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解析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解析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后测评,共17页。
    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2•肇庆)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②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④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03917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的沸点与气体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液体沸点越低,减小压强液体沸点降低.
    解答:
    解: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2.(2012•岳阳)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右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液化
    B.
    液化 汽化
    C.
    熔化 液化
    D.
    汽化 液化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解答:
    解: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3.(2012•岳阳)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
     
    A.
    气压大沸点高
    B.
    气压大沸点低
    C.
    气压小沸点高
    D.
    气压小沸点低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解答:
    解: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平原上的要低;又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水的沸点低于100℃,在这些地方用普通锅煮饭,往往不熟.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4.(2012•宜昌)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  )
     
    A.
    熔化吸热
    B.
    汽化吸热
    C.
    升华吸热
    D.
    液化放热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方式,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
    解: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人身上的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2012•徐州)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
     
    A.
    液化
    B.
    沸腾
    C.
    凝固
    D.
    蒸发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解答:
    解: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菜中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发生了汽化.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6.(2012•宜宾)下列现象中届于蒸发的是(  )
     
    A.
    铁块变成铁水
    B.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
    霜的形成
    D.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态的固过程叫凝华.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的现象,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解答:
    解:A、固态的铁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不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D、过一会儿涂的酒精居然不见了,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判断物态变化”类题题目的关键是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7.(2012•仙桃)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
    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是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
     
    C.
    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纸盒中盛着水,水的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盒受水的影响,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纸盒不会燃烧.
    (2)冰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水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
    (3)路面上的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4)水在受冷的情况下会凝固成固态,凝固时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答:
    解:A、用纸锅烧开水时,水的温度最高能达到100℃,纸锅的温度大约与水的温度相等,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可以用纸锅烧开水.错误.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错误.
    C、在路面上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错误.
    D、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纸锅烧开水的原理、冰水混合物的特点、蒸发吸热、和水凝固放热的知识点,对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有所认识和了解.
     
    8.(2012•天津)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选B.
    点评: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一定要搞清熔化、汽化、升华和它们的反过程凝固、液化、凝华这些概念,然后根据物体先后的状态来进行判断.
     
    9.(2012•宿迁)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
    下雾
    B.
    下霜
    C.
    降雨
    D.
    结冰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在六种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三个放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
    (2)明确选项中的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解答:
    解:A、下雾,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下霜,属于凝华现象,要放热;
    C、降雨的过程中,高空的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吸热,熔化成水滴,符合题意;
    D、结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0.(2012•十堰)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
    春天早晨天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
     
    C.
    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
    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不合题意.
    B、水变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不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放热,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状态变化情况.
     
    11.(2012•沈阳)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12.(2012•三明)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答:
    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A、B、C不合题意,D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13.(2012•内江)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及其现象。803917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1)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2)减小蒸发快慢的办法有: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小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
    解:由图知: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胳膊抱在胸前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两种说法与图中现象不符.故A、B不合题意.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错,应使人体温度上下降.故C不合题意.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符合图意.故D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蒸发现象的知识,解题时要会灵活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问题.同时注意要符合图中所示题意.
     
    14.(2012•聊城)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
    解: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既加快了头发上的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水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符合题意.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加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符合题意.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提高了粮食的温度,加快了粮食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保鲜膜将水果与外界隔绝,减慢了水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在冷藏柜里,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A、B、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要会从分析中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注意要符合题意.
     
    15.(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解答:
    解: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小液滴,不符合题意.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符合题意.
    C、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析.
     
    16.(2012•荆州)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
    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
    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
    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D.
    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A、冰封的河面解冻,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不合题意.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C、露珠不见了,由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符合题意.
    D、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17.(2012•桂林)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
    解答:
    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只有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气才能被我们看见.
    故选D.
    点评:
    本题中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8.(2012•广安)夏天的早晨经常可以看见草叶上有露珠,露珠的形成与下面图中相同的是(  )
     
    A.

    坚固的冰
    B.

    如纱的雾
    C.

    晶莹的雾凇
    D.

