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广西贺州市钟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广西贺州市钟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贺州市钟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
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
2.“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3.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3:5,所用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2:5 B.9:10 C.10:9 D.5:2
4.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6.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
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淡,减小声音的响度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7.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8.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可以降低体温,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1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雾﹣﹣﹣﹣汽化 B.露﹣﹣﹣﹣液化 C.霜﹣﹣﹣﹣凝固 D.雪﹣﹣﹣﹣升华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13.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的,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h.
1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 m,若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了10min,则行驶的距离为 km.
15.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6.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17.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9.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放爆竹时,常会使附近汽车的防盗报警声响起,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音具有 ;汽车的报警声对于熟睡中的人来说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
20.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医生用B超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④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出人体内结石.以上事例,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2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2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23.明明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 热(选填“吸”或“放”)造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24.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不变)
2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 m/s.
27.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能正在发声音乐闹铃,此时我们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音乐声将会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
(4)该实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2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小全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 .
(2)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中b、c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象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29.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1.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1=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
(1)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2016-2017学年广西贺州市钟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
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
【考点】63:长度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40~50min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5cm=185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3:5,所用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2:5 B.9:10 C.10:9 D.5:2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路程之比与运动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由v=得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
故选A.
4.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考点】9F:响度.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解答】解: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
故选A.
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F:响度.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
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淡,减小声音的响度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E:超声波与次声波;9F:响度;9M:声与信息.
【分析】(1)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高于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淡,减小声音的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解答】解: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
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D、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1)春天,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综上分析,吸热的有:(1)和(4).
故选B.
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可以降低体温,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考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在身上涂擦酒精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来降低体温,故B正确;
C、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保险丝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身产生热量熔断,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雾﹣﹣﹣﹣汽化 B.露﹣﹣﹣﹣液化 C.霜﹣﹣﹣﹣凝固 D.雪﹣﹣﹣﹣升华
【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因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1.85 cm.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由于该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因此需要将紧挨物体左侧的2cm当作“零”刻度,然后让最后的读数减去“零”刻度的读数即为该木块的长度,注意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进行估读;
【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起始端刻度值为2.00cm,末端刻度值为3.85cm,所测物体长度为3.85cm﹣2.00cm=1.85cm.
故答案为:1.85.
13.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的,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1.2 h.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题中路旁标志牌的含义分别为:此地距离南京还有120km.
图中汽车速度计显示汽车的速度为100km/h.
【解答】解: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故答案:1.2.
1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快慢 的物理量.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 20 m,若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了10min,则行驶的距离为 12 km.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先把已知速度进行单位换算成描述的速度单位就会表示出它的意义.
(2)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变形为S=Vt就可以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由于72km/h=72×m/s=20m/s,所以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20m;
(2)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了10min,即t=10min=h
∴行驶的距离S=Vt=72km/h×h=12km.
故答案为:快慢;20;12.
15.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18.00 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0.036 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刻度尺的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注意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根据公式v=计算出小虫的爬行速度;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运动.
【解答】解:(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18.00cm=0.1800m.
(2)小虫爬行的速度v===0.036m/s
(3)以小虫为参照物时,铅笔和小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说铅笔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8.00;0.036;运动.
16.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16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6.25 m/s.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要算小李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就需要算出小李跑完m=64m所用的时间,然后将这个两个时间相加,即为他跑步的总时间;
(2)知道小李百米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李的速度.
【解答】解:
小李跑完m=64m所用的时间:t1===8s,
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
故答案为 16;6.25.
17.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振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中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所以音调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和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和丙 .
【考点】9C:音调;9F:响度.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19.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响度 .放爆竹时,常会使附近汽车的防盗报警声响起,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音具有 能量 ;汽车的报警声对于熟睡中的人来说是 噪声 (选填“乐音”或“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考点】9F:响度;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L:防治噪声的途径;9N:声与能量.
【分析】(1)扩音器是一个能够改变声音大小的设备;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类,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噪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2)爆竹声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振动不但具有能量,而且当振动足够剧烈时;汽车的报警声影响了人的正常休息,同时这种声波的振动也是不规则的,所以是标准的噪声.
(3)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能量;噪声;传播过程中.
20.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医生用B超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④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出人体内结石.以上事例,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①②④ ;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③⑤ .
【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即通过声音我们判断是不是破裂,即是声音传递了信息;
②医生给病人做B超诊断病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④中医通过“闻”来诊病,即通过声音判断人体是否发生病变,故是声音传递信息;
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声音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
2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66 ℃.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由图示温度计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示数由下往上越来越大,是零上,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66℃.
故答案为:66.
2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冷 (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吸收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考点】1N:液化方法及其应用;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冷;汽化;吸收.
23.明明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小 (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 蒸发 时要 吸 热(选填“吸”或“放”)造成的.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解答】解: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变小.
故答案为:小;蒸发;吸.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24.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A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3.40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6.42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0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 .(偏大/偏小/不变)
【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
(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B是错误的,A是正确的.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0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
(1)A; 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26.00;
(3)偏大.
2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96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①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②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
(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3)①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②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4)要作水的沸腾图象,首先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测沸水温度时水银不会沸腾,而酒精会沸腾),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3)①由题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②由表可知,当水的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水的沸点为98℃,此时吸热、水的温度不变.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热胀冷缩;水银;(2)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
(3)96;98;(4)如上图所示: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 0.2 m/s.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AB由秒表直接读出;υAB用公式v=计算.
【解答】解: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4.00dm,所用时间为tAB=2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dm/s=0.2m/s.
故答案为:(1)v=;(2)小;(3)0.2.
27.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能正在发声音乐闹铃,此时我们 能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音乐声将会 减弱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不能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玻璃罩内没有完全抽成真空 .
(4)该实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在利用真空铃实验进行探究时,运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解答】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在钟罩底部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钟罩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但实际操作时很难将空气全部抽尽,所以还是能听微弱到铃声.
(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可能是玻璃罩内没有抽成真空;
(4)图中的实验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能;(2)减弱;(3)不能;玻璃罩内没有完全抽成真空;(4)介质;真空.
2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小全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
(2)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中b、c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象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 不同.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根据水的加热时间不同,可以得出加热时间长的原因是水是质量较大.
【解答】解:(1)图甲所示装置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2)由图象知,水的沸点是97℃,低于100℃,说明都是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以看出,b、c两种图象的沸点相同,c加热时间长,所以c的质量较大.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小于;质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29.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v=求出汽车从广州到三水、从三水到肇庆行驶的路程;
(2)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已知:速度v1=90km/h,时间t1=0.5h,t3=0.5h,t2=1h,速度v2=80km/h
求:(1)汽车行驶的路程s1=?;(2)汽车的平均速度v=?
解:(1)∵v=
∴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
s1=v1t1=90km/h×0.5h=45km;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
s2=v2t2=80km/h×1h=80km,
总路程:s=s1+s2=45km+80km=125km,
行驶的总时间:t=t1+t3+t2=0.5h+0.5h+1h=2h,
平均速度:v===62.5km/h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5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km/h.
3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2)v′=144km/h=4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31.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1=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
(1)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1)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车行驶的距离;
(2)再根据公式v=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
(3)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4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
【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距离:s2=2s﹣s1=2×700m﹣40m=1360m,
(2)由v=可得,声音传播时间即为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t===4s;
(3)由v=可得,汽车行驶的速度v声音===10m/s.
答:(1)声音传播的距离是1360m;
(2)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是4s;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2017年7月24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广西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简答,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