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巩固练习
展开《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第4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相同颜色 B.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显蓝色
C.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D.盐酸溶液能导电
考查目的:溶液的导电性。
答案:D。
解析:A项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变色不同,B项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C项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D项盐酸溶液能导电。
2.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
B.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玻璃器皿中称量
C.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考查目的:基本实验操作
答案:A。
解析: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避免试剂被污染,胶头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也不能碰到试管壁,要在试管口上方1—2cm处竖直悬空滴加。
3.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番茄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 )
A.溶于水时生成了盐酸 B.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
C.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D.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考查目的:酸性溶液的本质
答案:D。
解析:酸具有通性由于溶于水酸在水中电离生成氢离子。
4.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类别、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干冰—氧化物—H2O B.水银—混合物—H2O·Ag
C.醋酸—酸—CH3COOH D.石灰水—碱—CaCO3
考查目的: 物质的俗称、类别、化学式
答案:C。
解析:A项干冰是CO2,B项水银是纯净物是汞,石灰水是混合物,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5.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考查目的:物质的变质
答案:D。
解析:D项浓盐酸变稀是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6.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氮元素 D.金属元素
考查目的: 酸和碱的物质构成
答案:B。
解析: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碱在溶液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酸和碱都含氢元素。
7.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右边为除杂试剂,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氢氧化钙(氧化钙) | 水 |
B | 氧气 (水蒸气) | 浓硫酸 |
C | 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 | 铁粉 |
D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灼热的氧化铜 |
考查目的: 除杂的方法
答案:D。
解析:除杂的原则是能除掉杂质但不能引入新杂质,A项氧化钙和水反应恰好生成氢氧化钙,B项浓硫酸有吸水性并且不和氧气反应,C项铁粉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粉可以过滤除去,D项氧化铜能除去一氧化碳但不能除去二氧化碳。
8.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俗名 | B.物质的分类 |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氧化钙的俗名──生石灰 | CH3COOH──酸 NH3·H2O──碱 |
C.物质的物理性质 | D.物质的鉴别 |
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 过氧化氢和水──二氧化锰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
考查目的: 物质的俗称、鉴别、性质及其能发生的反应
答案:C。
解析:氧化钙加水放热是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9.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考查目的: 从离子角度分析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碱的通性包括: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盐和碱,这是由于碱在水中电离生成氢离子,C项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这是钡离子的性质,例如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都可以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
10.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Fe(Fe2O3)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Ca0粉末(CaCO3粉末) |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
C | NaOH溶液[Ca(OH)2溶液] |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0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
考查目的: 除杂的试剂选择和操作方法
答案:D。
解析:A项稀盐酸既可以和铁反应也可以和氧化铁反应,B项加入水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项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反应,D项加入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能除去氧化铜并且不产生其他新杂质。
二、填空题
11.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 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
|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考查目的: 从微粒构成了解物质的性质,应用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思路。
答案: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Na+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试管内溶液变为红色 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溶液中有水,不能使其变色,所以可以直接排除。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三步实验操作分别验证三种粒子到底是哪种使酚酞变红。以实验②为例,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的共同点是都有水分子和钠离子,第一步已经证明不是水分子,那么这一步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是否是钠离子。
12.(2013年泸州市)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 预测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物质是碳酸钠 |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 物质是氢氧化钙 | |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部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考查目的: 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1)C、D(2)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CO3 (4)NaOH(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能搞实现目的的实验为C和D;
(2)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CO3=CaCO3↓+2NaOH;
(3)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5)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6)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溶液变红就判断溶液中只是氢氧化钙。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巩固练习</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