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
单元测试3地球上的水 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某城市河道护坡多采用甲图模式,2015年以后重新进行规划,普遍采用乙图模式。下图为该城市河道护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图模式相比,乙图模式中护坡可以( )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增加下渗量③减少地下径流④增加蒸发(蒸腾)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该城市对河流护坡重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缓解( )
A.城市内涝 B.河水污染 C.河道淤塞 D.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1.D 2.A
【解析】1.与甲图模式相比,乙图护坡大量采用空心水泥砖,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补给地下水,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②正确,①③错误。乙图护坡采用空心水泥砖,而且种植耐湿植被,可以涵养水源,增加蒸发(蒸腾)量,④正确。D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护坡采用空心水泥砖,透水性增强,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种植耐湿植被,保持水土;采用阶梯式坡面,拓宽了河道空间,有利于排洪,因此,该城市对河流护坡重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内涝,A正确。对缓解河水污染、河道淤塞、城市热岛效应起作用不大,不是重新规划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
4.“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
A.降水变率大 B.自然灾害多
C.冰雪融化快 D.气候大陆性强
【答案】3.A 4.D
【解析】3.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 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故判断可能是受气温影响,而形成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注意若为冰川融水补给,则7、8月补给量最大,洪水应发生于7、8月。A正确,C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内流河、内流湖,湖泊不可能决堤,D错误。故选A。
4.“—日—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反映了当地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气温高,流量大,夜晚气温低,洪峰消退。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D正确。受季风影响小,“—日—峰”不能反映降水变率大,A错误。“一日—峰”不能反映自然灾害多,B错误。“—日—峰”反映冰雪在白天气温高时融化快,C错误。故选D。
2020年7月7日高考时,安徽歙县2000多名考生最终只有500人准时到达,最后,高考第一天取消,改期重考。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因为城市内涝“一夜成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安徽歙县内涝直接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下径流
6.安徽歙县缓解城市内涝的可行措施是( )
A.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 B.采用科技减少降水强度
C.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滞蓄雨水 D.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
【答案】5.C 6.D
【解析】5.由于短期内有大量的大气降水,使得安徽歙县出现大量积水,排水不畅而导致内涝,所以导致安徽歙县内涝的直接水循环环节是大气降水,C正确;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水汽蒸发、水气输送、地下径流等均不是导致安徽歙县内涝形成的直接水循环环节,故选C。
6.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并不现实,不是可行性措施,A错;降水强度主要与区域气候有关,采用科技减少降水强度不现实,B错;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滞蓄雨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但大型湖泊的建设会占用大量土地,并不可行,C错;可以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加强雨季的调蓄能力,从而缓解城市内涝,D正确,故选D。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下面小题。
7.造成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下渗作用 B.人为引水 C.蒸发作用 D.冰雪融化
8.推测大泉河的枯水期最可能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7.C 8.B
【解析】7.下渗作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故A错误。材料指出“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可以排除人为引水,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是早上8点左右流量最大,晚上8点左右流量最小,可以推测造成径流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蒸发,白天气温不断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加,径流便减少,故C正确。冰雪融化受气温的影响,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径流量大,与图中所示内容不符,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8.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可知,大泉河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四个季节中,夏季气温最高,蒸发量最大,径流量最小,所以大泉河的枯水期最可能为夏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10.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答案】9.D 10.A
【解析】9.等盐度线向外海凸表示该区域盐度比周围区域低,且呈现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两侧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最小,长江的径流量较大,径流中淡水稀释河口地区的海水,使得该海域盐度低,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D符合题意;图示海域降水无明显区域差异,降水不是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因素,排除A;图示海域的洋流大致呈南北方向流动,而图示海域盐度低值区呈东西方向延伸,因此洋流不是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因素,排除BC。故选D。
10.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时,就是长江口地区盐度最高时。影响长江口盐度高低的主导因素是径流量大小,长江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流域内降雨的多少决定,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因此长江口径流量夏季大、冬季小,因此冬季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盐度最高,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2月、5月、7月、10月四个月中,2月为冬季,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12.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
【答案】11.A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时,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故选A。
12.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洋流性质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答案】13.B 14.A
【解析】13.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可知,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相比于夏季而言,其他季节温跃层表现并不明显,B正确,ACD错,故选B。
14.读图可知,自冬季到夏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升高,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增强,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增多,水温升高;自夏季到冬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降低,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减少,水温降低;同时,图中信息显示,黄海海域水温总体底层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在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底层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相对于表层较小,水温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上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而洋流、盐度、海陆位置等均不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故选A。
公元1459年,锡兰国王为了增进与中国的交往,特地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前往中国进贡。下图为锡兰王子东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锡兰王子乘船前往中国最合适的时间是( )
A.1-5月 B.5-9月 C.8-11月 D.11月-次年3月
16.锡兰国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答案】15.B 16.C
【解析】15.锡兰王子乘船前往中国最合适的时间,应该顺风顺水;锡兰为与北印度洋海域,在夏季盛行西南风,同时洋流顺时针转。此时向东航行去中国,正处于顺风顺水时期,最合适的时间是5~9月;冬季,向东航行去中国正处于逆风逆水时期,故ACD错,B选项正确。故选B。
16.锡兰国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判断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形成西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雨季;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旱季;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大气环流有关,C选项正确;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是影响当地气温的主要因素,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关系不大,AD错;地形地势影响降水的空间分布,B错。故本题选C。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D.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17.B 18.A