    雪白的霜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
    解:A、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是冰,是凝固现象,不合题意.
    B、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不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9.(2012•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放吸热.
    解答:
    解:A、雪是固态,温度升高时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固体,它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消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0.(2012•常州)2011年12月,漂阳首创“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栽种技术,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农民把脱粒后的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如图所示.对该栽种技术优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B.
    白天,防止地表风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C.
    白天,发挥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D.
    夜晚,发挥稻草的导热功能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
    解:A、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避免阳光的照射,可以减慢土壤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
    B、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避免了与空气直接接触,可以减慢土壤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使杂草得不到阳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正确,不合题意.
    D、稻草不善导热,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注意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12•铜仁市)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解答:
    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液化、不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化和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2.(2012•宿迁)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升高 .
    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 ② (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水蒸气液化放热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803917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
    (1)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需要给烧杯加盖.
    (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水蒸气也可以液化,也会放热.
    解答:
    解:(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加纸盖减少加热时间,会使杯内气压升高,使水的沸点升高.
    (2)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
    故答案为:升高;②;水蒸气液化放热.
    点评:
    该题考查了热现象中的两个重要实验,“水的沸腾“的注意问题及现象,这就要求在平时做实验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能力,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现象.
     
    23.(2012•贵港)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到西藏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到西藏时,很多人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 小 得多(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 低于 100℃(填“高于”或“低于”).

    考点: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即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沸点与液面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
    解:(1)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关系可知,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小得多,故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
    (2)在高原上用普通锅煮食物时,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较小,因液体沸点会虽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使得水的沸点小于100℃,故在海拔很高的地区一般用高压锅才能煮熟食物.
    故答案为:小;低于.
    点评:
    本题要正确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24.(2011•柳州)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人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 减小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803917
    专题:
    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解答:
    解:对于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一定的水,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所以气温的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从而加剧旱情;
    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减小水分的暴露表面积,使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增加、减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5.(2011•保山)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洋人请他吃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取笑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上方什么也看不到,洋人抬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的“雾气”是 液化 (选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 蒸发  (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吸 热(选填“吸”或“放”).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这道题目实质考查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液化现象,并且题目中以“白气”作幌子,实际“白气”就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结合题意,应该很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
    解:冰淇淋上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的;
    而热汤没有白气现象,那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都浮到汤的表面上,把水蒸气全部盖住,所以阻碍了水的蒸发,不会出现白气现象,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蒸发,吸.
    点评:
    这类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是中考物理的热门题,关键是要从现象中寻找物理本质,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白气、白雾等现象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2012•咸宁)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 固液混合态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 小 (填“大”或“小”).
    (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 98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803917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③运用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并且液体的沸点受水面上方大气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
    解:(1)①由图乙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故冰为晶体;
    ②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固在第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冰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③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混合态;小
    (2)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
    故答案为:98;低于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四个:一是温度计的读数;二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大,温度保持不变;三是Q=cm△t的灵活运用;四是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及沸点的影响因素.
     
    27.(2012•厦门)小婕家的浴室里有一面除雾镜,如图所示.镜面背后有连接镍鉻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就可以消除附着在镜面上的“白气”,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镜面上“白雾”的形成过程与消除过程.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803917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温度升高可以使液体汽化.
    解答:
    答:
    (1)洗澡时放出的水温较高,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上出现雾气;(2)当给镜子通电后,镜子温度升高,小水珠又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基础题.
     
    28.(2012•齐齐哈尔)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表一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6
    ﹣4
    ﹣2
    0
    0
    0
    1
    2
    3

    表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96 ℃.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没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 液化 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803917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此题考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1)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解答:
    解:(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段,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呈上升趋势.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
    (3)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故答案为:(1)96℃;(2)保持不变;(3)液化;(4)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在实验中能获取信息,通过表一表二综合分析两组数据,给试题带来一些难度,对于初学的同学来讲,不太容易接受,该题有一定难度.
     
    29.(2012•南宁)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96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A 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8 ℃.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803917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解答:
    解:(1)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当时的温度为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1)96;A;(2)98;(3)吸收;不变;(4)液化.
    点评:
    此题考查了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从现象上看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而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同时考查了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及温度计的读法及水沸腾时的特点.
     
    30.(2011•滨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甲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96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问变化关系的是 B .(选填字母标号)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803917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可判断图甲中操作的错误;
    (2)水沸腾的实际温度可从图中温度计上读出,要掌握水的沸点的概念,知道水的沸点是指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压强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3)认识水的沸腾图象.根据水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
    解:(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测得不只是液体的温度,而是液体和烧杯的混合温度.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水的温度是96℃.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应该是100℃,根据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规律,可以得出,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6;低于.
    (3)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图象B符合条件.
    故选B.
    点评:
    学习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应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了解实验的器材与要求,能有重点地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的数据,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内容.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3节 汽化和液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3节 汽化和液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汽化,沸腾,蒸发,液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优秀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复习练习题,共7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