1999年世界人口约是1974年的多少倍?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约是1999年的多少倍?
3) 分析:1650年至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又有何特点?
4) 思考:有人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你能解释其中的含义吗?
分析:1830年—2025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反映怎样的人口问题?
人口(亿)
所用时间(年)
10-20亿
20-40亿
40-50亿
50-60亿
60-80亿
阅读49页材料,每分钟增加144人,计算一下第上一节课的时间内,世界将增加多少人呢?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
过渡: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如何计算?
活动二:
(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阅读教材内容,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表中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英国
1.20
1.08
巴西
2.03
1.3
德国
0.97
1.04
尼日利亚
4.01
2.78
合作探究:
(1)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7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观察图表,小组讨论,分析解决4个问题,相互交流补充讨论结果。
学生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定义
尝试:练习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能从各种常见的图表以及其他简单的资料中读出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数量,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通过此图和计算,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探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1、自主学习: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请你计算出中国、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并说明表中哪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哪国人口分布最为稀疏。
2、小组交流:
活动四、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看一看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
合作探究:
①分组讨论:
观点之一:从自然条件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观点之二:从社会经济方面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②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各地人口平均分布?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人口密度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计算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进而计算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
让学生读图找出人口密度是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用浅色红彩笔涂描,观察分布地区。
找出人口密度是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主要地区,用蓝色笔涂描,观察分布地区。
探究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交流发言。
充分调动小组同学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讨论让同学们知道人口分布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
课堂小结
活动五:出谋划策赢未来
你的家乡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你能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
总结:世界人口不断地增长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都受着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对自然、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形成一系列世界的人口问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分析、交流
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明确“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课后拓展
通过上网查询或小组调查的形式,收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下节课举行世界人口问题大辩论。
A组辩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很多问题,应该控制人口增长。
B组辩题:人口增长过慢,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鼓励生育。
调查、分析并写出报告
提高学生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70亿
2、人口增长速度:←——————1800年————1950—————→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的人口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