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化学九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化学九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第1页
    初中化学九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第2页
    初中化学九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九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21页。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
    1.(2分)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2分)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烧杯 ④燃烧匙 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③
    3.(2分)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
    4.(2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
    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
    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5.(2分)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带入其它气体,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硫粉 B.细铁丝 C.红磷 D.木炭
    6.(2分)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
    7.(2分)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5 D.N2O
    8.(2分)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微粒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水微粒数相等
    C.空气里的氧气和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的性质相同
    D.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9.(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 D.水
    10.(2分)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铁
    11.(2分)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水中的Ca2+、Mg2+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12.(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分)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14.(2分)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3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7mL B.小于17mL C.等于17mL D.无法确定
    15.(2分)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16.(2分)氢元素(H)与氦元素(He)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7.(2分)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18.(2分)如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都具有稳定结构
    C.①③都属于原子 D.②属于阳离子
    19.(2分)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20.(2分)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铜+水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镁+氧气氧化镁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其中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满分28分,)
    21.(2分)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理由:   .

    22.(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铁原子   
    ②2个氮分子   
    ③钠离子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⑤氢氧根离子   
    23.(4分)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海水,②氧气,③冰水混合物,④食盐水,⑤二氧化碳⑥高锰酸钾。 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24.(4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   ;②   ;③   。
    25.(3分)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将其进行去渣、去臭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厕所冲洗用水.
    (1)采用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2)用   (填物质名称),可以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
    26.(10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填空: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加高锰酸钾钾制取氧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27题每空2分,28题每空1分,共22分)
    27.(12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各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   极,B为   极。
    (2)C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D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C、D两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是   。
    (3)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是: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28.(10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除玻璃导管外)的名称:   、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试管口要放一团,目的是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或   (填序号),原因分别是、   。
    (4)若选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    后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9.(10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它不能被细菌分解,添加在口香糖里取代糖份,可以防止蛀牙。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
    (2)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
    (3)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多少?
    (4)76g木糖醇中含碳元素质量为多少g?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
    1.(2分)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基础就是实验。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故选:C。
    2.(2分)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烧杯 ④燃烧匙 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仪器的加热,可以加热的常用仪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和坩埚等.直接不能用于加热的是量筒、漏斗、集气瓶等.能加热的仪器又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解答】解:本题中试管和燃烧匙能直接加热,量筒、试剂瓶不能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选:B。
    3.(2分)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据此即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有黑色固体生成,其余ABC都是伴随的现象;
    故选:D。
    4.(2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
    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
    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以及伴随的现象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观察选项,故选B。
    5.(2分)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带入其它气体,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硫粉 B.细铁丝 C.红磷 D.木炭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故B错误;
    C、红磷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C正确;
    D、木炭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6.(2分)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所以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
    故选:B。
    7.(2分)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5 D.N2O
    【分析】根据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与物质中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的关系,判断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氮、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1,因此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O。
    故选:A。
    8.(2分)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微粒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水微粒数相等
    C.空气里的氧气和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的性质相同
    D.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分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及常见的化学物质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会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正确;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由于其分子间的间隔不同,所以其分子个数是不同的;不正确;
    C、无论是哪的氧气,其分子构成及性质是相同的; 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能够再分的,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可以再分; 正确。
    故选:B。
    9.(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 D.水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水中只有水分子,没有氧分子;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二氧化锰中没有氧分子,只有氧元素;高锰酸钾中只有氧元素,无氧分子.
    【解答】解:A、氧分子构成氧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
    B、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
    C、KMnO4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错误;
    D、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氧分子,但含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10.(2分)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铁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些是指元素,例如患有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解答】解:患有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中缺乏铁元素,因此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故选:B。
    11.(2分)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水中的Ca2+、Mg2+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分析】A、根据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解答;
    B、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D、根据分子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解:
    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海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可溶性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体积比为2:1,C不符合题意;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
    【解答】解: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 C2H5OH中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因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故B说法错误;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2分)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
    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D、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所以可看到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解答】解: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层最亮,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正确;
    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故B正确;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所以可看到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故D正确;
    故选:C。
    14.(2分)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3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7mL B.小于17mL C.等于17mL D.无法确定
    【分析】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解答】解: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量取液体,俯视读数为2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3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3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7mL;
    故选:B。
    15.(2分)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分析】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据此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结合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个电子,则其核电荷数也为8。
    A、该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带负电荷,故为阴离子。
    B、由分析可知,该粒子原子序数为8;
    C、由分析可知,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核电荷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故选:C。
    16.(2分)氢元素(H)与氦元素(He)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分析】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氢元素与氦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17.(2分)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分析】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通过此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的,故正确;
    B.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由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上升。说明了氮气的溶解性是难溶于水,故正确;
    C.因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错误;
    D.如果装置漏气时,测定的结果偏小,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该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装置气密性好,故正确。
    故选:C。
    18.(2分)如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都具有稳定结构
    C.①③都属于原子 D.②属于阳离子
    【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圆圈内的数字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是原子,再根据离子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A、①和②中质子数都是8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②和③最外层电子数为8,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都具有稳定性,故B正确;
    C、由于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是原子①和③的核内质子数都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都属于原子,故C正确;
    D、阳离子是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而②中微粒是得电子属于阴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19.(2分)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逸出使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据此结合图象、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a点对应的时间为0,高锰酸钾还未发生分解,则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b点时试管内物质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高锰酸钾相对于b点,又分解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完全分解,c点时试管内物质仍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c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d点之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说明高锰酸钾此时恰好完全分解,则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2分)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铜+水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镁+氧气氧化镁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铜+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其中2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满分28分,)
    21.(2分)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B ,理由: 气体分子间间隙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隙 .