【解析】17.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①为秘鲁寒流,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③为千岛寒流,④为加利福利亚寒流,⑤为阿拉斯加暖流,属于寒流的有①③④,故选B。
18.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为暖流,A正确;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错;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C错;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D错。故选A。
下图是一段经线,ad段为海洋,a以北为陆地,d以南为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X段海区的热量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 B.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 C.热量的收入等于支出 D.无法判断
20.关于bc段海区海水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经线平行 B.与纬线平行 C.夏季时向北弯曲 D.1月份向南弯曲
【答案】19.A 20.C
【解析】19.根据沿着某一条经线或纬线的海陆分布状况回答问题,是近年常出现的题目,此类题要求能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状况,了解其大致的经纬度。图示的是90°W,从纬度值可知,图示ad段是南美洲西侧的太平洋。X段位于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海洋热量收入大于支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bc段海区位于南半球,处于南美洲西侧的太平洋,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夏季水温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即向北弯曲,C正确,AB错误。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D错误。故选C。
椰树是海南省的省树,其种子最初是借助海水运动从其他国家“偷渡”而来的。读海南岛椰树分布图(左图)和世界局部区域图(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21.海南椰树种子最初的来源可能是( )
A.受我国东部沿海大陆沿岸流的影响,来自福建
B.受东南季风和日本暖流的影响,来自日本
C.受西南季风和南海洋流的影响,来自东南亚
D.受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的影响,来自澳大利亚
22.甲地沿岸的植物种子,有可能漂流至哪里登陆生根发芽( )
A.a、b B.c、d C.a、b、c D.b、c、d
【答案】21.C 22.A
【解析】21.椰子是热带作物,产于热带地区,福建和日本位于亚热带,不会有椰子种子,A、B错误。东北信风自北向南吹,无法将南半球的洋流吹到北半球,D错误。东南亚位于热带,有椰树生长,西南季风和南海洋流向北运动,到达海南岛,该推测可能性最大,C正确。故选C。
22.甲地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北印度洋夏季洋流顺时针流动,将种子带到b地,冬季洋流逆时针流动,将种子带到a地,ac两地分别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甲地植物生长,A正确。cd两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水分条件差,不利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生长,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请简析图示地区湖泊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____(8分)
(2)试判断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原因。____(8分)
(3)如果图中海洋为太平洋,那么图中洋流流经的海域形成的渔场可能是____,成因是____(8分)
【答案】(1)地处20°S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蒸发旺盛;沿岸地区有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降水减少;该湖泊为内陆湖,河水带来的盐分在湖泊中积累。 (2)甲河流所在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原因:甲河流所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降水稀少;该纬度海域位于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降水较少;河流发源于山地,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3) 秘鲁渔场 受沿岸上升流的影响,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吸引鱼群来觅食
【解析】(1)主要从湖泊所在地区气候特征、沿岸洋流性质及湖泊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由图可知,该湖地处2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且纬度较低,蒸发旺盛。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洋流自南向北流,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降水减少。图中湖泊地处内陆地区是内流湖,湖水参与水循环,只有通过蒸发实现,造成河流携带的矿物质在湖泊中富集,逐渐形成咸水湖。
(2)甲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应从甲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和洋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该湖地处2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该地气候受自南向北流的寒流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降水减少,因此雨水补给少。图中山地海拔高,有高山冰雪分布,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成为甲河的主要补给水源。
(3)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如果图中海洋为太平洋,则该渔场可能是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秘鲁渔场。该地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受沿岸上升流的影响,冷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10分)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___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____循环。6分)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_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8分)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4分)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__ 环节(用字母表示)(2分)
(6)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2分)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海上内 海陆间 海陆间 (3)大气 水 岩石 (4)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 (5) B (6)C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 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
(2)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其中,海上内循环携带的水量最大。海陆间循环跨海洋和陆地,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A 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所以,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主要发生在陆地内部和陆地上空之间,属于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最终流出海洋,所以,属于海陆间循环。
(5)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把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图中B水汽输送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的东南风。
(6)水循环通过各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①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②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陆地水和海洋水保持动态平衡,③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④正确。C①④正确,故选C。
2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分布图”(单位:‰)。
(1)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______,不同点有______。(4分)
(2)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较大(或者夏季盐度较高,南北差异较小)。
(2)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解析】(1)从图中可知,台湾海峡冬夏季盐度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的是冬季盐度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更大(或夏季盐度高、等盐度线较稀疏,南北盐度差异更小)。
(2)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有利于晒盐。
2020-2021学年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单元测试6自然灾害B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单元测试6自然灾害B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单元测试5植被与土壤B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单元测试5植被与土壤B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单元测试5植被与土壤A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单元测试5植被与土壤A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