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1) 教案 3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2) 教案 2 次下载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懂得艺术品的教化功能,了解礼仪与教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学会用风格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鉴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以联系的、整体的思维方式进行审美判断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并感受古人的礼仪与教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礼仪与教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并掌握研究分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师:是的,那从图片中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有同学说狮身人面像是来守卫金字塔的,没错,这狮身人面像就是代表着化身为太阳神的统治者,也可以说是阴间以及墓葬的守护者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在当时社会已经进入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出现国家和不同社会阶层。而埃及法老便是处于最高地位,相当于我们古代的帝王,也就是说像金字塔这类建筑便是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象征着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这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下层人民为上层贵族服务。统治者们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必然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通过礼仪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而美术作品便成了向各个阶层宣扬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从古代各个时期的一些美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礼仪和教化的样貌。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不同时期的礼仪和教化是如何体现的(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
商周青铜器:
简单介绍青铜器的种类(礼器、乐器、兵器、酒器、水器),青铜器盛行于商周(在商周时主要是作为做成祭祀礼器鼎而存在,是权力的象征,在当时便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规定。由于祭祀的用途,青铜器上面还会刻有富有宗教意味的纹饰,比较典型的是饕餮这类反映神秘、威严、庄重气氛的兽面纹,此外还有鸟纹、蝉纹、麟纹、龙纹、鱼纹、绳纹等)
2.比一比: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比较一下四个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风格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司母戊大方鼎和莲鹤方壶,很明显,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还是会很大的。
从司母戊大方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
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到了西周,青铜器风格趋向俭朴,追求朴素淡雅之美。
春秋战国时,青铜器造型奇巧,手法趋向写实,纹饰易于理解。
而到了秦汉青铜器更加轻便,精巧,实用。
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
秦汉雕塑艺术
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军队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来看看几张有趣的图片,明星脸版兵马俑,是不是很生动形象。(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2.作品展示与比较: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马踏匈奴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
◆注意:
①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
②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霍去病墓雕塑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石雕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 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
作品的意义 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服务
小结: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3.那你们知道当时宣扬的是什么思想吗,受到什么流派的影响呢?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
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别用于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无疑是儒家的思想。从汉代开始,儒家的思想就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无疑是为了宣扬忠和勇,同时提醒人们防备入侵者,嘉祥武氏祠石刻画像之荆轲刺秦王等也都表现了当时宣传的忠勇节义。
而画像石的出现,也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这与“孝”的思想不无关系,同时也出现了死后升仙的信仰。这些思想也表现在当时在石棺上大量出现的孝子故事中,还有伏羲女娲的题材。到了魏晋,对于祖先的恭敬已经不是只停留在祠堂,厚葬之风较为盛行,如孝子棺线刻和T型帛画等。这幅“T”型帛画就描绘了墓主人死后灵魂的历程。帛画在空间上分为三层,中间为人世,下部为复界,顶部为天界,并通过两条蛟龙将三部分联合在一起,主题是“引魂升天”。这些作品都是当时统治者为了教化民众的传播的的方式。
晋代的绘画
“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他提出线条的运用要不拘泥于对物象形体的描画,还要达到传情表意的境界。我们来看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同时为了规范绘画的标准,谢赫还提出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秩序,有了越来越多礼仪的标准来教化群众。
总结评价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在今天,我们靠法律与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并且也有一些美术作品和影视作品表现惩恶扬善的思想。而在古代这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当然,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奠定了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这也是不可否认事实。而美术作品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仪是美术作品的一种具体形式,而教化是美术作品的一种功能。
板书设计:
礼仪与教化
商周青铜器 为统治者服务
秦汉雕塑艺术 为统治者服务、传播统治者提倡的思想 维护社会稳定
晋代绘画 传播统治者提倡的思想
高中美术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拍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湘美版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湘美版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一等奖教案,共4页。
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划线的选择性说,选择性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