    【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B,因为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
    22.(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铁原子 3Fe 
    ②2个氮分子 2N2 
    ③钠离子 Na+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⑤氢氧根离子 OH﹣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铁原子可表示为:3Fe;
    ②标在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钠离子可表示为:Na+;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可表示为:Al;
    ⑤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故答案为:

    ②2N2;
    ③Na+;
    ④Al;
    ⑤OH﹣。
    23.(4分)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海水,②氧气,③冰水混合物,④食盐水,⑤二氧化碳⑥高锰酸钾。 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④ ;属于化合物的是 ③⑤⑥ ;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③⑤ ;属于单质的是 ② 。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海水、食盐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海水、食盐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①④;③⑤⑥;③⑤;②;
    24.(4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 A造成药品污染 ;② C打碎试管 ;③ D引起火灾 。
    【分析】(1)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来分析判断;
    (2)根据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分析。
    【解答】解:(1)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①A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容易沾上液体。当胶头滴管伸入原试剂瓶中污染药品;
    故填:A造成药品污染;
    ②向试管中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要平放,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防止打破试管;
    故填:C打碎试管;
    ③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填:D引起火灾。
    25.(3分)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将其进行去渣、去臭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厕所冲洗用水.
    (1)采用 过滤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2)用 活性炭 (填物质名称),可以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节约用水 .
    【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净化水的原理,分析该方法所能对净化水作起到的作用,判断能除去河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方法;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常用作除臭、除有色杂质的净化剂;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可达到节水、保护环境的目的;
    【解答】解:
    (1)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所形成的混合物常用方法,故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的操作为过滤;过滤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有味、有色等杂质,因此除去污水中的臭味应使用活性炭;
    (3)为合理使用有限的水资源,污水进行处理后回收可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从而保护资源和环境;
    答案:(1)过滤;(2)活性炭;(3)节约用水.
    26.(10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填空: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加高锰酸钾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3) (填序号)。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
    (2)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在点燃的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反应(2)和(3)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2)、(3)。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27题每空2分,28题每空1分,共22分)
    27.(12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各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 正 极,B为 负 极。
    (2)C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D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C、D两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是 8:1 。
    (3)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是:水是由 氢、氧 元素组成的。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1)A为正极,B为负极。
    故填:正;负。
    (2)C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D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C、D两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是8:1。
    故填:氧气;氢气;8:1。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氢、氧。
    28.(10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除玻璃导管外)的名称: 试管 、 酒精灯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A (填序号),试管口要放一团,目的是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C 或 D (填序号),原因分别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
    (4)若选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 移出导管  后 熄灭酒精灯 。
    【分析】(1)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是:试管、酒精灯;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4)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解答】解:(1)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是:试管、酒精灯;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C;D;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9.(10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它不能被细菌分解,添加在口香糖里取代糖份,可以防止蛀牙。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5:12:5 ;
    (2)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152 。
    (3)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多少?
    (4)76g木糖醇中含碳元素质量为多少g?
    【分析】(1)根据1个木糖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木糖醇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木糖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5:12:5。
    (2)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12+16×5=152。
    (3)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12):(16×5)=15:3:20。
    (4)76g木糖醇中含碳元素质量为76g××100%=30g。
    故答案为:
    (1)5:12:5;
    (2)152;
    (3)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3:20;
    (4)76g木糖醇中含碳元素质量为30g。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b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b卷)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能选择,我能填空,我能实验探究,我能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